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歌虽然短小,却似融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的“万花筒”,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是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现行品德与生活教材大都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了大量儿歌,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品德优质课中,儿歌更是被执教老师巧妙地加以运用。可以说,儿歌策略的合理运用在提高低年段品德课堂实效性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儿歌——情境创设这般的轻松
【案例】《我愿和你交朋友》
教学片段一:
师:在成为小学生的一个月时间里,你们已经认识班里的几位小朋友了?快来数一数吧。
(学生汇报交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不少朋友,现在就让我们来唱一唱《找朋友》这首歌。老师请几位同学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朋友之后,两人交换位置(边说边示范),被找到的小朋友再去找朋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学生活动,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教学片段二:
师:唱一唱,跳一跳,有朋友多快乐呀!你们想不想交更多的朋友呢?
生:想!
师:要认识新朋友,首先得知道朋友的什么情况呀?
生:他的名字。
师:老师和大家也不是很熟悉,我也想来认识几位小朋友(边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边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这位小朋友,如果你还有哪位同学不认识,就去问一下他的名字吧!
(该生唱着歌去认识新朋友,其他小朋友跟他一起唱)
师:小朋友们一定也很想认识新朋友了吧?现在就让我们大家都唱起来,跳起来,去认识新朋友吧!
教学片段三:
师:大家觉得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认识新朋友呀?
(学生各抒己见)
师(惊讶地):啊!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办法呀!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唱《找朋友》这首歌。不过这一回,老师要请小朋友把歌词中的“好”字改成“新”字,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学生唱跳《找新朋友》,老师祝愿学生朋友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幸福)
在本案例中,《找朋友》《你的名字叫什么》《找新朋友》这三首节奏明快、让人耳熟能详的儿歌给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一个简单的游戏,几阵欢快的笑声,拉近的不仅是距离,更多的是交友思想和交友方法的渗透。看似简单的谈话孕伏了本课的重点,游戏过程即是学生针对生活现象展开的情境对话。学生从懵懂困惑到明白与人交往的礼仪,以及发现伙伴多的快乐和集体生活的愉悦,这即是成功对话的结果。
二、儿歌——情感体验如此的流畅
【案例】《我就是我》
教学片段一:
(黑板上贴着全班小朋友的自画像,老师请小朋友来猜几张自画像中的他或她是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到班里的每一位小朋友长相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师: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喜欢自己的模样,她笑呵呵地说——(出示儿歌)
小眼睛,塌鼻子,
我和别人不一样,
我就是我。
师: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外貌特点编一首儿歌,进行自我介绍——(出示儿歌)
( ),( ),
我和别人不一样,
我就是我。
(众生兴致勃勃地编着儿歌,自信地念着儿歌)
教学片段二:
(老师进行指纹画创作的示范指导后,众生饶有兴趣地用印泥按指纹作画,然后集体欣赏、交流)
师:一个小小的指纹,经过你们的小手,竟变成了这么多神奇、有趣的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生2:这说明我们很聪明,有很多奇妙的想法。
……
师:那就让我们骄傲地说——
小指纹,大世界,
我的想法更奇妙,
我就是我!
教学片段三: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平时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性格、爱好等方面来说——(出示儿歌)
我是()的孩子,
我是( )的孩子,
我真的和别人不一样,
我就是我。
教学片段四:
老师播放录像,内容是一名学生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跟着买的故事。学生交流、评议,并念一念自编的儿歌——
会思考,不盲从,
我确实和别人不一样,
因为我就是我。
教学片段五:
师生总结,赠送儿歌,配乐齐诵——
树有树的挺拔,
花有花的美丽。
你喜欢热闹,我偏爱宁静;
你欣赏孙悟空,我赞美米老鼠;
你擅长踢足球,我会使毛笔;
……
赞美自己、展示自己,
只要我们去努力,多么了不起!
我就是我,
世界因我更美丽!
在上述案例中,课堂结构很清晰,一共分为四大版块:夸模样,夸智慧,夸个性,改缺点。教师十分巧妙地用儿歌将四个环节串联起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有趣的儿歌创编中认识自己,在富有节奏的朗诵中悦纳自己。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通过赠送儿歌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更深层次、更真切地体验到“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正理解了“我就是我”。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一点也不做作。学生在活泼热闹的活动中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情感上的提升,这便是课堂最大的成功之处。
三、儿歌——生活常识这样的浅显
【案例】《我的一日三餐》
教学片段一:
师:现在你认识这些营养宝宝了吗?它们是什么营养宝宝呀?
(学生和课件中的卡通营养宝宝打招呼)
师:营养宝宝看我们这么热情,也非常乐意和我们交朋友,今天还特地给我们送来了一首儿歌呢!
(学生表演读儿歌)
菠菜绿,萝卜红,西红柿,水灵灵。
扁豆角儿像弯月,茄子笑脸紫莹莹。
白米饭儿香喷喷,馒头包子热腾腾。
蔬菜、粮食营养全,样样都吃不挑食。
教学片段二:
师:营养宝宝告诉我们:蔬菜、粮食营养全,样样都吃不挑食。可有一个叫小阳的孩子,没有听营养宝宝的话,结果遇到了烦心事。
(课件演示故事《和蔬菜交朋友》,学生评议)
师:看来,一日三餐要做到荤素搭配才行呀!除此以外,我们平时的饮食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做法,如定时吃饭、不要吃过量、零食不要吃太多、要多喝水少喝饮料……)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懂得这么多。老师把你们说的这些小常识编成了一首儿歌,大家一起读一读——
小朋友,长身体,饮食天天要合理。
一日三餐需定时,荤素搭配要全面。
不偏食、不挑食,逢年过节不贪吃,
零食饮料要节制,变质食物咱不理。
饭前便后勤洗手,身体健康数第一!
一年级学生对科学饮食的知识了解不多,偏食、挑食、三餐不定时定量的情况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教师理应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引领孩子学会合理饮食。在片段一中,教师先借助生动活泼的营养宝宝形象,让孩子们了解身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任何一种营养,再用琅琅上口的小儿歌,让学生进一步牢记不挑食很重要。在片段二中,教师通过生动的录像《和蔬菜交朋友》,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他们交流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以儿歌梳理饮食常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于饮食的生活常识本是抽象难懂的,可当它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一切就都浅显并好记了。
四、儿歌——浓缩体悟这么的自然
【案例】
《我帮你 你帮我》最后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我帮你,你帮我,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是多么快乐!让我们唱着《互相帮助》的儿歌离开教室吧!(课件出示)
小朋友,快快来,
小朋友,快快来,
你有困难我来帮,
我有困难你来帮,
我们都是好朋友,
互相帮助记心上。
(学生伴着欢快的乐曲边唱边出去活动)
《我长大了》最后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我们的身体长强壮了,还学到了不少的本领,而且也越来越懂事了!让我们自豪地说——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妈妈,我长大了!
沉甸甸的书包我能背!
爸爸,我长大了!
学校到家那条路,我一个人会走!
老师,我长大了!
学习要刻苦的道理,我懂!
同学,我长大了!
你有快乐和烦恼吗?可以跟我说!
世界,我长大了!
等着我,让我走近你,感受美好人生!
(生伴着抒情的乐曲,满心欢喜地念着儿歌)
在《我帮你 你帮我》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充分感悟互相帮助的可贵与美好,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水到渠成地引出儿歌,唱出了孩子们涌动的心绪,唱出了孩子们最真挚的情感。同样,在《我长大了》案例中,教师领着孩子们从不同层面对“我”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当学生对“我长大了”的理解已变得越来越充实和丰满时,教师适时地让他们读一读儿歌《我长大了》,可谓起到了余音绕梁的妙效。这两则案例,均以儿歌来浓缩整节课的情感体悟,显得自然、活泼而生动,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更深的烙印,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深远。
儿歌的创编大多以孩子的生活作为出发点,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歌也经常存在于孩子的游戏活动中,这一切都十分符合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原则。以上课例证明,利用儿歌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下学会交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将是德育工作者切实提高品德课堂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作者单位:浙江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李红霞
一、儿歌——情境创设这般的轻松
【案例】《我愿和你交朋友》
教学片段一:
师:在成为小学生的一个月时间里,你们已经认识班里的几位小朋友了?快来数一数吧。
(学生汇报交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不少朋友,现在就让我们来唱一唱《找朋友》这首歌。老师请几位同学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朋友之后,两人交换位置(边说边示范),被找到的小朋友再去找朋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学生活动,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教学片段二:
师:唱一唱,跳一跳,有朋友多快乐呀!你们想不想交更多的朋友呢?
生:想!
师:要认识新朋友,首先得知道朋友的什么情况呀?
生:他的名字。
师:老师和大家也不是很熟悉,我也想来认识几位小朋友(边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边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这位小朋友,如果你还有哪位同学不认识,就去问一下他的名字吧!
(该生唱着歌去认识新朋友,其他小朋友跟他一起唱)
师:小朋友们一定也很想认识新朋友了吧?现在就让我们大家都唱起来,跳起来,去认识新朋友吧!
教学片段三:
师:大家觉得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认识新朋友呀?
(学生各抒己见)
师(惊讶地):啊!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办法呀!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唱《找朋友》这首歌。不过这一回,老师要请小朋友把歌词中的“好”字改成“新”字,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学生唱跳《找新朋友》,老师祝愿学生朋友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幸福)
在本案例中,《找朋友》《你的名字叫什么》《找新朋友》这三首节奏明快、让人耳熟能详的儿歌给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一个简单的游戏,几阵欢快的笑声,拉近的不仅是距离,更多的是交友思想和交友方法的渗透。看似简单的谈话孕伏了本课的重点,游戏过程即是学生针对生活现象展开的情境对话。学生从懵懂困惑到明白与人交往的礼仪,以及发现伙伴多的快乐和集体生活的愉悦,这即是成功对话的结果。
二、儿歌——情感体验如此的流畅
【案例】《我就是我》
教学片段一:
(黑板上贴着全班小朋友的自画像,老师请小朋友来猜几张自画像中的他或她是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到班里的每一位小朋友长相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师: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喜欢自己的模样,她笑呵呵地说——(出示儿歌)
小眼睛,塌鼻子,
我和别人不一样,
我就是我。
师: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外貌特点编一首儿歌,进行自我介绍——(出示儿歌)
( ),( ),
我和别人不一样,
我就是我。
(众生兴致勃勃地编着儿歌,自信地念着儿歌)
教学片段二:
(老师进行指纹画创作的示范指导后,众生饶有兴趣地用印泥按指纹作画,然后集体欣赏、交流)
师:一个小小的指纹,经过你们的小手,竟变成了这么多神奇、有趣的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生2:这说明我们很聪明,有很多奇妙的想法。
……
师:那就让我们骄傲地说——
小指纹,大世界,
我的想法更奇妙,
我就是我!
教学片段三: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平时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性格、爱好等方面来说——(出示儿歌)
我是()的孩子,
我是( )的孩子,
我真的和别人不一样,
我就是我。
教学片段四:
老师播放录像,内容是一名学生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跟着买的故事。学生交流、评议,并念一念自编的儿歌——
会思考,不盲从,
我确实和别人不一样,
因为我就是我。
教学片段五:
师生总结,赠送儿歌,配乐齐诵——
树有树的挺拔,
花有花的美丽。
你喜欢热闹,我偏爱宁静;
你欣赏孙悟空,我赞美米老鼠;
你擅长踢足球,我会使毛笔;
……
赞美自己、展示自己,
只要我们去努力,多么了不起!
我就是我,
世界因我更美丽!
在上述案例中,课堂结构很清晰,一共分为四大版块:夸模样,夸智慧,夸个性,改缺点。教师十分巧妙地用儿歌将四个环节串联起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有趣的儿歌创编中认识自己,在富有节奏的朗诵中悦纳自己。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通过赠送儿歌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更深层次、更真切地体验到“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正理解了“我就是我”。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一点也不做作。学生在活泼热闹的活动中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情感上的提升,这便是课堂最大的成功之处。
三、儿歌——生活常识这样的浅显
【案例】《我的一日三餐》
教学片段一:
师:现在你认识这些营养宝宝了吗?它们是什么营养宝宝呀?
(学生和课件中的卡通营养宝宝打招呼)
师:营养宝宝看我们这么热情,也非常乐意和我们交朋友,今天还特地给我们送来了一首儿歌呢!
(学生表演读儿歌)
菠菜绿,萝卜红,西红柿,水灵灵。
扁豆角儿像弯月,茄子笑脸紫莹莹。
白米饭儿香喷喷,馒头包子热腾腾。
蔬菜、粮食营养全,样样都吃不挑食。
教学片段二:
师:营养宝宝告诉我们:蔬菜、粮食营养全,样样都吃不挑食。可有一个叫小阳的孩子,没有听营养宝宝的话,结果遇到了烦心事。
(课件演示故事《和蔬菜交朋友》,学生评议)
师:看来,一日三餐要做到荤素搭配才行呀!除此以外,我们平时的饮食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做法,如定时吃饭、不要吃过量、零食不要吃太多、要多喝水少喝饮料……)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懂得这么多。老师把你们说的这些小常识编成了一首儿歌,大家一起读一读——
小朋友,长身体,饮食天天要合理。
一日三餐需定时,荤素搭配要全面。
不偏食、不挑食,逢年过节不贪吃,
零食饮料要节制,变质食物咱不理。
饭前便后勤洗手,身体健康数第一!
一年级学生对科学饮食的知识了解不多,偏食、挑食、三餐不定时定量的情况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教师理应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引领孩子学会合理饮食。在片段一中,教师先借助生动活泼的营养宝宝形象,让孩子们了解身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任何一种营养,再用琅琅上口的小儿歌,让学生进一步牢记不挑食很重要。在片段二中,教师通过生动的录像《和蔬菜交朋友》,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他们交流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以儿歌梳理饮食常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于饮食的生活常识本是抽象难懂的,可当它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一切就都浅显并好记了。
四、儿歌——浓缩体悟这么的自然
【案例】
《我帮你 你帮我》最后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我帮你,你帮我,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是多么快乐!让我们唱着《互相帮助》的儿歌离开教室吧!(课件出示)
小朋友,快快来,
小朋友,快快来,
你有困难我来帮,
我有困难你来帮,
我们都是好朋友,
互相帮助记心上。
(学生伴着欢快的乐曲边唱边出去活动)
《我长大了》最后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我们的身体长强壮了,还学到了不少的本领,而且也越来越懂事了!让我们自豪地说——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妈妈,我长大了!
沉甸甸的书包我能背!
爸爸,我长大了!
学校到家那条路,我一个人会走!
老师,我长大了!
学习要刻苦的道理,我懂!
同学,我长大了!
你有快乐和烦恼吗?可以跟我说!
世界,我长大了!
等着我,让我走近你,感受美好人生!
(生伴着抒情的乐曲,满心欢喜地念着儿歌)
在《我帮你 你帮我》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充分感悟互相帮助的可贵与美好,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水到渠成地引出儿歌,唱出了孩子们涌动的心绪,唱出了孩子们最真挚的情感。同样,在《我长大了》案例中,教师领着孩子们从不同层面对“我”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当学生对“我长大了”的理解已变得越来越充实和丰满时,教师适时地让他们读一读儿歌《我长大了》,可谓起到了余音绕梁的妙效。这两则案例,均以儿歌来浓缩整节课的情感体悟,显得自然、活泼而生动,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更深的烙印,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深远。
儿歌的创编大多以孩子的生活作为出发点,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歌也经常存在于孩子的游戏活动中,这一切都十分符合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原则。以上课例证明,利用儿歌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下学会交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将是德育工作者切实提高品德课堂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作者单位:浙江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