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它旨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与素质修养的不断提升打基础,是中学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已经很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不适应当代初中学生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了。为此,基础教育实施了大胆的改革,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开拓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视野,打破了传统教学下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的习惯,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广大教师豁然开朗,更加明确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清楚了今后的教学方向,能更加理性地把握思想政治课到底教给学生什么,从而更加坚定了广大政治教师实施新课改的信念。可以说,新的课程标准在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领域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思想解放,必然会引起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带来学科教学的一次跨越式发展。
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落实好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呢?
1.更新教学理念,给教材准确“定位”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体现着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研究新教材,尤其是把课标对学生的“三维目标”的要求作为研读与挖掘新教材的重点,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予以贯彻落实。任何投机取巧及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都是难以奏效的。
教材不是教学的“圣经”,教材是学生的“学本”而非“教本”。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只是教学活动的凭借与参考,只是提供教学过程中承载知识和思想的素材。教材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贴近新课改,渗透新课程理念。
2.懂得“活化教材”,创造性使用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要使用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必须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整合学科教学资源的能力和素质,打破学科体系。整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相关的课程资源,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和资源,重视社会生活热点、家乡建设、学生生活实际等素材和资源。以上种种,要求教师要“活化教材”,利用教材衍生相关资源、创设情境和话题,培养学生借助教材、借助相关资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在重视“双基”的同时,应把握“小课堂大社会”的策略,把生动的现实材料引进课堂,通过“以案导学”、“案中求理”、“用中求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实现课堂与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空间,深化知识,实现知与能的转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乡土教材活化课程内容,把贴近学生生活的家乡中的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引入课堂,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必须努力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真正搞明白新课标的导向
3.1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一旦形成了切身的道德的或情感的体验,都会让人对事物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对人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从而也使人获得更丰厚的收获。学生更是如此。初中生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如能确保让他们经常得到健康有益的道德体验与情感体验,必将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为正在发育中的价值观、世界观提供营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成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对此问题的重视具体表现在:注重学生心理世界的剖析,例如给出一些漫画体例,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例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出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择正确的做法,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并在具体教学中经常创设各种源于生活、切合初中学生身心实际的教学情景,以耳闻目睹的社会状况、动手操作的体验感受以及真实模拟的情景研讨等为载体和手段,真正使学生从中得到丰富的有价值的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其通过种种实践与活动掌握知识,养成能力,尤其是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初中这一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来说更是特别重要的。
3.2 在突出思想性的前提下,更加增强了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新的课程标准,在克服了传统教学大纲不足的同时,更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主义情感及实践能力,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宗旨很鲜明,即为使学生成为“四有”好公民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例如,七年级教材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一课中,首先应指导学生认清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真善美,哪些现象是假丑恶。在认识上网的利弊时,应正确指导学生哪些是有益网站,哪些是“文化垃圾”,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总之,只要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平时能够认真地领会新课改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扎扎实实地落实新课改 ,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会终生受益无穷。
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落实好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呢?
1.更新教学理念,给教材准确“定位”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体现着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研究新教材,尤其是把课标对学生的“三维目标”的要求作为研读与挖掘新教材的重点,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予以贯彻落实。任何投机取巧及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都是难以奏效的。
教材不是教学的“圣经”,教材是学生的“学本”而非“教本”。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只是教学活动的凭借与参考,只是提供教学过程中承载知识和思想的素材。教材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贴近新课改,渗透新课程理念。
2.懂得“活化教材”,创造性使用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要使用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必须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整合学科教学资源的能力和素质,打破学科体系。整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相关的课程资源,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和资源,重视社会生活热点、家乡建设、学生生活实际等素材和资源。以上种种,要求教师要“活化教材”,利用教材衍生相关资源、创设情境和话题,培养学生借助教材、借助相关资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在重视“双基”的同时,应把握“小课堂大社会”的策略,把生动的现实材料引进课堂,通过“以案导学”、“案中求理”、“用中求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实现课堂与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空间,深化知识,实现知与能的转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乡土教材活化课程内容,把贴近学生生活的家乡中的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引入课堂,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必须努力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真正搞明白新课标的导向
3.1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一旦形成了切身的道德的或情感的体验,都会让人对事物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对人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从而也使人获得更丰厚的收获。学生更是如此。初中生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如能确保让他们经常得到健康有益的道德体验与情感体验,必将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为正在发育中的价值观、世界观提供营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成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对此问题的重视具体表现在:注重学生心理世界的剖析,例如给出一些漫画体例,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例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出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择正确的做法,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并在具体教学中经常创设各种源于生活、切合初中学生身心实际的教学情景,以耳闻目睹的社会状况、动手操作的体验感受以及真实模拟的情景研讨等为载体和手段,真正使学生从中得到丰富的有价值的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其通过种种实践与活动掌握知识,养成能力,尤其是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初中这一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来说更是特别重要的。
3.2 在突出思想性的前提下,更加增强了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新的课程标准,在克服了传统教学大纲不足的同时,更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主义情感及实践能力,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宗旨很鲜明,即为使学生成为“四有”好公民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例如,七年级教材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一课中,首先应指导学生认清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真善美,哪些现象是假丑恶。在认识上网的利弊时,应正确指导学生哪些是有益网站,哪些是“文化垃圾”,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总之,只要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平时能够认真地领会新课改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扎扎实实地落实新课改 ,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会终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