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加农炮”俄制KSVK狙击步枪扬威叙利亚战场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世界忙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一度消沉的“叙利亚火药桶”却复燃起来。从2020年2月起,围绕叙利亚最后的“反叛中心”——伊德利卜省,大会战打响,阿萨德政府军与反对派、极端组织进行拼死搏斗,连俄罗斯和土耳其这样的“幕后玩家”也被拉下水。正因为此战干系重大,因此各方均拼尽全力,压箱底的精锐部队和先进武器倾囊而出,这其中就包括“步兵大炮”——俄制KSVK狙击步枪。
  着重“斩首”轻装甲目标和高价值有生力量的现代大口径狙击步枪,1991年海湾战争中才由美军带入战场并一鸣惊人。但早年就以PTRD-41反坦克枪起家的俄罗斯可谓“内行看门道”,一下子从中嗅到新战术思想赋予大口径狙击步枪的特殊机会。于是,俄国防部责成其军工综合体基于现有枪械技术,发展相关型号。1999年,迪格切洛夫兵工厂的设计师涅格鲁兰科,将曾因资金缺乏而冻结的SVN-98无托式突击步枪方案找出来,经过部分修改之后,配合俄军现役12.7x108毫米口径机枪弹,摇身一变成为KSVK狙击步枪。该枪立刻被送往车臣参战实战,获得俄军精锐部队的好评,从此成为基层特战步兵分队标配。如今,在伊德利卜前线,不光是俄叙特战分队,连叙政府军和亲政府民兵的基层班排也拿KSVK当“大神”,几乎是“无战不与”。

“莫斯科黑水”的遗物


  伊德利卜作战期间,曾发生“俄罗斯特战兵王”阵亡事件,主人公名叫基里尔·谢尔盖维奇·萨洛,从俄军退伍后进入有“莫斯科黑水”之称的瓦格纳军事公司,然后作为外派顾问为叙政府军服务。2月20日,他随叙军王牌部队老虎师参加伊德利卜南线战斗,在努曼附近实施渗透作战时被亲土耳其的反对派武装包围。在一片废墟的居民点里,他和一名叙利亚军官构成“游动小组”,操着KSVK狙击步枪,在不同阵位间转移火力,打得敌人惊慌失措。遗憾的是,由于敌人得到土耳其正规军重炮、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等优势火力支援,反对派最终以巨大代价将这支叙军小分队消灭。萨洛重伤被俘,后来被折磨致死,而他遗留的那支俄制大狙成了敌人到处炫耀的战利品。作为报复,俄军出动大批前线轰炸机、强击机轰炸战区,并进一步向土耳其施加外交压力。
  事实上,从伊德利卜到之前打得全世界闻名的阿勒颇、东古塔等叙利亚混战之地,KSVK大狙和RPG-7火箭筒、AGS-17榴弹发射器乃至煤气罐大炮并称“巷战四煞”,大威力、机动性和灵活性是其突出特征。在伊德利卜战役期间,反对派频繁用皮卡拉上一个班的战斗人员实施短促突击,或者装上高射机枪、107火箭炮、反坦克导弹之类的武器,改装成火力突击车,借助底盘高、扭力大、有越野能力的特性,在城镇或有一定通行条件的山地里往来穿梭,是叙军的劲敌。为了对付这些“苍蝇般的敌人”,叙军及少量加强到前线的俄特战官兵甚至雇佣兵对KSVK青睐有加,因为该枪射击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在几百米开外能击穿十几毫米厚的钢板。在伊德利卜作为防御一方,反对派惯于在工事内掏出小洞作为射击孔,而KSVK大狙可直接穿透墙壁,达到一击毙命的效果。大狙配置给基层步兵分队,他们同时拥有PK通用机枪、AGS-17榴弹发射器这样的巷战利器,如果碰上不值得大狙出马的目标,PK机枪的7.62×54毫米R步枪弹可轻易打穿木质或砖构墙体,可助力叙军清除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敌人,而AGS-17榴弹发射器能压制800米内的火力点,并杀伤1200米内暴露的人员。

基本作战想定


  俄制军用枪械一向以可靠性为第一要求,KSVK虽为狙击步枪,但在结构强度和弹药使用上都与强调精度的西方同类枪械大相径庭。以弹药为例,虽然都使用12.7毫米枪弹,但由于弹体较长,因此弹头较重,且内部空间能容纳更多不同种类的装药。俄军就储备有高爆燃烧弹、穿甲弹和穿甲燃烧曳光弹等不同弹种,由于弹头比北约标准12.7毫米弹重量大,因此即便初速略低,但最大枪口动能可达18625焦,远高于多数北约12.7毫米弹。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俄制12.7毫米弹药的穿甲能力和工事破壞效果都胜过北约12.7毫米弹。例如,KSVK使用穿甲弹时,能在500米内贯穿25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而高爆燃烧弹能贯穿一般坚固钢筋水泥墙壁,并杀伤内部有生力量。由于弹头威力够大,因此俄军对于KSVK的要求并非强调对于超远距离目标的命中率,而是用来当作基层营连或特战小组的机动支援火力,特别是在车臣战争、南奥塞梯冲突、乌克兰“混合战争”乃至叙利亚反恐作战中,俄军总参部情报总局(格鲁乌)所属特战部队,使用KSVK攻击敌加固机枪阵地或建筑物时效果非常好。
  虽然俄军步兵分队编制里都有多种单兵肩扛式攻坚武器,理论上对付这些数百米外的坚固点状目标并不困难,但受到肩扛式无后坐力武器的先天设计限制,即便纸面上最大射程可超过600米,但实际上顶多能命中100~200米内的点状目标,而且还必须是由熟练射手在几乎不受天气和战场环境干扰的状况下才能达成。对于在山地或城镇中作战的俄军基层步兵而言,要像美军那样实时呼叫支援火力非常困难,因此KSVK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机动远程支援火力。虽然精度未必比服役多年的7.62毫米SVD狙击步枪来得好,但在射击800米开外点状目标时的破坏效果,比起精度大有问题的肩扛式攻坚武器要好许多,更重要的是不需逐级上报申请,在战线高度流动的反恐平叛作战(COlN)中提供基层分队实时直射支援火力。由于12.7毫米弹药穿甲能力强,因此KSVK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从远距离有效摧毁极端组织或反政府武装常用的机枪皮卡或军用轻装甲车辆,让敌人无法有效利用车载重武器进行压制。况且,KSVK狙击步枪的重量控制在12千克,和一挺PKM通用机枪差不多,非常适合小分队作战。
KSVK的改进型号,将枪口制退器后的机械瞄准具改为可折叠

结构紧凑耐用


  虽然12.7毫米口径狙击步枪向来是“又大又重”的代名词,但KSVK却利用无托式设计将全枪长度控制在1400毫米以内,还保有1000毫米的实际枪管长度。相比之下,总长相近的美军M107A1狙击步枪的枪管长度只有737毫米。为了进一步减重、简化结构和提升可靠性,KSVK放弃更能发挥速射威力的半自动设计,改用经过多年实战验证的非自动设计。设计师们考虑到无托结构的枪机复进位置在握把后方,如果是旋转后拉式枪机设计,射手在拉枪机抛壳和装填时右手势必得大幅向后拉伸,不仅动作姿势别扭,对于经常需要高度伪装的狙击手来说,过度明显的动作还会暴露射击阵地,因此改用和一般半自动设计相近的往复式拉机柄设计,让射手不需要大动作调整射击姿势就能上膛。
  由于采用往复式拉机柄设计,因此KSVK的枪机设计和半自动步枪比较相近,是由枪机座带动枪机前进旋转上膛闭锁,而非像传统手动枪机设计是由拉机柄直接带动枪机。而且为了让射手更容易拉动枪机拉柄,设计时刻意把枪机拉柄位置移到握把右上方,让射手只需要略为移动右手就能够拉动拉机柄推弹上膛,缩短再装填射击时间。
  由于俄军将KSVK视为前线支援武器,并没有像某些12.7毫米狙击步枪一样采用单发装填设计,而是采用能够快速装填的弹匣给弹。有赖于无托式设计,重心集中在握把和枪托附近的优势,5发装钢制弹匣的重量刚好在全枪重心上,而且和前方沉重的枪管达成平衡。换言之,比起其它采用常规构型的12.7毫米狙击步枪,KSVK更适合射手以不同射姿瞄准目标。不过KSVK的设计也并非没有缺点。由于无托式结构的枪托底钣就是机匣尾盖,和装有独立枪托的狙击步枪相比,KSVK没有可调适的贴腮垫和枪托底钣,枪托长度也无法进行微调,按“人枪合一”的西方狙击步枪设计套路来审视就有些美中不足了。但以前线作战环境需求而言,这也反映出KSVK能承受更为简单粗暴的操作,携行时也不需要额外保护。
较新型的俄制大狙可以加装消声器

  这种以野战为主要考虑的设计,在KSVK身上可说比比皆是。例如为了让射手在短距离转换阵地时能够提枪快速转移,设计者在握把上方设计了直接和机匣焊死的固定式握把。这限制了各式瞄准具安装的空间,但比起折叠式握把,更加坚固可靠。此外,KSVK在枪口制退器后方还装有和AK系列步枪相同的固定式准星座,就算光学瞄准具失效,也能用简易照门应急瞄准。不过上述设计在后来也陆续做过修改,包括换装折叠式准星座,将提把改为可按需要调整提枪位置。
  由于KSVK是在20世纪最后一年问世的,因此在瞄准具配置上没有今天时髦的多用途战术导轨,而是以专用镜座配合当时俄军通用光学瞄准具。由于枪身右侧原本有固定式提把,因此瞄准镜座并非位于枪身中线,而是略微偏左,避免光学瞄准镜和固定式提把互相干扰。不过今天俄兵工厂制造的KSVK屬于后期型,换装了转接座,能够使用不同规格的光学瞄准具。

射击操作


  KSVK在射击操作上相当容易。除了拉机柄易于操作之外,保险杆位于弹匣口前方,射手可以使用左手绕过弹匣前方打开保险杆。弹匣卡笋则位于弹匣口后方,射手一样可以使用左手操作,让右手不必离开握把保持备射状态。为了确保在野战环境中机匣内部不会遭到沙尘入侵,KSVK在抛壳口上装有大型防尘盖,上膛时会自动打开,射手可以手动关闭。
  为了增加射击稳定性和降低后坐力,KSVK在枪口装有和美国M107相似的大型制退器,能有效降低射击时的峰值后坐力,不过缺点是会造成显著枪口暴风,卷起地面沙尘进入枪管,还妨碍加装消声器。折叠式双脚架装在枪管后部,可以根据地形状况调整脚架长度。而在枪管方面,初期型采用容易生产的传统枪管,后期型则换装表面有凹槽的轻量化枪管,除了减重之外也有助于在长时间高速射击时加速散热。在许多演习和训练中,俄军特战部队也开始大量使用枪械迷彩涂装,省去在野战运动时额外的伪装所需时间。
  KSVK在叙利亚战争中展现出优异性能,在城镇战中能够有效对抗反对派自由军的坚固射击阵地或是土制装甲车,也证明俄制枪械强调野战操作性的设计宗旨确有其独到之处。在欧美大口径狙击步枪屡创远程狙杀纪录之际,KSVK则是作为前线支援火力。在特战小组遂行平叛作战时,一支KSVK能有效遏阻非正规武装的远射程火力,在坦克装甲车辆无法伴随支援的半封闭环境里更能发挥绝佳效果。目前,KSVK狙击步枪已被俄罗斯授权给多个独联体国家和越南生产。
其他文献
2015年9月14日至16日,美国空军协会在马里兰州的国家港湾举行了2015年度航空航天会议与技术展览会,来自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和各大承包商的高层官员聚焦航空航天、网络空间和空中力量的发展,广泛讨论了从装备研发到人工智能等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期间,波音公司首次公开展示的“F-15 2040C”升级方案更是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  在此次会议上,波音公司针对美国空军第五代战斗机装备数量不足的现状,提
上一篇,我们提到了AK步枪的能量澎湃的自动机、较大的枪内间隙,以及设计精巧的枪机。如果说自动机是枪械的心脏,那AK步枪无疑有一颗强健的心。枪械的可靠性事关多个方面。除了心脏,AK步枪的“四肢”同样强壮。可靠性佳  可靠的发射机  在设计上,AK步枪的发射机有两个特点。  第一,零部件较为粗壮,尤其是击锤和扳机,只需要目视,就能直观感受出零部件充裕的强度。当然,粗壮的零件和AK的下机匣设计息息相关—
2016年台独势力上台后,将“防务自主”作为重点,试图兼顾强化军力和促进岛内产业。其中,总预算高达2000亿元新台币,计划时间长达十余年的“潜舰(艇)自造”项目因金额高、技术难度大、成本风险高、政治性大,一直备受关注,岛内媒体频频爆出诸多内幕,显示整个项目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也正因为“潜舰自造”具有极高政治敏感性,一直处于“黑箱操作”状态。台湾海軍第2艘“旗鱼”级潜艇“海虎”号幻想振兴“防务产业” 
“长矛”导弹的动力系统  MGM-52C“长矛”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可预贮液体推进剂的地对地战术导弹,不需要现场加注燃料。其推进剂贮箱用铝合金锻件制成。前面是燃烧剂贮箱,后面是氧化剂贮箱,两箱之间有金属隔离板,前箱有一根燃烧剂输送管穿过金属隔离板,通过氧化剂箱与推力室相连。◎ “长矛”导弹及其M740发射车  发动机外围是环形助推燃烧室(即助推发动机),推力达187千牛。中心是可调主推力燃烧室(即主发
湖南兵器轻武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自1987年建所至今,相继推出了12.7毫米系列机枪,35毫米、38毫米和40毫米系列榴弹发射器等经典产品,涵盖了军用、警用、外贸三大类别。近年来,结合北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的相关需求,我公司特研制了NP7型9毫米手枪,该手枪在第十二届珠海航展(2018年11月6日~11日)首次亮相。  NP7型9毫米手枪主要针对外贸市场研制,是一款标准型手枪。该手枪采用9毫米口
近年来,受影视剧和文学小说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并非样样“器不如人”,像单兵枪械就比日军性能好,依据是中国军队装备的“中正式”步枪强过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但实际情况是:“中正式”步枪虽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却并非中国军队的主力步枪,而且性能与日本“三八式”也是各有长短。  未能如愿的“制式枪”  旧中国军队的一大问题是“万国造”,即士兵武器无法自给,而进口武器又制式各异,
霰弹枪,又称滑膛枪、猎枪或鸟枪,是一种集束发射多个弹丸或弹头的滑膛武器,主要用于杀伤近距离生动目标。既可发射致命性弹药,又可发射非致命性弹药。发射致命性弹药时,具有近距离上火力猛烈、命中率高、杀伤性强、火力密集及可实施饱和性攻击等特点。发射非致命性弹药时,可使用低杀伤弹药、催泪弹药、致昏弹药等,具有致伤但不致死、驱散、驱离、致昏等效果。  近年来,随着城市作战、反恐防暴行动及其它特种作战任务的增多
泰勒斯公司正在為法国武器装备总署研制的BAT-120 LG,是基于汤姆逊·布朗特装备公司的BAT-120型反跑道集束炸弹(右图)改进而成,重35千克,配备10千克杀爆战斗部。它保留了传统BAT-120炸弹的弹体,配装的激光制导组件来自于泰勒斯公司的“螯刺”LG型68毫米激光制导火箭弹。BAT-120 LG可用于打击轻装甲目标、无装甲防护的固定目標或移动目标、近岸目标等,预计将先集成到法国空军“幻影
今天,俄罗斯空军莫尼诺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一架被苏联试飞员称为“蛇妖”的飞行器,让前来参观的国内外观众眼睛一亮。它就是冷战时期由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而成,被称为“航母杀手”的T-4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在为T-4奇特的外形惊叹之余,观众不禁为苏霍伊设计局付出大量心血和巨资而打造的航空杰作没有装备苏联空军,而感到深深的惋惜。本文将向读者講述苏霍伊设计局研制T-4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内幕,及其缘何没有装备苏联空
历史篇    赤膊上阵的战斗场面不乏浪漫主义气息(参见法国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但如果发生在真实战场环境中将会相当相当的悲惨。  早在遥远的青铜时代,士兵们就开始使用甲、胄、盾等护具来保护自己的生命。但是,此类护具只用于个人防护,效果只能使一人受益,重量也由个人承担。此后,各种金属、皮革制成的个人护具成了士兵的制式装备,在中世纪时期,重甲骑兵和步兵发展到了极致,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