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析句方法看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研究方法的演变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lypm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汉语研究中的析句方法的变革为切入点,对20世纪中国汉语研究的方法革新做了一个回顾,力图揭示理论借鉴与创新、形式与意义并重的原则在汉语研究中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汉语研究;析句方法;演变
  
  一、 引言
  
  我们知道,任何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变革都与一定语言理论的影响有关,考察语言学研究的变迁,就需要将它放在一定的语言发展史的背景中,以求找到变迁的深刻基础。当然,语言学研究方法在语法史上是多种多样的,所涉及的范围、领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这里我们选取“析句方法”这个点来分析:一是因为在语法研究发展史上,它有着明显的方法更替;二是它的更替较为集中地代表了语法理论借鉴和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
  
  二、 历史的回顾
  
  从1898年《马氏文通》诞生到上世纪40 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是在传统语法学的框架里进行的。传统语法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的传统语法体系。按这套体系,分析语法的标准是意义。用意义来划分实词词类;凭施事、受事来确定主语、宾语;在句法分析方面,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认定句法分析就是分析句子的结构,而作为一个句子必具六大成分:主、谓、宾语(主要成分)、补足语(次要成分)、定、状语(附带成分);而在确定句子成分时又采用中心词分析法,要求先找出句子的两个中心词,分别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让其他词语分别依附于它们,从而依次找到宾、补、定、状语。这套语法体系来源于印欧语,它的最大弱点在于严重忽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更严重忽视汉语语法特点。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影响汉语语法研究,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便是成功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分析方法来描写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代表作。这部著作,公开承认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陆志韦等人编著的《汉语的构词法》,该书作者提出了以扩展法作为确定汉语词的界限的形式标准,摆脱了传统语法中以“词义”“概念”“语感”“直觉”等确定的说法为尺度的束缚。
  在单篇论文方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功之作该推朱德熙的《说“的”》、吕叔湘的《说“自由”与“粘着”》、范继淹的《动词和趋向性后置成分的结构分析》等。
  朱德熙的《说“的”》借鉴了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替换分析法和分布分析法,虽然只讨论一个“的”字,却涉及语法研究的整个方法论问题,特别是如何确定语法单位同一性问题。吕叔湘的《说“自由”与“粘着”》对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一些方法论原则,诸如“自由”“粘着”“功能”“分布”“同一性”“常体”“变体”等概念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汉语语法研究中如何借鉴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某些理论、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影响很大。范继淹的《动词和趋向性后置成分的結构分析》是国内首次应用层次分析来系统地分析现代汉语里一个具体语法现象并建立起一个分布系统的有益尝试。
  但是,不能不指出,总起来说,在五六十年代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一直处于受批判的地位。这种批判几乎使整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停留在哪个句子成分由哪个词语充任,哪个词语可以作哪个句子成分这样的水平上。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乔姆斯基革命”而产生的五花八门的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在我们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除原来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一些理论、观点、方法继续使用外,还从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生成语义学、语用学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观点与方法。现在,功能、分布、替换、层次,扩展,变换等观点及相关方法正广为使用,动词“价”(亦称“向”)、语义格、预设、提取、移位、空位等观点及方法亦已引入语法研究之中。层次分析成为大家的共识,变换分析正在语法研究领域里广为使用,语义特征分析、“格”语法分析、配价分析等也开始使用,并提出了语义指向分析,自觉地走上了力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互相渗透、互相验证、互相结合的研究之路。这些分析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固然是受到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根据汉语语法研究的需要而有选择地逐步吸取的,同时在实践中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加以适当变通活用的。总之,上世纪80年代在深入挖掘汉语语法事实上,在进一步揭示汉语语法规律上,在语法理论、分析方法的建树上,都有较大的前进。
  上世纪9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新的进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句法语义的研究和探索,二是开展了汉语形式语法学、汉语功能语法学和汉语认知语法学的研究,三是加强了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思考。这一系列的进展,促使句法分析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三、 析句方法的变迁
  
  1.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亦称“中心词分析法”。其总的特点是认定句法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单句)的句子成分,而一个句子(单句)可以有六种成分:主、谓、宾、补、定、状语;分析时要求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以作为句子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这种分析方法在汉语研究及教学中起过积极作用,但它的适用范围是极窄的。首先,它只适用于句法,不适用于词法;其次,它虽然能用于句法,但只适用对单句的分析,不适用于复句分析。即使用它来分析单句也有很大局限性,因为它严重忽视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例如:
  ①洗干净了
  ②挖浅了
  ③挖深了
  三句话都是“主 谓 补”的格,但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同。①表示某行为完成了,并达到了预期目的;②表示行为完成了,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③表示①、②两种语法意义。这种不同,单靠成分分析法无法解决。因此,放弃成分分析法,引进层次分析成为汉语语法分析的必然。
  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来的。按层次分析观点,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它是由若干个直接组成成分的层次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层次的成分是较高层级的成分的一部分。我们运用层次分析不仅讲切分还讲定性,这是因为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例如,“NP VP”可以是“主谓”关系(如“苹果吃了”),但也可以是“定中”关系(如“农村调查”);“VP NP”可以是“述宾”关系(如“吃苹果”),但也可以是“定中”关系(如“出租汽车”)。所以,汉语语法分析中运用层次分析不仅要讲切分还必须讲定性,这也是对层次分析的一个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前文三个例子的不同语法意义是十分方便的。如例①可以分析为“洗干净 了”;如例②可以分析为“挖 浅了”;如例③可以分析为“挖深 了”也可以分析为“挖 深了”。
  层次分析法用处很大,但有局限。层次分析只能揭示构造层次和显性语法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语法关系。例如:
  ④台上坐着主席团[A]
  ⑤台上演着梆子戏[B]
  这两句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例④表示存在,表静态,例⑤表活动,表动态。但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是相同格式:NP[L] V 着 NP。这种不同是由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层次分析对此无能为力,这就要求我们去探求新的分析手段。
  3. 变换分析法
  ⑥主席团坐在台上[C]
  ⑦台上正在演梆子戏[D]
  我们先来看上面提到的例子,把④表示的意义记为[A],把⑤表示的意义记为[B]式,把⑥表示的意义记为[C],把⑦表示的意义记为[D]式。[A]式可以和[C]式相联系,[B]式可以和[D]式相联系,这表明[A]式和[C]式有变换关系,[B]式和[D]式有变换关系,而且[A]式不能变换为[D]式,[B]式不能变换为[C]式,由此,④、⑤例之间的不同语法意义就区别开来了。这里应用的就是变换分析法。变换是一种语义分析手段,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变换是句式的变换,不是某个具体句子的变换。如果把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的实例分行排列,就形成一个变换矩阵,在变换矩阵里的句法结构,无论在形式上或意义上存在着一系列平行性。显然变换分析进一步扩大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但变换分析也还是有它的局限。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析歧义句式,但不能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根本原因。例⑥和例⑦这二者同构,但为什么各自内部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呢?为什么各自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呢?变换分析只能证明它们的不同,不能回答它们为什么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去探求新的分析手段。
  4. 语义特征分析
  通过研究,上文中提到的句式“NP[L] V 着 NP”之所以会分化为[A]、[B]两个格式,关键在动词V。比较[A]式和[B]式里的动词:
      A     B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演着戏
  门口站着人    门外敲着锣
  床上睡着人    外面下着雨
  我们考察[A]式里的动词发现,这些动词的具体意义各不相同,但含有共同的意思,就是都含有“附着于某物”的意思。因此“附着于某物”就是[A]式里动词所具有的共同语义特征,记为[ 附着],[B]式里动词不具有[ 附着]语义特征。如果我们把[A]式里的动词记为Va,把[B]式里的动词记为Vb,这两小类动词的差别就在于:Va [ 附着], Vb [-附着]。正因为Va具有[ 附着]的语义特征,所以[A]式可以变换为[C]式,而Vb 不具有[ 附着]语义特征,所以[B ]式不能变换为[C]式。这便是语义特征分析,运用它可以分析很多语法现象。它不仅对歧义句式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分化,而且也使我们认识到为什么不同意义的词在同一句式里出现能保证该句式表示一致的语法意义,又为什么在同一句式里出现的词属同一个词类但还能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因此,它使我们的语法研究进一步实现了形式和意義的结合。
  5. 语义指向分析
  前面我们所说的分析方法都是针对句法结构关系,或者即使针对语义结构关系,也只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语义结构关系,即句中的实词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很少有某个成分与任何一个成分之间有可能联系。事实上,在语言事实中,句法结构中实词之间存在不同语义联系的现象为数不少,怎样分析这类关系,便引入了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主要是在汉语语法自己的研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然这一方法的形成也受到国外语言理论如“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影响。正是因为汉语语言结构中“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一致性和复杂性要高于其他语言,因此才特别需要建立这样的一种分析方法。
  简单地说,我们将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语义上的指向称为某成分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分析就是要讨论(1)结构中某一实词成分与另外两个或更多实词性成分之间可能具有的相关关系;(2)从句法结构关系背后发现语义结构关系,通过找出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一个句法结构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究竟实现哪一种。例如:
  ⑧老王喜滋滋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⑨老王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⑩老王早早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上述三例的结构形式完全一样,谓语都是“状中”结构,状语都是状态词,但是状语跟结构中的哪个名词发生联系也不同:例⑧中的“喜滋滋”指向了主语名词“老王”,意思是“老王喜滋滋”;例⑨中的“脆脆”指向了宾语名词“花生米”,意思是“花生米脆脆”;例⑩中的“早早”指向了谓语动词“炸”,意思是“老王早早地(就做了)炸花生米(这个动作)”。
  语义指向关系的提出,推进了汉语语法的研究,使我们的语法研究更好地实现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四、 结语
  
  语法研究就是要揭示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隐藏的规律,规律的揭示离不开方法的革新,每一种方法的应用,都一定联系着语言的实际和理论的借鉴。这一点从析句方法的变迁中清楚地得到展示。因此,每一种新方法的应用都促使我们研究中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更为紧密,从而更加深入语言事实,揭示更为内在的规律。
  
  参考文献:
  [1]巴南.谈谈层次分析法[J].中国语文,1981(3).
  [2]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山西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每天早上上班,在经过灞河边的小公园时,我都会看到一群跳健身舞的市民。在这群跳舞的人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站在队伍最前排的一位老奶奶。  她个头不高,皮肤白皙,戴着一副玳瑁眼镜。她的打扮总是那么闲适风趣:一袭青色衣裳,一件银灰色的中长裙,肩上配有一条用上好的淡淡的黄色丝绸做成的披风。偶尔,她会将满头银发绾成一个髻,使整个人看上去显得年轻、优雅、清亮。  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她跳起舞来,幅度并不是
一路走来,新教育,痛苦并快乐着,成长且坚守着!  2007年,新教育的星火与教育人的心火,烛照中国教育的同时也亮彻了自己的人生, 从“万山不许一溪奔”,到涓涓细流逐着理想的浪花,汇成新教育梦想的海洋。我们既是水手、更是船长,我们比肩奋斗,共同收获。新时代、新人生、新教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07年,新教育,感动着!  这一年,新教育聚集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目光,融入了越来越多追梦者的真
瑜伽一词传入中国是东汉佛学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随着张蕙兰头戴花环在海边习练瑜伽的节目在央视持续播放,这一健身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了解、熟悉和热爱。2000年以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批专业瑜伽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端的瑜伽习练人群。悠季瑜伽于2003年在北京日坛公园内成立,由前《ELLE》杂志主编尹鹤庭和印度著名瑜伽师默瀚共同创办。至今旗下拥有北京、上海、广州3 所瑜伽教师
〔摘要〕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级高一新生开始全面实施,“3 1 2”的全新高考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选择能力和规划能力提出要求。如何在高中阶段开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找到自我、规划未来的生涯教育,成为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积极开展生涯教育,构建了生涯发展指导的“12345”体系,即一个核心理念、两套工作机制、三
近年,生物学对嗅觉研究的重视和香水贸易的全球化掀起了一股气味文化的现代复兴。嗅觉在过去几百年里都遭遇文化圈的贬低和无视,被狄德罗称作最为纵情声色(voluptu eux) 的感官。康德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强有力地证明了嗅觉的劣势:触觉、听觉、视觉都是客观的,而味觉和嗅觉却是主观感受。嗅觉使人对物体的感知短暂而模糊不清,无法被语言描述,并且其绝对的动物性使它不具备任何文化反思的可能性。直到二十多年前科学
摘要:语文新教材编写了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学生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否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能否充分意识到利用《语文读本》的重要性?运用《语文读本》的好坏恰恰是测度一个教师是否已经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的风向标。  关键词:语文新教材;语文读本;课外阅读    三百多年前,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写道,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
摘要:兴趣是诱惑力,兴趣是兴奋剂,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学中,教师注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方面可以让学生兴趣妙生的,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  关键词:疑问;多媒体;语言;巧解;故事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容和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兴趣越浓厚,学
摘 要:教授新课程英语首先要领会它的理念,尽快转变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要新旧结合。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培养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感悟    笔者从2005年秋季开始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在此之前,还参加了本地区的英语新课标的培训,了解了新的课程目标,英语教学
关键词:东魏北齐;军队;保障;士兵来源  东魏北齐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发生,所以,国家必须要保证军队的合理设置以及使军队士兵来源有制度上的保障。因此,考察东魏北齐国家的兵制,也就不能忽视这一时期军队的设置特点以及使军队士兵获得补充的保障措施问题。应该说,前人对这些问题做了有意义的探讨。高敏先生对东魏北齐新的世袭兵户、“丁兵”制诸问题做了细致的考证。1日本学者堀敏一则结合均田制的实行,对东魏北齐的“丁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第一次参加乡村葬礼的田野考察,最大的困惑是从头到尾没有一首带点哀伤的曲调。习惯于在国葬仪式上听到铜管乐《哀乐》并听惯了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葬礼进行曲》等古典音乐的人,不免生疑,为什么乡村丧礼一片喜庆热闹甚至歌舞升平?人生离别之际没有一首称得上对死者所做丰功伟绩、义行壮举表达沉思默祷的哀悼挽歌,偏偏奏起说不上喜,更谈不上悲,基本风格平淡寡素、不痛不痒的音乐,总让人觉得两种情调接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