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卢恩光案看官场“蒙面人”现象

来源 :治理现代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ManW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6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司法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经查,卢恩光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亦官亦商,控制经营多家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对抗组织审查。为在职务提拔、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員巨额财物,涉嫌行贿犯罪。卢恩光这个年龄、学历、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家庭情况全面造假的“五假干部”发人深省。像卢恩光这样为了个人政治目的,通过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长期欺瞒组织,在组织面前成为看不清、摸不透的“蒙面人”,这种官场“蒙面人”伪装性强、危害极大。
  一、官场“蒙面人”现象的主要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一批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案例被曝光,这些官场“蒙面人”被群众调侃为“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梳理这些“蒙面人”现象发现其造假行为主要集中于“三龄两历一身份”。
  (一)“三龄”造假:年龄、工龄和党龄
  关于“三龄”问题,一些地方在干部提拔上过于强调年轻化,以年龄为依据大搞一刀切。一些地方的干部遴选报考条件中对党龄和工龄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促使一些干部在自己的入党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上大做文章。卢恩光的严重违纪问题得以浮出水面,就是缘于中央巡视组巡视司法部时核查他入党材料时的一个重要发现。在其1990年3月填报的入党志愿书中,发现了他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前了两年这一严重逻辑错误问题。中央巡视组通过这一重大疑点发现其党员档案造假,进而发现其干部人事档案的存在严重问题。
  (二)“两历”造假:履历和学历
  干部的履历和学历一方面作为干部自身能力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作为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因而备受重视。一些干部为了得到提拔而“美化”履历、“拔高”学历。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企业家,卢恩光其实只断断续续读完了高中,随着职级不断晋升,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学历,后来的本科、硕士、博士文凭,都是或靠买、或靠送、或靠混得来的。在卢恩光的干部履历表中,他不仅拥有法学的博士后研究经历,同时又是一名管理学博士,中央巡视组工作人员直言,通过他的言谈举止,感受不到他的高学历和研究能力,相反倒是觉得他在拉关系、套近乎、曲意逢迎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三)“身份”造假: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是界定公职人员身份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私营企业主,卢恩光信奉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混入党内后,卢恩光又通过请托时任高庙王乡中学校长帮他出具假的民办教师履历材料,再用它申报转为公办教师,从而获得国家干部身份,成功混入国家公职人员队伍。
  二、官场“蒙面人”现象的原因分析
  通过卢恩光案系统分析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缺位、纠错机制缺失和造假利益驱动。
  (一)干部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日常管理也存在严重混乱性和随意性,这不仅在客观上为一些干部进行档案造假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也降低了档案造假违法乱纪的制度成本。卢恩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借助于金钱开道、投机钻营、跑官买官,一年换一岗,六年提六级,从乡到县再到省再到北京,从副科级到正局级,最终变身为副部级领导干部的典型案例,折射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确实存在许多制度漏洞。
  (二)干部档案纠错机制不健全
  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干部人事档案的具体管理部门,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档案日常管理机制,也要健全档案纠错机制,在发现问题时应切实担负起责任,敢于较真碰硬。在卢恩光档案造假问题上,当时的组织人事部门也就抱着走过场的心态,不仅不认真把关,甚至明明发现问题也不深究。审查档案时发现卢恩光的档案严重不全,学历、任免文件、工资表等重要内容缺失,但工作人员只是要求卢恩光把档案补全,至于补来的材料是真是假却不关心。在卢恩光案发生后,20多名不同层级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了相应的处理。
  (三)干部档案造假的利益驱动
  此外,有人把干部档案造假的原因归结为“挣面子、占位子、圈帽子、捞票子”的利益驱动,而这种利益驱动在一段时期以来呈现出成本代价太低,利益诱惑太高的特征,驱使着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为了实现个人的政治目的,不惜走上档案造假的违法乱纪之路。满脑子都是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卢恩光,在落马后这样总结自己的买官路:“主要原因自己还是贪,经济利益、贪心。再一个原因挣了钱拿过来之后行贿、犯罪,买职务级别,买官。我就是个官迷。想想自己走过的这20多年的路,就像梦一样,就像一场噩梦,自己疯了。”
  三、官场“蒙面人”现象的治理研究
  面对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蒙面人”现象,201 4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不准涂改干部档案,或者在干部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弄虚作假。为此,应该健全干部档案管理纠错制度,建立干部档案信息公开制度,加大档案造假问责惩处力度。
  (一)健全干部档案管理纠错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为干部诚信档案建设提供基本的重要的制度保证,细化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查阅、收集、转递、保管保密以及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等具体的规章制度,实现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同时,针对档案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建立相应的纠错机制,用严格的制度保证干部档案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完善制度机制设计,及时堵塞监管漏洞,防止出现干部档案“带病提拔”的现象,从而在源头上有效遏制干部档案造假之风。
  (二)建立干部档案信息公开制度
  在传统纸质人事档案的基础上,组织人事部门可以探索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干部档案信息数据库,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同时对干部档案进行全国联网,重点关注的是容易造假的信息,比如“三龄两历一身份”,即年龄、党龄、工龄、学历、履历、干部身份等干部基本信息,要加大公开的力度,扩大透明的程度,提升媒体和公众监督的水平,切实改变传统人事档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为档案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创造便利条件。
  (三)加大档案造假问责惩处力度
  对于干部档案造假的行为,应严格遵照执行中央组织部2015年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首先,要加大对档案造假人员惩处力度。对于借助各种手段伪造、篡改个人档案资料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党规党纪从严打击,从重惩处,涉及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其次,要严肃追究档案管理人员和相关造假的授意及参与人员的责任。对于为他人篡改档案“打招呼,讲情面”或提供协助、大开方便之门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严肃追责。第三,要对与责任人相关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开展问责。第四,在加大档案造假惩处问责力度的同时,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坚持党纪在前,法律跟进,预防为先,惩防并举,让弄虚作假者心存畏惧,多措并举才能让官场“蒙面人”现象逐渐消失。
  (责编/吴耀明)
其他文献
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的十二条“黄金”守则,深深体会到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绝招、妙招,其针对性、实用性在新常态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领导干部善于做到胸中有“数”,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尤显重要。  一、要善于从大势大事中找“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谋划改革发展蓝图时,反复强调要有战略思维,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为在大势、大事之中自有规律,从中能找准工作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许多政府部门花重金打造门户网站,发布相关政策信息、通过官方微博等政民互动平台“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初衷是好的。但是有不少政府部门的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对联作者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为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一生为政、为学建树颇多。此联劝慰为官者不仅要“求通民情”,同时还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多做事,少犯错。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此联为梁章钜所作。梁章钜,清代文學家、楹联专家。这是为其好友余小霞为官赴任时所作的相勉联,劝慰好友要保持自己的品德操守。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
汪曾祺曾有一句名言:“生活,是很好玩儿的。”好玩儿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代表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智慧。  赵元任是一位“好玩儿”的语言大师。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二战结束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说巴黎土语,行李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道:“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后来,他来到德国柏
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把领导干部有效地开展工作比喻为“弹钢琴”,并提出“党委的同志必须学会‘弹钢琴’”。他强调,“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  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弹钢琴”,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又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
理想信念动摇,党的观念弱化,心中无党边飞《悔过书》摘选:随着职务调整、任职时间增长,我把入党誓言和立志做一名优秀干部的目标忘记了,把为党和人民作贡献的追求忘记了,作风上越来
[摘 要]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党政机关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发现并采取各种措施,基本清除了腐败问题。回顾这一时期党中央反腐败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反腐败不能消灭私有制经济,而是要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既消除腐败产生的根源,也保持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二是反腐败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重视制度反腐;三是反腐败要积极引导群众
明朝嘉靖年间,曾出现过一位忠勇廉直的爱国官吏,即不畏权势、冒死进谏的杨继盛。在杨继盛生前,曾有自勉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数百年来,他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别号椒山,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他出身贫寒,七岁丧母,“庶母妒”,令其牧牛荒野,后经再三恳求,“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生活的艰辛、家庭的冷漠,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风骨。为求学问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毛泽东同志就把“互通情报”作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所谓互通情报,是指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互通情报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信息交流。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怎样才能搞好信息交流呢?  一、高度重视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看似小事,实则关系重大。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信息交流有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领导成员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以及下属之间,都要
艳丽的鲜花,使人目迷神怡,醇厚的美酒,使人情移心醉,二者都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果把鲜花和美酒酿在一起又怎样呢?色香味和谐匹配,视觉、嗅觉和味觉美妙的体验聚集在一起,将成为人们一种更高更美的享受。  华夏的祖先早已在生活实践中领略个中情趣。用花卉浸酒,使花瓣的色泽和所含芳香油溶释于酒液之中的办法传之已久。诗人屈原在《九歌》中即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之句。枚乘的《七发》中又说是“兰英之酒,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