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动炉智能钢模研究及应用实践

来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铜阳极板浇铸主要采用铁模和铜模,且钢模应用较少.钢模具有变形量小、模面耐冲刷性好、脱模剂消耗量少等优点,但是钢模也存在加工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倾动炉针对钢模的缺点对钢模材质、钢模结构、冷却水系统、喷涂系统、浇铸系统等进行了创新及智能控制优化.通过以上技术创新,在保证阳极板物理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了钢模寿命,降低了硫酸钡单耗,钢模成本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从核污染出发,对深浅不同地质层的核迁移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了浓度和周围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可适用于不同地质层的天然迁移模型以及相对应的迁移机制,最后分析了各个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对模型进行了展望.
阴极铜中银含量达10 g/t以上时,一方面会造成银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阴极铜中的银往往属于有害杂质,对下游铜深加工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电解生产情况的分析,优化调整电解液Cl-、添加剂配比、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可有效控制阴极铜银含量至8g/t以下,平均含量降至6.86g/t,按照年产阴极铜30万t计,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360万元.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在采用地浸工艺开采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和浸矿母液的渗漏,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解决离子型稀土矿地下水污染问题,基于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矿山水文地质条件、无铵开采新工艺特点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关系,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提出一套新的地下水过程监管及末端治理措施处理工艺.针对边界矿区地下水末端治理,开展了小流域地下水抽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根据地下水抽出系统项目运行效果,可以有效控制稀土开采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工程实践表明,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具有处理快速、适用性广,为有效解决离
研究了新型中重稀土资源,即海底沉积物中稀土分离富集新工艺.根据沉积物中稀土矿物相与脉石矿物相之间的表面物理性质差异以及不同矿物相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差异,研究了两段分离富集的新工艺流程.首先利用选矿方法将大部分脉石与稀土矿物进行初步分离,获得预富集了稀土的精矿,然后对稀土精矿进行二次化学富集,将杂质元素进一步去除,从而获得高品位的稀土中间产品.通过两次分离富集后,海底沉积物中约99%的杂质元素可被分离,稀土在中间产品中的品位可达6.41%,与原矿相比,稀土富集倍数达67倍,有利后续单个稀土的分离,同时中间
地下水运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碳酸钙的溶解和沉淀,特别是在CO2+ O2地浸采铀中,这一现象极为普遍.众多学者对碳酸钙沉淀的形成进行了较为成熟研究,确定了pH对碳酸钙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碳酸钙沉淀的pH边界值.然而,通过热力学只能对反应发生的方向和可能性进行表征,而不能表达化学反应速率,要想了解碳酸钙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的溶解沉淀演化过程,必须对其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从碳酸钙溶解和沉淀的反应速率以及水化学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研究地浸条件下碳酸钙的反应动力学,确定其溶解和沉淀的主要控制作用
目前铌资源的研究大多处于常规加热阶段,因为能耗高、冷中心等问题无法广泛推广.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新型加热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冷中心等问题.借助微波马弗炉将铌精矿碳热还原反应与微波加热相结合,探究还原温度、配碳比及保温时间对铌精矿金属化率的影响,以及金属颗粒的成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在碳热还原反应中优于常规加热,在微波加热下,还原温度为1100℃、保温30 min、配碳比为1时,金属化率达到94.84%;1000℃时NbC开始生成,1100℃时铌钛产物主要为(Ti,Nb)C,1300℃时,钛的产物主要以
新一代铜电解液绿色净化新技术实现了净化电解液中铜与杂质砷、锑、铋的定向分离,解决了脱杂过程产生砷化氢和酸雾有毒有害气及物料重复冶炼等问题,砷有效开路,无有害气体产生,实现了清洁绿色生产.替代了原工业生产阴极铜电解液电脱铜诱导净化除杂工艺,所需脱除的铜全部富集并直接生产A级阴极铜产品,电耗降低55%,实现传统冶炼向绿色清洁冶炼转型.
利用高能球磨机和微波烧结炉研究机械活化对Nb2O5微波碳热还原的影响,对不同球磨时间、不同加热温度下Nb2O5的还原情况进行分析.使用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失重率等手段研究了Nb2O5的还原情况和微观组织形貌.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烧结温度下,Nb2O5的失重率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球磨20 h,1200℃微波烧结时,可将大部分Nb2O5还原成NbC,并在球磨30 h,1400℃微波烧结时,成功制得金属铌.机械活化可以加快Nb
为获得符合行业标准的粗制氢氧化钴产品,并降低产品中杂质镁的含量,增加企业利润,以沉钴前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段沉钻工艺制取粗氢氧化钴.在反应温度45℃、搅拌速度900 r/min、氧化镁浆液浓度10%、反应时间4h、反应终点pH=7.4~7.5的条件下进行一段沉钴,并在搅拌转速170 r/min、液固比4∶1的条件下对一段沉钴滤饼洗涤20 min,可获得含钴35%,含镁低于6%的粗制氢氧化钴产品,达到二级工业品要求,该试验数据能够很好地指导工业生产.在二段沉钴前液含钴0.27 g/L,温度30℃,采用15%
采用沉淀煅烧—水热法制备了负载二氧化锰的磁性蔗渣炭(MnO2@Fe3O4@SCBC),并通过XRD、FT-IR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证明二氧化锰成功负载在Fe3O4@SCBC上.探究了吸附剂质量、初始溶液pH等对MnO2@Fe3O4@SCBC吸附Pb2+的影响,同时,比较研究了Fe3O4@SCBC和MnO2@Fe3O4@SCBC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 表明,在试验条件下,MnO2@Fe3O4@SCBC对pb2+的吸附量明显优于Fe3O4@SCBC,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