“现身说法”的烦恼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感动,但您说的对我没用


  4月的一天,有一位辅导员来找我诉说他最近的苦恼。这位辅导员班上有个同学最近闹着要退学,该同学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既没有遇到情感挫折、也没有家庭变故,但是退学的心意非常坚决,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着办理相关手续了。
  辅导员连忙找这位学生谈话,连着几天每晚从8点一直谈到10点多,却不怎么奏效。我问这位辅导员都跟他谈了些什么?他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孩子成绩很好,退学太可惜了。他主要的问题是迷茫、找不到发展的方向,感觉大学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我当初在大学也一度迷茫、困惑,后来靠着不断努力走出了困境,找到了方向。我把自己的经历都跟他分享了,还跟他分析了上大学的重要性和退学的代价。最后还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冲动状态下管理情绪的小故事,整体氛围是很平等的。”
  我问:“学生有什么反应?”

  老师叹了一口气说:“他应该是有触动的,但总是一声不吭,事后给我发短信,还是要坚持退学。我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实在没辙了”
  过了不久,我见到了那位同学。他一来就给我打“预防针”:“如果您是想劝我别退学,我劝您还是省点力气,您是第五拨跟我谈话的人了。”我先诚恳地告诉他我不会劝他,然后问他怎么看待劝他的老师和同学。他沉默了良久,过了一会儿有些激动地说:“是的,是的!他们都是为了我好,都是我不好!”
  “你不太希望有那么多人来劝你?”
  “他们不了解我的痛苦,都想以自己立场和价值观来左右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听你的辅导员老师说,他也非常真诚地在分享自己的经历。”
  “是的,我很感激他,也很佩服他。我一直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也很感动,但是对我这种情况没用。”
  “因为和你的情况不一样?”
  “对,老师当初也是學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靠着能吃苦、能坚持,走出了迷茫,这是很不容易。但我的情况不一样。我也很能吃苦,为了好成绩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这些辛苦值得吗?我对周围、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贡献和影响,只是成绩好点,我更想要做一些能够影响和改变周围人的事。线性代数考高分能改变周围的人吗?复变函数考高分,它又能影响到谁?”
  “你跟老师聊过这些吗?”
  “谈了一些,但往往只是开了个头,他就开始讲他自己的故事,特别动感情。我听完很感动,又觉得自己很惭愧,辜负了这么多人的期望。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人,就越来越想躲开这个地方”
  “如果可以,你希望大家怎么跟你说话?”

  他顿了顿,缓缓地说:“现身说法是很好,但是得设身处地啊,从我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我吧,每个人都不一样”
  当我们想要去劝说某人,以亲身经历对另一个人进行“现身说法”、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时,对方会感觉到真实和生命力,同时会感受到情感的联结,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这也激发了对方想要回馈分享的动机,沟通就变成了有来有往的互动。
  “现身说法”要成功,必须具备四个前提:第一,必须真诚,内外一致,确保说出来的都是真实感受;第二,说的不能只是“法”,要把“情感”作为核心因素;第三,需要节制,避免谈话成为过度的自我宣泄;第四,试图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影响对方时,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和实际情况。
  这个故事里的老师,前面两点做得很好,但是他并没有考虑到第三点和第四点——即我们所说的“设身处地”。结果学生虽然很感动,但并未产生真正的积极沟通。

我也不愿意扮演你


  “不行,不行,今天你必须接受心理咨询! 老师给他做个预约!”小刘气冲冲地拉着她的男朋友小张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老师说。
  小张急忙也迎上来说:“老师,您看!她就是这样蛮不讲理,动不动发脾气,这很不正常!应该做心理咨询的是她!”
  小张的话音一落,小刘的声音就更大了:“老师,您瞅瞅!他每次都这样,我本来只有一点点火气,跟他那么一聊,我的火能蹭地一下到胸口,这还不应该做咨询?”
  “可我觉得”小张涨红了脸要继续争辩,心理老师制止了他。“最近你们是因为什么吵起来了的?”
  “你别说话,我来说!”急性子的小刘先抢话了,“是这样的,我在一个课题组里,除了导师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另外专业的。今年,我自己独立设计了一些实验,准备去参加科技竞赛,导师知道后,想要劝说我让另外一个师兄也加入进来。我心想凭什么啊,当初做实验查资料他又不参加,现在要出成果了,就要抢劳动果实?”她伸出一只手指着小张:“刚才吃饭时,我就把这个事讲给他听。结果他说什么?说什么你就不应该进这个组,早干嘛去了。他对我热潮冷讽的,这不是火上浇油吗?所以,我当场就炸了!”   “我能不能说话?是你说的那样吗?”小张一下就站起来,“我这不是在跟你分析原因嘛,早劝过你了吗!我是要你认识到,这个事主要还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发什么火?”
  小刘的声音又提高一个八度:“我要听你讲大道理吗?我就吐吐槽啊,有你这样火上浇油的吗?你就不能设身处地一下吗?”
  “那你自己就不能为我设身处地一下吗? 我马上也要考GRE了,还要忙学生会的事,我哪有力气听你那么多吐槽,我能帮你分析分析就不错了!老师,还是给她约个咨询吧,她需要理智。”
  心理老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说:“你们俩都提到设身处地,要不这样,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现在小张扮演小刘,小刘扮演小张,试一试把刚才发生的事,重演一遍。小张,你现在是小刘,你进入了一个课题组,情况是这样的”
  “老师,这个不可能,我就压根儿不会进入那样的一个课题组,我为什么要跟一群其他专业的人组队,这种设身处地不可能!”小张打断了心理老师的话,摊了摊手。
  “我也不愿意扮演你啊,我怎么可能天天去忙学生会的事,那是正经事儿吗?这种设身处地也不可能!”小刘撇着嘴说。
  “那你们不是要对方设身处地嘛,现在让你们彼此设身处地,怎么就不行呢?”心理老师无奈地说。
  “只能给他单独咨询!”两人几乎同时指着对方说。
  “设身处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它意味着挣脱自己的框架,身临其境地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它往往需要人们抑制住自己的表达冲动,充分地倾听、仔细地观察另一个人的言行、神态、情绪,并细腻地体会对方在事件中的每一种感受,因此需要付出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比较大的。
  在这个故事里,小张和小刘都无法做到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放弃自己的原则进入另一个人的思维框架所付出的心理成本太高了。设身处地的目的是通过体会对方感受和需求来避免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沟通的误解。这个原则也是不强迫和要求他人设身处地,因为“共情”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您在用套路敷衍我


  几年前,有两个新手咨询师碰到个案上的问题来找我督导。其中一位咨询师,他的来访者总是会不辞而别,每位来访者的平均咨询次数不会超过三次,这个咨询师陷入了自我价值的深深怀疑中。我听她描述了做咨询时的情形,发现她是一个很有职业角色感的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倾听和共情也特别多,但是来访者仍然会不辞而别。经过仔细的探究,发现这个咨询师的问题就出在:她是一个很好的戴着职业面具的咨询师,但唯独不像一个真实的人,她从来不在咨询室里做任何自我暴露。她回忆起一个情节,有一次来访者问:“这个事情如果是您,您会怎么想?”这个咨询师技巧性地回答:“看起来你现在对我非常好奇,是什么使得你有这份好奇心的呢?”来访者非常失望:“我觉得您在用一种套路敷衍我,并不是真实地分享您自己。”这个咨询师对她的来访者,或许有“设身处地”,但是缺少真诚的自我分享。
  而另一个咨询师来找我的时候,已经处在整夜整夜失眠的状态。她每一次做咨询的时候,都会产生深深的代入感,被来访者的故事触动,仿佛在亲身经历来访者的一切苦难,以至于下班之后回到家里,来访者的痛苦经历还在眼前一幕一幕放映。每每听到这些苦难,她都深切同情来访者的遭遇,也会做一些自我暴露,分享一些自己类似的感受,有时候两个人情感发生共鸣后,恨不得互相抱头痛哭,又苦于自己的身份不能在現实层面帮助到来访者什么。由此,这位咨询师产生了剧烈的纠结和冲突,也陷入了强烈的自我价值怀疑中,常常感到心力交瘁。这个咨询师对她的来访者既有“设身处地”,也有自我分享,但是这两件事,耗竭了她的情感资源。她与来访者同时沉溺在情感的汪洋大海里,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持一定的界限和距离,以帮助来访者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理解和探索自己。
  这个故事里的第一位咨询师,缺少情感真诚的“现身说法”,这可能会使来访者觉得不够安全和信任、表达和沟通的动机被抑制了,所以选择了不辞而别。第二个咨询师高度共情来访者,可以说在设身处地方面,简直做到了“不计成本”,这样的结果导致咨询师和来访者界限模糊,人际关系的界限模糊之后,个体的独立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消失了。当这种独立性消失之后,这种沟通本质上就不再属于发生在两个个体之间的互动,双方也无法在对方身上发现脱离苦海的角度和资源。我们对他人的设身处地,需要考虑自我的情感承受能力和人际界限,先得做到自我情感照顾,再考虑感受他人。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每个建筑系的学生,都要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在努力学习建筑相关文化知识的同时,把所有常见建筑类型全部设计一遍。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要熟练掌握CAD、SLKETCHUP、RHINO、LUMION、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制图、建模、排版软件的操作,还要熟练掌握手工表现、激光切割、3D打印等实体模型制作的工序,还要熟练掌握素描、水粉、水彩、马克等手绘技法。  正因
烤  必定是火种  现实的形而上学引发的摩擦  精神在物質上开花  鸡蛋和石头重置,在我们身旁  结果  必定是木头  香樟树的情话被苦楝树打断  桂花的香气比三餐来得更准时  必定是你  用人的陌生制造陌生的人  用爱的盲目打磨盲目的爱  必定是我  若干年后,对着往事的烧烤架  用烤肉的焦昧当梳子  一遍遍,缓慢梳理古城瓷化的夜色
您想拥有“凭空”弹琴的能力吗?  您体验过在停车场1秒找到车位吗?  您还在担心网约车迟迟不来吗?  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的学生来说,这些都不是难题。  在学院2018夏季设计展上,80多个创新工业设计项目,让前来参展的人大开眼界。  大一“萌新”创意先行:“触”动智趣生活  这些奇思妙想的科创作品,都来自于密西根学院的《工程导论》课。作为密西根学院的王牌课程项目,《工程导论》课在培养大一学
2020年5月疫情期间,刘一龙滞留在秦岭脚下的家乡,这段难得的闭关时间成了刘一龙在家进行野外勘探的最好时机。之所以说是“在家进行野外勘探”,是因为刘一龙的这次重大发现是他在家远程指导在野外的朋友,完成的一次科考发现。新發现的“洪山鱼”  古姆山是武汉市洪山区郊区的一座山,放假之前,刘一龙就听说这里有即将施工完毕的现场,四周有很多碎石,回家后的刘一龙一直惦记这个寻“宝”之地。  疫情期间的某天,他联
5岁的时候,我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父母还是毅然决然地把我送到了中国的公立小学。我和中国的小朋友们一起,学说中国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抑扬顿挫的中文,让我非常着迷。很快,我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出席自己家长会的学生——陪同父母,担任翻译。  从学说中国话开始,在这22年的时间里,我逐渐发现自己拥有了一颗“中国xin”。  我的“中国xin”,是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的“新”
较早出道的70后诗人,如今大多陆续进入中年序列,当初那种“你们不给我们位置,我们坐自己的位置”(1999年70后诗歌大展宣言,潘漠子语)的内心狂飙,随着岁月变迁已然逐渐平静下来,内心趋向从容与平和,诗歌也越发宽阔,拥有更大的景深。潘漠子是那一代诗人中的一员,他的诗歌曾给许多人留下了纯粹而丰饶、恣意而素雅和近乎于完美的印象,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抒情诗人。但自从他写出万字长诗《汶川恋歌》之后,作为诗人的漠
我第一次参加的重大机器人比赛是2019年的“第十二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我们的参赛作品是仿生鱼,它与大家平时见到的类人机器人不同,可以说是与真鱼所差无几,甚至鱼鳍等细节部分都十分逼真。  仿生鱼的运动是依靠事先编写好的代码来实现的,这些代码我们称之为策略。比赛的水池上方有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就相当于仿生鱼机器人的眼睛,摄像头采集水池中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相当于仿生鱼机器人的大脑,
寒潮下的荷花池  2020年岁末,入冬以来最强寒潮来袭,气温骤跌,北风怒号。由于有温度较高的中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燕园西北角的荷花池成为学校唯一一个冬天不结冰的池塘,每年冬季都会吸引几十只野生绿头鸭和鸳鸯来此越冬。但这次强悍的寒潮冰封了大部分水面,野鸭子被逼退到西岸有限的水体中。  一旦水面完全冰封,它们将不得不搜寻下一个避难所。于是学校在正常排放中水的基础上,又在荷花池西岸放了两个强力的水泵,日夜
层层叠叠的屋檐仿佛讲述着光阴的故事从十点到七点半,我终于成为了第一批进故宫的人  刚来到北京的时候,我也抱着“一定要去故宫打卡”的心理,早早就和同学约了去故宫。由于没有什么经验,进故宫时已经过了十点,那时太和殿前面的广场人多到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第一次去故宫的感受非常不好,啥也没记住反倒被人潮弄得很烦躁。这个蕴藏着六百年文化的古迹对于我来说,成为了一个“不去很后悔,去了更后悔的地方”。  后来,我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以“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为主题,共展出50名毕业生的优秀毕业作品。展览共设3个展区,其中14件作品来自设计学专业、24件作品来自艺术学专业、12件作品来自工业设计工程专业。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强调学科宽度与广度的结合,注重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重视将传统学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