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苏区干部好作风历史渊源及价值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革命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罗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咳罗咳.……”至今仍余音绕梁,优美的旋律总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那难忘的岁月、那红色的年代,它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其作为精神财富的价值却珍藏在后人的心底。
  众所周知,有着礼义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仍然被视为文明瑰宝,中华民族有着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这些优良的传统大部分都被我们现代人所传承。特别是近代和现代,苏区干部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不断的发展、传承下去。虽说“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就继承了中华民族的诸多优良传统,在他的讲话里、著作中用古代的人物事迹铸造民魂,激励人民的事例是很多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历史是一条线,我们不应当轻易割断。从春秋战国到中华民族,我们应当积极给以总结,承传历史遗产,汲取历史智慧。”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优良传统被苏区的干部继承和发展了呢?列宁说得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追根溯源,让我们从历史上去寻找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源头活水以及思考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厚基础、重传承、谋创新以发展经济、造福人民和振兴中华。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开明君主,并且形成以这些君主为标志的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实,任何的繁荣都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由国际的大环境和国内的小环境决定的。但作为一代开明和有作为的君主,时代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与其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明太祖朱元璋与隋文帝杨坚,以节俭著称于史,我们现代人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认识历史,同时我们也不必完全相信历史学家的描述。但我们需要思考的还不是汉文帝这些开明君主在他们那个时代都做了什么,而是有必要探讨为什么汉文帝等能够做得到以及给予后世怎样的启示。如果我们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治国安邦的基本要义与千百年来的历史,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古代的皇帝作为一国之君能够做到这些,表明中国古代就开始有了优良的干部作风。不仅有汉文帝,还有许多的人物都有着优良的作风,比如说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他的一些大臣,如:长孙无忌、魏征等等都有良好的作风,拿到今天就是优良的干部作风。
  苏区的中心——瑞金,有过不少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下面了解下中央苏区时期,中央重要人物的一些优良作风。《红井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讲述的就是这一时期的党和人民同甘共苦的真实写照。当时虽然条件艰苦,但人民的革命信念还是非常强烈。旧社会,瑞金沙洲坝流传一首民谣:“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说的是沙洲坝是个干早缺水的地方。一天傍晚,毛主席办完公事从外面回来,一下马,看见乡亲们在塘里挑水,便问:“这水挑去做什么用?”乡亲们回答说:“吃呀!”毛主席说:“水这么脏,能吃吗?”乡亲们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再脏也得吃啊!”毛主席说:“不会打井么?”乡亲们摇摇头说:“沙洲坝人喝不得井水,这是天命!”于是,毛主席决定带着大家挖井,他找到水源后对乡亲们说:“这几天忙,没工夫找大家商量打井的事,今天有半天空,我先替大家找个有水源的地方,定个位,破个土。我知道,你们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王,我不怕,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算帐好了!”不到一天工夫,一口井便挖成了。从此,沙洲坝的乡亲们喝上了井水,结束了祖祖辈辈挑塘水喝的历史。这个故事讲述了苏区的干部体恤民情,和群众同甘共苦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苏区军民,在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红色政权、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的内核既涵盖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体现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人民至上、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苏区时期,物资严重匮乏,军民生活极其艰苦,所有苏区干部,都没有工资报酬,“自带干粮去办公”,创建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正是这种朴素的作风、高昂的斗志和创业奉献的精神,促进苏区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苏区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艰苦奋斗,也是苏区精神的基本要求。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要依靠艰苦奋斗。在经济日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需要艰苦奋斗精神吗?答案是必须的。也许在一些发达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中国还存在很多贫困地区,很多人生活水平仅仅只能是满足温饱。我们是后起发展的国家,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要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带领全国人民步入小康社会,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艰苦奋斗。
  建国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依然保持苏区的优良传统作风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勤俭持家的良好传统。当建国初期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时,毛泽东除了接待外宾的礼服外,内衣、被褥及平时穿的衣裤袜子都有补丁,有的还补了又补。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忍心看下去,劝他换新的,毛泽东问:“老百姓都能穿补丁衣服,难道毛泽东就不能穿带补丁的衣服吗?”后来他又坚定地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回顾至此,又使我们想起毛泽东的调查报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古今中外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铁律,如:刘邦与民“约法三章”,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人民军队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秋毫无犯,从红军到八路军、解放军不同时期的军民鱼水关系。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发挥巨大的时代价值。在上世纪国难当头的岁月,震撼着民族独立和崛起的灵魂,在建国初内忧外患的年代,激发了建设中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正如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所说: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页,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广大干部和党员应该不断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获得力量!
  综上所述,可见苏区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贤者同操,故千岁交志”,正是有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才使得苏区精神能够出现,正是有了这种作风,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得到民心取得了国家的政权。在新的世纪里,身为炎黄子孙,不管是共产党员还是普通群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能忘记中国的优良传统,更不能忘记在苏区形成的优良的干部作风。
其他文献
颁布与实施20多年来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法的形式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村民的民主权利也得到改善和提高;要把村民的民主自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
2014年5月1日,重建受降亭在河南省漯河市河上街古镇落成并对外开放.1945年日本战败,漯河作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接受了日军的投降。为纪念这一让中国人民难忘的历史时刻,漯河人民
任县有一大村叫双蓬头,位于任县、南和、平乡三县交界处,位置特殊且人口多,村里常住人口8200多人,加上在外打工的有近万人。进村北行即看到一座崭新的学校,那座3层标准框架结
提高学员的能力与素质是党校培训的首要目标,而案例教学,作为符合成人认知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党校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和应用进行了探讨,同时对
毛泽东是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在《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提出唯物主义原则,并于1930年提出了反对工作路线中本本
[摘要]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下就对新时期下,企业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转型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思考,以期为企业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转型;路径研究  受日趋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导致企业基层思想教育的对象和环境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面对这样的
针对山地城市排水管道修复难的问题,分析比较了排水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方法,介绍了大直径玻璃钢管道钢套管内衬局部加强快速修复技术,并列举了工程实例,指出这种技术施工方便,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已经成为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江苏省吴江市鼓励龙头企业异地建立生产基地,创办加工企业,走出了一条优化资源配置的新路
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以医护人员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医护人员群体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对医护人员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物质生活需求给予必要的重视、尊重以及满足。  一、牢固树立紧紧依靠职工办院的观点  职工是兴院之本,是办院之根,是办好医院的根本保证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靠职工创造的,不管是医院业
七月的江城武汉,热浪袭人。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聚焦英山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