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片的中西文化比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李安在影片中将东西方伦理形态典型化,以一种难得的视角客观审视两种文化的利弊,并凭借自己对于两种文化的了解,在电影中采用双重文化视角的策略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伦理,又以东方文化批判西方伦理,将自由与责任相统一,构建一种个人与家庭同构、和谐的伦理概念。为构建一种理想化、高度和谐完善的文化伦理范式提供了蓝图。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 家庭 西方个体本位 自由 责任
  当前中国正经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活在当下,人们都无可避免的经历着社会转型这一特殊阶段。这也是目前伦理片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客观外部条件。台湾著名电影研究专家黄仁就说过:“在社会转型期,亲情日益淡薄,亲人之间的疏离日益加深之际,亲情正是‘国片’的好题材,俯仰皆是,取之不尽,而且拍摄上既无时空的限制,也不必花大本钱,只要肯向现代人性的深处挖掘,必然会有所得,亲情题材可以适合任何种族,任何社会放映,也适应于进军国际市场”。
  以李安的伦理片为例,他个人既谙熟中国传统伦理又通晓西方传统伦理,可以游刃有余的穿梭于中西文化之中,可以在影片中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作为背景,考察家庭,反映人性。家庭不仅是社会最小的组织单位,也是家庭成员生活的最初环境。家庭对于人的精神成长有着直接、广泛的影响,以及深远的延伸意义。别林斯基讲过:“要忠实的描写任何一个社会,认识一个民族,就必须首先研究它日常的、家庭的、习见的哲理。”由此可见家庭、家庭伦理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所以以下本文的伦理范畴将着眼于家庭伦理的视野。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伦理,受传统社会伦理的渗透和滋养,表现为“三纲五常”,利他主义,孝悌,爱有差等,礼让。利他主义,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排斥个性,强调家国等群体概念,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集中体现了强烈的利他主义精神;孝悌,儒家伦理认为孝悌之道是最符合人性也是实践“仁”道最为直接的方法,应由自身最切近的家庭做起;爱有差等,是儒家伦理区别于他家伦理的主要特征,认为爱是有轻重内外分别的,强调“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仁的一种体现。礼、让,礼是实践伦理道德的基本条件,而让则为人生美德,礼节与谦让是相辅相成的行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持续了几千年,逐渐形成了家庭私有制,而家庭私有制极其注重家庭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一切要以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家庭整体利益,在物质和精神上牢牢依附于家庭。于是,在中国形成了强调家庭本位、宗法人伦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伦理文化特征。
  影片《推手》中,一对父子虽被置于美利坚星条旗之下,但仍虔诚诠释着东方伦理。父亲中年丧偶,儿子与美国人玛莎组成跨国家庭,儿子念念不忘一人孤守在家的父亲,于是将父亲接到美国以尽反哺之责。而玛莎却很不理解丈夫中国式的孝行,朱小生告诉她:在我的教养里,一个人关心父母,应像父母关心你一样,父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家庭伦理的精髓,血缘关系使父母和子女融为一体。
  《喜宴》讲述了一对中国父母和同性恋儿子在美国所发生的悲喜交织的故事。在美国工作的儿子与同性恋人同居于一起,远在台湾的父母始终挂念儿子的婚姻,儿子为达成父母之愿,同意与华裔女子假结婚。片中集中反映了中国的“孝”,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传宗接代是孝的最高纲领。强调子必从父,弟必恭兄,妻必顺夫的关系。儿子认为结婚是个人私事,母亲认为结婚是晚辈对长辈的一个“交代”,子女在婚姻上必须服从父母,中国传统宗法人伦把掌控子女婚姻作为父权的体现。
  《饮食男女》将中国家庭伦理“家庭本位”的思想阐释得淋漓尽致。父亲朱师傅是名厨,每周末都要通过一顿丰盛的夜宴来联络父女、姐妹的感情。为了维护家庭秩序的稳定,父女各自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大姐身为长女,按照伦理“长女如母”的观念,挑起家族重担,为了父亲和这个家,多年来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谈婚论嫁。二姐个性耿直刚烈,表面与父亲、姐妹格格不入,实际上深爱着这个家。当她意外在医院发现父亲在做心脏检查时,感到无比愧疚,毅然放弃去国外的机会。朱师傅自妻子去世后既当爹又当妈,养育三个女儿尽职尽责,不敢再婚,直到女儿们都找到了归宿。
  西方在冲破了封建神权的枷锁后,挽伴着文艺复兴一同走来的是对于个体存在的肯定和对自由的追求。这无不对西方文化、社会乃至伦理道德标准留下深深的烙印。西方社会以人性为前提,强调尊重自然的人性。反照于家庭,西方家庭伦理以个体为本位,所谓个人本位指的是在家庭和个人关系中更关注个人的生存和意志,家庭要服从于个人。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不同,西方家庭以夫妻关系为主轴。
  同样是李安执导的影片《理智与情感》就通过两段感情纠葛,折射出西方家庭个人本位和契约人伦的伦理精神。片中父亲死后,哥哥继承遗产,他不顾父亲的遗愿,只给继母、异母姐妹微薄生活费,他和妻子冷漠、自私,完全不顾母子、兄妹之情,将他们赶出家门,而且对他们的艰难处境冷嘲热讽。西方典型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亲情的侵蚀导致了家庭的解体、亲情的冷漠。个人利益成为了维系家庭的主线,为了自己可以毫不顾忌血缘亲情。
  在将东西方伦理形态典型化,以一种难得的视角来再次客观审视两种文化的利弊,并呈现于影片中,李安凭借自己对于两种文化的了解,在电影中采用双重文化视角的策略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伦理,又以东方文化批判西方伦理,为构建一种理想化、高度和谐完善的文化伦理范式提供了蓝图。李安自己在概括“父亲三部曲”时也说过,使传统上以父亲为主的一个家庭关系,得以从一个假象的平衡状态,历经危机和冲突后,重新寻得一个新的平衡。
  家本位的伦理精神虽有效保证了家庭的稳定,培育了血浓于水的家庭情感,但过于强调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忽视个人自由,造成个体压抑,家庭成员成为家庭的附属品,导致家庭生活僵化、虚伪。西方个人本位的理念强调个体自由与权利,虽实现了家庭内的民主与个人的自由,但同样削弱了个体的家庭责任感与协作精神,使家庭结构缺乏依靠与温暖。
  于是李安在其“父亲三部曲”中将其对于家庭伦理的完善与构想寓于其中,对于现代东西方伦理的发展,不失为一剂良方。他试图在扬弃中西家庭伦理的基础上,去除中国家庭伦理的糟粕取其精华,借助东方文化视角摒弃西方伦理的负面因素。将自由与责任相统一,构建一种个人与家庭同构、和谐的伦理概念。“父亲三部曲”中都以中西伦理的碰撞、冲突再到相互协调与妥协,最终走向融合。《推手》中美国儿媳玛莎买了大房子并准备好房间接中国父亲同住,说明她已认同或接受了中国“父慈子孝”的伦理观念;父亲也主动离开儿子,开始自己的生活,表明他也接受了夫妻为主轴的西方家庭观念;《喜宴》中,父母接受了儿子的同性恋人,并感谢他对儿子的照顾,同性恋人也答应愿作孩子的另一个爸爸;《饮食男女》中,小女儿、大女儿相继结婚离开了父亲,二女儿有了新恋情,父亲也有了新的归宿。《理智与情感》中有情人终成眷属。
  伦理片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一湾静水,哪怕石子再小也将会有涟漪。
  参考文献
  1.李安: 《站在好莱坞与中国电影之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世界电影思潮》,范志忠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3.《中国当代家庭伦理电影探析》 福建艺术 2005年6月
  作者简介
  李扬(1984—)男,山东临朐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电影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影像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回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关于青春的回忆是最灿烂的一笔。通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回到马小军成长的那个夏天,追忆那已然逝去却依然残存的青春。  【关键词】 《阳光灿烂的日子》 男性 青春    “电影是梦,这群人已经忘掉了自己融入了梦当中。我们的梦是青春的梦。那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国家中一群处于青春期的人的故事,他们的激情火一般四处燃烧着,火焰中有强烈的爱和恨。如今大火熄灭了,灰烬中仍噼啪作
[摘要] 陈嘉上导演的最新力作《画皮》在原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了几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并通过对此关系的演绎,引发了人们对爱情、人性和真善美的深层次思考。  [关键词] 《画皮》 爱情 人性 美    《画皮》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聊斋志异》的记载使其广为流传。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姓王的书生非常好色,有天将披着美女人皮的厉鬼领回家,终被其所害。后厉鬼被道士击杀
【作者简介】  电影《杀生》海报 《杀生》是中国当代一部在业内反响强烈却又不卖座的小成本电影。这部电影运用双重叙事结构、多视点、多维度地阐述了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与世俗分庭抗礼的自由符号,并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渗透出对传统意识形态鞭辟入里的批判,表现了一个时序倒错的中国寓言。  一、 时间线的梳理  参照麦茨的组合段理论,笔者对  影片的叙事做一个简单的时间顺序上的梳理,以便更加清晰的理解这部影片的
一、典型的韩国节目形态——明星真人秀  “真人秀”作为一种年轻的电视节目形态,尚无统一的定义,尽管表达各不相同,但从术语看来,大都包括了两个相反的含义,即“真实”与“虚构”。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指出了真人秀的两个特征:其一是在所谓“真实”条件下发生的具有娱乐要素的戏剧性事件,其二是具有游戏节目的特点。(Mark Andrejevic: Reality Tv:The Work of Being W
[摘要]电影《男女逆转大奥》无论从剧情脉络还是画面效果,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虚幻穿越真实的电影之旅中,想必观者都可以感受到大奥与众不同的魅力。在这虚幻的背景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引人入胜的真实。  [关键词] 《男女逆转大奥》 虚幻 真实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23    电影《男女逆转大奥》发生于正德年间(1711-1716),讲述了一
[摘要] 微电影广告成为了广告领域炙手可热的新星。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创作方式本身就是创意时代的产物和体现,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对其的开发和拓展需要把握适度的商业性,受众市场是微电影广告最终的考验者,商业尺度问题的出现是受众对微电影要求的体现,也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 商业度 传播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3
当拉斯柯尼科夫抱住索尼娅痛哭流涕时,他明白只有“爱”才能让自己复活,也只有当生活代替推理,主动放弃自己,就像陀氏所称的那样,自己的“罪”就能得到消解,而“罚”也才能得以执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部小说以颇具争议性的犯罪议题,细腻深刻的犯罪心理刻画,引人入胜。陀氏在貌似客观陈述案件的同时,道出主人公犯罪前后的迷顿,并从总体层面提出了自己的“救赎”策略。策略的核心是将他人作为自己的投射,在空白
[摘要] 人性,这个永恒的话题,经不起推敲,却需要人类去慢慢推敲。古今中外,关于人性的思考比比皆是,电影正以其特有的形式外化了人类对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 人性 理性 洞穴 解放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11    人不能称之为人,直到有了人性。亚当与伊甸园的一切没有本质区别,直到他的肋骨偷吃了禁果,有了一双辨别善恶的明
造型之美往往用于绘画与雕塑等艺术门类之中。其实造型艺术对于摄影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取景构图时,需要摄影者对被摄景物的造型有着精准而独到的判断,对被摄景物的基本元素有一定的了解,判断出一景一物的走向、动势,及其在画面构成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知道怎样去取舍,怎样去拍摄。李四平对于造型的思考、构思及方法都很独到。无论拍摄风景还是动物,都有着明确的思路和判断,这也使他的作品既构图严谨,又不失活躍。
[摘要]《南京!南京!》是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它以令人感动的场面、新颖的叙事角度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南京!南京!》是近年国产电影中难得地将拍摄技巧和故事内容同时处理得都很巧妙的影片。当一个好故事与一系列的运用得当的电影拍摄技巧相遇的时候,所收到的效果绝不是二者单纯的相加,而是一部电影完成质的飞跃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南京!南京!》 电影技巧 镜头语言 蒙太奇    《南京!南京!》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