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社会工作立法的前瞻性研究成果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从社会工作立法的哪一部分内容来做分析,都有超前探索的性质,故而对每一项研究成果的编校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搞好内容的编校,编者除与原作者进行反复沟通以外,还要注意检索相近的研究成果,以期开阔自己的视野,也为内容加工提供某些“参考系”。
  作为一种新职业,社会工作要想得到顺畅发展,对其进行立法约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助推器,社会工作要想得到健康发展,也需要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因此,对社会工作立法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布出来,也便成了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就是这项任务的一个表征。
  一、优化选择,集片成束
  1988年,自北京大学首先在中国大陆地区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来,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进入21世纪,社会工作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引导和规范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就成了一个重大课题,于是就有了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的提出和实践。
  为了弄清楚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和范围,以及我国社会工作立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民政部在2007年特意组织了以社会工作立法为主题的重大课题研究活动。这次课题研究以招标形式进行,吸引了国内多所大学的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参加,并有少量实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年11月17—18日,民政部人事教育司组织召开“社会工作立法课题验收暨社会工作立法研讨会”,除对有关课题进行验收外,还对社会工作立法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由于本次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参与者也比较多,如何将研究成果呈现出来,需要做全方位的考虑,而出版一本研究成果汇编是其中最佳的形式。因此,要将这次课题研究的成果做一些分类和排序,并选择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排序呢?根据社会工作立法在我国尚处于空白状态的情况,对社会工作立法研究的首要需求是解决基础理论的问题,如社会工作立法的地位、社会工作立法的范围、社会工作立法的模式、社会工作立法的立法层级,等等;次一级的需求是如何从国内外相关职业的立法过程中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外社会工作立法的模式与经验,二是国内相近职业立法的经验,如注册会计师业立法、律师业立法,等等。本着基础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研究并重的原则,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筛选,最终决定将六项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从这六项研究成果覆盖的内容来看,其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关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分别为“从社会立法到社会工作立法——中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地位研究”和“社会工作者法定权利义务研究”;第二种类型是关于社会工作立法实践研究的,分别为“我国社会工作者立法需求研究报告”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立法问题研究”;第三种类型介于基础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研究之间,分别为“我国职业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社会工作立法的借鉴”和“世界各法系主要国家社会工作者立法情况研究”。对这六项研究成果的顺序编排,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本应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但是考虑到要接近中国的社会工作立法实际,还是决定将“我国职业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社会工作立法的借鉴”做了靠前的安排。虽然强调要借鉴世界各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先进成果,但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大趋势下,一定要注意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出发,探索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立法路径,因而必须将我国已经比较成熟的职业立法成果作为首要考察对象。至于将“世界各法系主要国家社会工作者立法情况研究”放在全书的最后,编者之间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二、细致编校,力推精品
  无论从社会工作立法的哪一部分内容来做分析,都有超前探索的性质,故而对每一项研究成果的编校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搞好内容的编校,编者除与原作者进行反复沟通以外,还要注意检索相近的研究成果,以期开阔自己的视野,也为内容加工提供某些“参考系”。在进行编校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环节比较值得注意:
  第一,注重用直观的形式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以“我国社会工作者立法需求研究报告”这部分内容为例,因为涉及的数据很多,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呈现,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与原作者的沟通,决定多采用一些图表的形式,使读者更容易得到直观的印象。这部分内容共设计了3个表格和11幅示意图,其中11幅示意图又分为扇形图(7幅)和柱状图(4幅),较好地配合了文字内容的表述,应该说能够起到比较好的阅读效果。再如“世界各法系主要国家社会工作者立法情况研究”这部分内容,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社会工作立法的比较,也采取了表格呈现的形式,即按照不同比较项目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近点及不同点列成表格,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彼此间的异与同。
  第二,做好参考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校订。对研究性质的图书来说,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作者所受学术训练背景的差异,可能对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必须统一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使得全书在体例上得到统一。更进一步的是,要将参考文献进行分类列举,不可毫无顺序地胡乱编排。根据社会工作著作的规范性要求,编者将参考文献分为“专著”“论文”“文件、报告和讲话”等三种类型进行编排,既使得层次清晰,也方便了读者核对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参考文献的编排看上去是一个小问题,其实却是关系到学术著作严谨性的大问题,切不可忽视。
  第三,注意附录与全书内容的相关性。《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可算是国内第一本专门讨论社会工作立法的学术著作,尽可能加大其对文献资料的供给力度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的。为了补充正文内容的不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附录,这些附录就属于文献资料供给的内容。但是,文献资料的供给不是无限度的,只有那些与全书内容相关性最大的文献资料才可作为附录收入,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了。本书只做了两个附录,附录一是“国外社会工作者相关立法模式”,这是国内社会工作立法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附录二是“各国社会工作立法情况”,其目的是为我国社会工作立法提供更多的参照物。从实用性上考察,这两个附录是很有必要的。
  三、前瞻研究,反应良好
  收入《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的六项研究成果都属于前瞻研究的范畴,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从理论价值方面来分析,这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框架,涉及我国已经进行的和正在进行的社会工作立法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涵盖了对我国社会工作立法未来发展进程的规划和展望,即社会工作立法高度完善的应然状态。可以说,收入本书的这些研究成果为社会工作立法的深入研究铺垫了道路,廓清和规范了社会工作立法的范围、调整对象等一系列基础性的理论问题,是后续研究的出发点。
  从现实价值方面来分析,这本书所收入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工作立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未来社会工作立法的路线图。社会工作立法不能只局限于眼前需要,必须进行立法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建构社会工作立法框架,是立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明晰的立法框架可以使立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从而促进立法工作有序化、科学化、系统化。《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列出了社会工作立法的重点、步骤与难点,对社会工作立法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从读者的偏好程度方面分析,这本书不仅受到了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及法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而且成为专业人士探讨社会工作立法问题所必备的一部著作。根据我们对2011年以后发表的120余篇以社会工作立法为主题的论文的统计结果显示,以《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为参考文献的约占85%,这充分证明了这本书的专业认可度。
  总之,《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是对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的一次总结与提升,其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都是不容小觑的。
  (李东雷,河北科技大学;齐凤,河北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出版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文化是出版工作的历史使命;出版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读者是出版工作的价值元点。  出版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文化是出版工作的历史使命;出版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读者是出版工作的价值元点。江西教育出版社秉承“教育改变人生”的精神,并把它确立为奉献社会和出版精品的信条,服务教育、弘扬文化、传播知识、惠及民生,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推进惠民文化
期刊
对传统出版社来说,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是落实传统出版社进行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的综合性平台,同时亦是支持出版业务向新兴媒体的创新。新技术驱动着出版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出版个性化需求,要努力提升传统出版单位的整体实力。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数据传输、存储、呈现方面的技术不断发展演进,以传统纸质载体为主的各种图书、报刊出版物,以及以磁带、光盘等为载体的音像出
期刊
我便看到柏杨面对这些悲惨人群时的凛然姿态,把这些人的命运遭际诉诸文字,向社会抗争和呐喊,柏杨的思想、柏杨整个的情感倾向、柏杨冷峻眼光的关注点,都在社会大众人群里。这样的作家,我是引以为敬重和钦佩的。  [作者简介] 王玮,《辽宁青年》杂志副主编,文学评论家。  《都是马大哈惹的祸》把读者带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社会生活场景,如作者所言,这本小说集里表现的“都是小市民当时的现场实况”,喜怒哀乐
期刊
《网络舆论引导艺术:与领导干部谈识网用网》从战略认识、危机应对、形象构建、建设治理四大方面展开对识网、用网、治网的探讨,对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宋嘉庚,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2013级博士生。  新华出版社近期出版了刘伯贤的新著《网络舆论引导艺术:与领导干部谈识网用网》(以下简称《网络舆论引导艺术》)。该书以网络政治和舆论引导为视角,抓
期刊
[摘要]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而智能手机又将即时通讯带入人们的生活。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既保留原始即时通讯功能,又强化社交为中心的“面对面”人际传播功效而备受青睐。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其用户软件使用过程中的服务感受过程也受到重视。对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如何做好服务营销,使用户满意,弥合服务双向传递中的差距成为微信服务营销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 社交媒体;服务质量;微信  
期刊
文章以世界图书馆收藏《先秦魏晋南北朝诗》的馆藏数据为依据,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大家逯钦立先生学术成就的世界影响。这种基于学术成果传播范围的学人评价为中国学术的世界影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探索。  中国古代文学大家逯钦立先生,以先秦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汉诗研究、陶渊明研究、汉乐府研究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享有大名。尤其是他以一人之力,从1939年至1966年,历经27年编纂135卷巨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期刊
[摘要]“后殖民城市”的形象建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后殖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中期以来,依据“建构者”角色的不同,“后殖民城市”形象可被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本文分别对这两个阶段中建构主体的特点以及由它所建构的城市形象进行分析,重点提出当下建构主体的转型与新特征,尤其通过对媒介融合语境的思考,不仅能够为“后殖民城市”形象注入新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由西方书写的传统格局。
期刊
一个人行走的途径,来自他的胆识和思维;而一个人能走多远,却和他的意志、兴趣相关联。这种行走,在更多意义上是生命的跋涉,既有劳其筋骨的疲惫,又有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坚韧。  [作者简介] 常晓军,副教授,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  一个人行走的途径,来自他的胆识和思维;而一个人能走多远,却和他的意志、兴趣相关联。这种行走,在更多意义上是生命的跋涉,既有劳其筋骨的疲惫,又有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坚韧
期刊
这是一个信息庞杂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图书生产相对过剩的时代。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图书达37万多种,面对如此庞大的图书数量,如何进行选择阅读,如何从中找到精品图书和有阅读价值的图书是对读者的一个不小考验。  什么是好书?一本好书应该是具有普世的传播价值,从大的方面说,能够促进人类思想和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从小的层面说,一本好书能带给读者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正能量,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期刊
小镇天与地的结合组成了最为和谐的生命交响曲,在这里人们可以缓解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疏离感,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歇息,感受到来自大自然最真诚的问候。  一个小镇的魅力在于它的古老与神秘,而这种魅力又恰恰是源于小镇那些变化莫测的云彩和古老的建筑。戏楼、场院、小木桥;老房、老街、老味道;花海、密林、大草坪;高粱、麦垛、鸡鸭跳……这些在都市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远去的影像,至今却依然存留在一座座小镇的光阴里。小镇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