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的宿主组织分布和体液中排放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SARS-CoV-2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已经持续超过1年,目前对于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本文从病原学角度,总结病毒受体在人体不同组织分布以及不同器官的临床表现,基于尸检报告得出病毒的人体组织细胞嗜性,根据连续体液样品的检测报告推测病毒排放到不同体液中持续时间及特点,以便深入理解SARS-CoV-2的致病机制,选择合理的临床诊断检材,正确解读检测结果,促进感染者管理和治疗、科学防控COVID-19全球大流行疫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48例,其中合并RLS 40例,未合并RLS 108例.比较合并RLS组和未合并RLS组患者间临床特征及血清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合并RLS的危险因素,对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R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与未合并RLS组比较,合并R
缺血缺氧微环境的形成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CircRNAs具有微调基因组与各种微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可通过调节代谢途径、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过程参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损伤与修复.现就CircRNAs在缺血缺氧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缺血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共性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目的 分析大脑皮层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的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影像学表现,并评估CLN是否含有出血成分.方法 收集作者医院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符合CLN诊断标准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岁.分析患者临床病因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CLN患者中,病因为脑梗死8例,脑外伤4例,脑肿瘤术后损伤4例,缺血缺氧脑病1例,病毒性脑炎1例.CLN区SWI像未见出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为全球流行病,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对结束COVID-19流行至关重要.随机临床试验被认为是评价疫苗干预效果的“金标准”,但也存在明显局限性.随着全球大规模人群接种COVID-19疫苗,需要在非受控条件下跨越不同人群对疫苗保护效力进行评估.同时SARS-CoV-2变异株不断出现,变异病毒可能逃逸现有疫苗免疫保护.因此,COVID-19疫苗面临诸多挑战,如疫苗对特殊人群的免疫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效力持
目的 探讨艾地苯醌(idebenon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艾地苯醌低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每组12只.按体重30 mg/kg给予小鼠腹腔注射MPTP(连续5 d)建立PD模型.PD造模前5 d分别按体重100、200 m g/kg给予艾地苯醌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小鼠艾地苯醌灌胃干预,连续11 d.采用爬杆实验和倒挂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能力;采用免
目的 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潜伏最长期(FLmax),并结合臂长和腿长计算标准化FLmin、标准化FLmean、标准化FLmax.比较两组间F波潜伏期及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F波潜伏期在DPN中的诊断价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治疗方法 有限,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干预方法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炎性调控细胞死亡,参与了IS的发病机制,抑制细胞焦亡可减轻IS后脑损伤.现就细胞焦亡的发生机制、其参与IS的发病机制以及靶向细胞焦亡治疗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因其影像学上病变具有占位效应,易与脑肿瘤等相混淆,故此得名.TDL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既往被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多发性硬化类似,主要为细胞免疫介导,但近来有证据表明B细胞免疫介导机制也参与其中.与脑肿瘤相比,TDLs往往临床症候较重,但文献中也不乏以放射孤立综合征发病被报道的病例.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立体定向脑活检对技术要求较高,难以普及,故影像学鉴别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调查云南省泸西县啮齿动物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状况,了解该类病原体在当地自然界中的保存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 用鼠笼和鼠夹在云南省泸西县捕鼠,将捕获的动物种类鉴定后解剖取脾脏,活鼠取血.采用巢式PCR扩增脾脏的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特异片段;测定PCR扩增阳性产物的DNA序列,对获得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IFA法检测鼠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IgG抗体.结果 在泸西县共捕获啮齿动物10种225只.其中黄胸鼠36.89%(83/225)、大绒
目的 探讨跨膜蛋白230(TMEM230)的突变体TMEM230-A110T对多巴胺能(DA)神经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R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序贯分化法构建DA能神经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WT组(野生型对照组)、MUT组(转染TMEM230-A110T突变体载体)、SP600125组(给予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SB203580组(给予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处理)、si-Beclin-1组(转染si-Becline-1)和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