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绩是衡量领导干部从政价值及从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多年来,政绩考核发挥了极大的引领作用,鼓励成千上万的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这是领导干部中的主流。但不容小觑的是,个别领导干部因为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出于政绩“赌博”心理,不切实际举债发展,搞“形象工程”,利用媒体夸大“业绩”,玩数字游戏,搞财政空转等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有效防范和降低领导干部政绩“赌博”心理造成的危害,值得关注探讨。
一、政绩“赌博”
心理的外在表现
“四处播种,总有收获。”“东方不亮西方亮。”领导干部政绩“赌博”心理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举债发展,贪大求全。个别领导干部坐镇地方一把手后,没有深入基层调研,只根据一些事物的表象或者一些下属的口头汇报,就轻易给该地现状下结论,好高骛远,急于制定一些发展规划,只为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能出“政绩”。他们上马众多不切实际的项目,片面把“蛋糕”做大,认为总有一处出彩的地方。为了实现这些规划,得到上级领导赏识,他们认为光靠自己慢慢筹资速度太慢,于是就大胆举债干自己想干的事,不惜劳民伤财树形象,根本不顾及老百姓的感受。
“集中突破,打造亮点。”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四处开花花难艳”,不如把所有的人力物力充分利用起来,集中力量干件漂亮的大事,搞一个形象工程,追求轰动性效应。例如,大力开发房地产,制造出不少“空城”;热衷做面子工程,耗资打造公路沿线居民点;打造各种观赏性的“示范片”,等等。由于发展资金大部分投入了所谓“亮点”的打造,对改善民生的关注很少,更加剧了贫富悬殊,大部分老百姓不满意,极度不公平感油然而生。
“干不如吹,干一分夸十分。”个别领导干部特别爱和媒体打交道。他们喜欢被吹捧的感觉,认为就是干得再好,不加强宣传也无人知晓。他们知道媒体的宣传效应很大,故想借之助推“政绩”。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爱玩数字游戏。“豆腐多是水,要豆花不要豆腐干。”这些领导干部只想取得突出政绩,却不想付出艰辛劳动,就大动脑筋玩数字游戏,注入“水分”,谎报政绩,搞浮夸风。
二、产生政绩“赌博”
心理的原因分析
“僧多粥少”,晋升竞争压力大。领导干部都希望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副职多,要爬上一把手的位置实非易事。不管单位大小,一把手的权力很大,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事情往往由一把手最后拍板。都想领导别人,不想被别人领导,是很多人的真实心理。因为权力大,得到的好处多,灰色收入也不会少,于是,都削尖脑袋争一把手的位置。领导干部晋升路径窄,位置只有那么几个,与他们的欲望相比,永远是稀缺资源。虽然职级职务并行制度开始试行,待遇上去了,但一般副职领导干部没有隐形待遇,也是他们争当一把手的原因。此外,在一些人看来,职务晋升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家族中有面子,在外面吃得开,能给他们办事,是形成政绩“赌博”心理的重要因素。没有政绩,要出人头地较为困难,要晋升或者调到环境更好的地方任职希望渺茫。
考核制度不健全,风险防控能力弱。一是“唯GDP论英雄”。考核是指挥棒,如果考核标准不当,领导干部的行为就会发生偏颇。一些地方只以GDP论英雄,对GDP排在前列的实行重奖并予以提拔重用,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贪大求全或者谎报成绩的不良风气。二是指标过高难以完成。有的上级领导干部对下属期望值过高,为了让他们“出彩”,给他们下达的指标高得离谱,使之难以达到。三是实行高压政策,考核搞“一票否决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立“军令状”。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不让上级领导失望,超额完成所谓的“指标”,就利用上级不完全了解下层情况的漏洞,胡乱编造政绩,企图蒙混过关。四是风险防控能力弱。不少地方对领导干部错误政绩带来的风险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风险极高,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
上级领导的好恶及纵容,让“政绩”变味变质。一些上级领导喜欢“干大事”“有实绩”的下属。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胆识、能干大事,这本身没错,但对“胆量”失控,让有些人钻了空子。下属认为有上级领导撑腰,就不切实际地铺大摊子,搞“花架子”,而不顾及后果。片面追求高、大、上,没有根据自己的“家底”“量体裁衣”,导致欠债过多,给单位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可气的是,即使出现了问题,个别上级领导仍有护短之意,以怕打击其他爱干事的下属为借口,对他们进行庇护,为之开脱罪责。还有个别上级领导喜欢吹捧之风,对那些说大话、说假话或者“报喜不报忧”的下属,错误地理解为思想解放、性格开朗、有创新意识,能成大器,而对那些实话实说的下属,则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很多下属都不敢说真话了。
三、克服领导干部
政绩“赌博”心理的现实路径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培养领导干部良好的个人素质。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其价值观、利益观、发展观、权力观等紧密相连,端正对政绩观的认识对他们非常重要。要加强培训,重视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引导。“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流传很广的俗语,道出了为官的真谛,我们的各级官员,要以此端正为官态度和认识。可以充分借助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资源,对领导干部加强培训轮训。加强党性教育,坚持高标准、守底线相结合来抵制政绩“赌博”心理。着力强化他们的“三观”,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此外,也可以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资源,给他们“充电”,切实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为官者“以民为本”根基,让他们真正明白“为谁创造政绩、靠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把主要精力用于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攻克单位的主要疑难问题为导向,加强读书学习,打造学习型团队。要树立榜样。多树立身边熟悉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号召领导干部学习,给他们输入正能量,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创新政绩考核制度,体现领导干部真实能力和水平。一是大力培育评估政绩的社会组织。由中央有关部委或省市一级相关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培育一些政绩评估的社会专业机构,政府向这些机构购买服务。这些机构由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一些有威望的人士组成,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评估,给出具体的分值,以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科学制定政绩考核方案。可交由不涉及利益关系的政绩评估专业机构进行,他们会更公平、公正。要深入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不搞“一刀切”,因为各地情况有别,要根据各地原有的基础来确定。考核方案要注重过程和阶段性。要拟出具体完成计划任务的时间表,在考核时进行对照。三是异地考核,消除个人感情色彩。本地政绩评估专业组织到外地进行政绩评估,可随机抽取两家以上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然后汇总,避免一家被买通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评估方式可以多样,可借助网络、群众热线、座谈会等了解领导干部从政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要不定时抽查,根据完成情况打分,指出应该修改完善的地方。
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实行领导干部追责制。一是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对领导干部想搞的大型开发项目,一律要向上申报,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利弊,然后再决定是否上马。二是对上马项目要加强过程监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要马上叫停,强制进行整改。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运行监控,防范腐败现象产生。三是纪委要充分发挥作用。纪委书记异地交流,不得一直在本地任职,这样有利于他们大胆开展工作,避开关系网。四是对领导干部加强审计。可以每季度审计,及时堵塞可能导致贪腐的漏洞,不要等一些人已经捞足了、犯大错了才去审计。五是实行追责制。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依据问题严重程度,分别作出相应的惩处,以警示那些后来者。在此过程中,评估机构营私舞弊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触及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要规范媒体报道,实行虚假报道追责制。对歪曲事实、捞取额外好处的媒体进行曝光,对情节严重的当事者实行行业封杀制,以后永远不得从事此行业工作,震慑胆大妄为者,让风清气正成为常态。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领导干部走出土地财政的怪圈。一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地方科技创新。地方政府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引导科技创新中,要把握方向,加强指导、调控、组织、协调,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要“两条腿走路”,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筑巢引凤”与“借智”并行,增强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破茧成蝶”,打造本土人才工程,协调两类人才的关系,避免内耗。“搭台唱戏”,特别是搭建好政产学研、公共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和电子信息等四大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二是依托地方特色,打造品牌,推动地方经济上正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着力打造特色品牌,避开同质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地方经济有支柱了,发展好了,就不会一味打“卖土地”这张牌了。
(责编 / 傅建芬)
一、政绩“赌博”
心理的外在表现
“四处播种,总有收获。”“东方不亮西方亮。”领导干部政绩“赌博”心理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举债发展,贪大求全。个别领导干部坐镇地方一把手后,没有深入基层调研,只根据一些事物的表象或者一些下属的口头汇报,就轻易给该地现状下结论,好高骛远,急于制定一些发展规划,只为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能出“政绩”。他们上马众多不切实际的项目,片面把“蛋糕”做大,认为总有一处出彩的地方。为了实现这些规划,得到上级领导赏识,他们认为光靠自己慢慢筹资速度太慢,于是就大胆举债干自己想干的事,不惜劳民伤财树形象,根本不顾及老百姓的感受。
“集中突破,打造亮点。”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四处开花花难艳”,不如把所有的人力物力充分利用起来,集中力量干件漂亮的大事,搞一个形象工程,追求轰动性效应。例如,大力开发房地产,制造出不少“空城”;热衷做面子工程,耗资打造公路沿线居民点;打造各种观赏性的“示范片”,等等。由于发展资金大部分投入了所谓“亮点”的打造,对改善民生的关注很少,更加剧了贫富悬殊,大部分老百姓不满意,极度不公平感油然而生。
“干不如吹,干一分夸十分。”个别领导干部特别爱和媒体打交道。他们喜欢被吹捧的感觉,认为就是干得再好,不加强宣传也无人知晓。他们知道媒体的宣传效应很大,故想借之助推“政绩”。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爱玩数字游戏。“豆腐多是水,要豆花不要豆腐干。”这些领导干部只想取得突出政绩,却不想付出艰辛劳动,就大动脑筋玩数字游戏,注入“水分”,谎报政绩,搞浮夸风。
二、产生政绩“赌博”
心理的原因分析
“僧多粥少”,晋升竞争压力大。领导干部都希望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副职多,要爬上一把手的位置实非易事。不管单位大小,一把手的权力很大,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事情往往由一把手最后拍板。都想领导别人,不想被别人领导,是很多人的真实心理。因为权力大,得到的好处多,灰色收入也不会少,于是,都削尖脑袋争一把手的位置。领导干部晋升路径窄,位置只有那么几个,与他们的欲望相比,永远是稀缺资源。虽然职级职务并行制度开始试行,待遇上去了,但一般副职领导干部没有隐形待遇,也是他们争当一把手的原因。此外,在一些人看来,职务晋升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家族中有面子,在外面吃得开,能给他们办事,是形成政绩“赌博”心理的重要因素。没有政绩,要出人头地较为困难,要晋升或者调到环境更好的地方任职希望渺茫。
考核制度不健全,风险防控能力弱。一是“唯GDP论英雄”。考核是指挥棒,如果考核标准不当,领导干部的行为就会发生偏颇。一些地方只以GDP论英雄,对GDP排在前列的实行重奖并予以提拔重用,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贪大求全或者谎报成绩的不良风气。二是指标过高难以完成。有的上级领导干部对下属期望值过高,为了让他们“出彩”,给他们下达的指标高得离谱,使之难以达到。三是实行高压政策,考核搞“一票否决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立“军令状”。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不让上级领导失望,超额完成所谓的“指标”,就利用上级不完全了解下层情况的漏洞,胡乱编造政绩,企图蒙混过关。四是风险防控能力弱。不少地方对领导干部错误政绩带来的风险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风险极高,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
上级领导的好恶及纵容,让“政绩”变味变质。一些上级领导喜欢“干大事”“有实绩”的下属。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胆识、能干大事,这本身没错,但对“胆量”失控,让有些人钻了空子。下属认为有上级领导撑腰,就不切实际地铺大摊子,搞“花架子”,而不顾及后果。片面追求高、大、上,没有根据自己的“家底”“量体裁衣”,导致欠债过多,给单位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可气的是,即使出现了问题,个别上级领导仍有护短之意,以怕打击其他爱干事的下属为借口,对他们进行庇护,为之开脱罪责。还有个别上级领导喜欢吹捧之风,对那些说大话、说假话或者“报喜不报忧”的下属,错误地理解为思想解放、性格开朗、有创新意识,能成大器,而对那些实话实说的下属,则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很多下属都不敢说真话了。
三、克服领导干部
政绩“赌博”心理的现实路径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培养领导干部良好的个人素质。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其价值观、利益观、发展观、权力观等紧密相连,端正对政绩观的认识对他们非常重要。要加强培训,重视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引导。“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流传很广的俗语,道出了为官的真谛,我们的各级官员,要以此端正为官态度和认识。可以充分借助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资源,对领导干部加强培训轮训。加强党性教育,坚持高标准、守底线相结合来抵制政绩“赌博”心理。着力强化他们的“三观”,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此外,也可以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资源,给他们“充电”,切实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为官者“以民为本”根基,让他们真正明白“为谁创造政绩、靠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把主要精力用于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攻克单位的主要疑难问题为导向,加强读书学习,打造学习型团队。要树立榜样。多树立身边熟悉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号召领导干部学习,给他们输入正能量,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创新政绩考核制度,体现领导干部真实能力和水平。一是大力培育评估政绩的社会组织。由中央有关部委或省市一级相关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培育一些政绩评估的社会专业机构,政府向这些机构购买服务。这些机构由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一些有威望的人士组成,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评估,给出具体的分值,以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科学制定政绩考核方案。可交由不涉及利益关系的政绩评估专业机构进行,他们会更公平、公正。要深入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不搞“一刀切”,因为各地情况有别,要根据各地原有的基础来确定。考核方案要注重过程和阶段性。要拟出具体完成计划任务的时间表,在考核时进行对照。三是异地考核,消除个人感情色彩。本地政绩评估专业组织到外地进行政绩评估,可随机抽取两家以上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然后汇总,避免一家被买通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评估方式可以多样,可借助网络、群众热线、座谈会等了解领导干部从政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要不定时抽查,根据完成情况打分,指出应该修改完善的地方。
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实行领导干部追责制。一是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对领导干部想搞的大型开发项目,一律要向上申报,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利弊,然后再决定是否上马。二是对上马项目要加强过程监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要马上叫停,强制进行整改。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运行监控,防范腐败现象产生。三是纪委要充分发挥作用。纪委书记异地交流,不得一直在本地任职,这样有利于他们大胆开展工作,避开关系网。四是对领导干部加强审计。可以每季度审计,及时堵塞可能导致贪腐的漏洞,不要等一些人已经捞足了、犯大错了才去审计。五是实行追责制。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依据问题严重程度,分别作出相应的惩处,以警示那些后来者。在此过程中,评估机构营私舞弊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触及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要规范媒体报道,实行虚假报道追责制。对歪曲事实、捞取额外好处的媒体进行曝光,对情节严重的当事者实行行业封杀制,以后永远不得从事此行业工作,震慑胆大妄为者,让风清气正成为常态。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领导干部走出土地财政的怪圈。一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地方科技创新。地方政府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引导科技创新中,要把握方向,加强指导、调控、组织、协调,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要“两条腿走路”,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筑巢引凤”与“借智”并行,增强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破茧成蝶”,打造本土人才工程,协调两类人才的关系,避免内耗。“搭台唱戏”,特别是搭建好政产学研、公共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和电子信息等四大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二是依托地方特色,打造品牌,推动地方经济上正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着力打造特色品牌,避开同质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地方经济有支柱了,发展好了,就不会一味打“卖土地”这张牌了。
(责编 / 傅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