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力士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吴家出了位大力士
  康熙年间,在盛京城北大韩屯这个村落里,住着一家人,主人家姓吴,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有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嗣。一天,夫妻俩备了一些香资,专门到一处寺院磕头烧香许愿,进香的时候,他们讨回了一包“圣药”。一年后的一天,天空被红彤彤的云笼罩,吴家院子里传来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夫妻俩终于如愿以偿。他们给这孩子取名叫“吴天宠”,以示这个孩子是天地所赐。
  还真别说,这个孩子跟一般孩子还真不一样。他出生时,那小手、小脚就比其他娃娃大很多。关键是,这吴天宠饭量惊人,吳大嫂的母乳根本不够,没办法,吴家只好用牛奶、马奶、羊奶甚至米汤来喂养。长大后,他每顿饭能吃一升面、一斗米,一个月就把家里全年的粮食消灭得一干二净。
  他不仅饭量大,个子也比别的孩子高。据传,他不到十五岁便长到了2.8米。老吴家变卖家产换取粮食、敲掉低矮的门换成巨人门以供儿子进出,可是,这吴天宠的纵向发展趋势一直未能遏止。吴大嫂整日以泪洗面。终于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哭着跟儿子说:“孩儿啊,你别再长了。”吴天宠听了“扑通”一声跪下,吸着鼻子痛哭起来。吴大嫂踮起脚尖抬手摸了摸儿子的头顶,叹了口气。说来也怪,打这天起,吴天宠的个子奇迹般地不再往上蹿了。不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开始横向发展了,一天比一天胖,到了十八岁,长得跟一座铁塔一样。他没白瞎这身高体重,浑身力气异常大,人送外号“吴大力”。
  因神力获封四品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吴大力从乡亲那里听说了这件“皇差”,立马从屯子里赶到了昭陵。负责招募的工头一瞧,好家伙,这小子忒壮!于是安排他去搬砖、运石、抬灰……吴大力一个人顶十几个人,别人背一块砖就累得呼哧呼哧,他一口气扛十几块砖却脸不红气不喘,优哉游哉、健步如飞。
  不久,工程出了问题,修建碑亭按一般规制都是先立碑,然后覆修碑亭。可是这次工程非常特殊—碑亭及立碑两道工程同步进行,因为康熙皇帝即将前来祭陵,必须赶在康熙皇帝祭陵之前完工,所以工期十分紧张。可是,时间越紧工程越容易出现岔头。这天,神功圣德碑龙趺碑座安放稳固,碑身也竖立妥当,只剩下安装碑头这最后一道工序,整个立碑工程就完事大吉。可是偏偏在这时工程出了麻烦。原因是碑亭内地方狭窄,碑头沉重,无法将碑头运至将近两丈高的高处。工匠们种种办法都已试过,仍然无济于事。
  康熙知道这种情况后非常着急,他下了道圣旨,言明谁要是能安装上碑头,就封他做四品官,而且是世袭罔替的那种。吴大力听说后,吸了口气:嘿,这事儿难不倒我!
  他连忙去应诏,修陵官把他带进了碑亭。他进入碑亭仔细看了石碑和碑头,又估量了一下亭内的尺寸,随后向监工提出在石碑四周搭上跳板,跳板要层层加厚。然后,他在众人的帮助下把碑头在地上立起,使碑头靠在他的身后,紧接着,他用双手将碑头紧紧托住,闭目养神停了些许时间。突然,他双目一睁,大吼一声“起!”,同时浑身肌肉虬结暴涨,额上青筋突出、喉结滚动、腰身一挺,那碑头竟然被他背了起来!吴大力先迈右脚,矮成弓步状,“啪”的一声,地面抖了几抖,他膝盖微弯,双脚顿了顿,斜身扭腰,左脚又倏忽间迈了出去。他这一脚登上了跳板,尘土激溅,“轰”的一声,那跳板颤了几颤,顺着向上的弹力,吴大力又顺势把右脚抬上了另外一层跳板。
  就这样,他一层一层一直挪到碑身顶端,在底下观看的工匠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只见吴大力又顿了好一会儿,突然一声低吼,一转身将碑头担在了碑身边上,他重重喘了几口粗气,用手甩下额头的汗水,稍事休息之后,他双臂抱住碑头,第三声大吼之下,他硬生生将碑头抱起,对准碑顶缓缓一放,“砰!”碑头终于稳稳当当地坐在碑身上了。吴大力松了口气,就在他扭转身子准备下跳板之时,底下观看的工匠们突然爆发出了惊天的喝彩声。
  不久,康熙皇帝御驾来到沈阳祭祖。随后,前往盛京行宫。第二天,他在盛京行宫召见了吴大力,一番夸赞之后,问他可愿接受重金赏赐,这吴大力也不浑,金子总会花完的,倒不如官职来得实在。于是他拒绝了重金,启奏皇帝说,小人给皇上办事那是荣幸,本来就不是求赏赐的。康熙一听非常高兴,于是给吴大力颁发了昭陵四品官文书和官印,又赐给他两块最好的石板,叫他留作墓碑之用。从此,吴大力成了“吴大人”,吴大嫂一家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据说,吴大力当年愣是把那两块千斤重的石板背回了自己的屯子,也算是奇闻一件了。至此之后,屯子里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而吴大力也买了地、盖了房,成了大户人家。
  子孙为富不仁遭惩戒
  吴大力病故后。他的子孙特意给他在大韩屯附近的向阳之地选了一块安息之所。这墓修得非常高大,当然也用了康熙御赐的石板作碑,这两块碑名叫龟趺螭首七眼透珑碑,碑上刻着吴大力受皇恩的经过。
  后来,四品官职传到了吴大力的孙子这一辈。可这孙子人品不好,为官之后不说造福百姓,反而为富不仁祸害乡亲。当时大韩屯有很多眼井,然而这些井里出来的水却很苦涩,不适合烧水做饭。因为普通乡民没钱,挖的井太浅,没法子取到好水,而吴家很富有,井挖得深,井里涌出来的水甘甜可口。乡邻们于是纷纷到吴家取水,要说,这地下水本是无主之物,人们来取那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可惜,吴家人嫌应付取水的乡民太麻烦,就在大门上贴了张告示,宣布从今往后,此地是我家,此井是我挖,尔等穷乡民,要想喝甜水,留下买水钱。这张告示一贴出来,乡亲们纷纷在心里暗暗斥骂。
  也不知是嘉庆帝还是道光帝,听说了这回事,一怒之下,以吴家为官不仁为由,吊销了他家的四品官职,并且下旨吴家大井的水可以任由乡民共享。倒霉事一桩接一桩,后来,吴大力墓地上的两块墓碑的其中一块竟然不翼而飞。据如今大韩屯的百姓说,数十年前,另一块墓碑还存在,但现在,吴大力的墓早没了。
  选自《老年文汇报》2016.44
其他文献
赵匡胤不知从何处学来一些粗浅医术,统兵作战之余,还有能耐给士兵看病开药。当上皇帝后,赵匡胤还曾表演过针灸。  当时,他弟弟赵光义患病在身,疼痛难忍,赵匡胤前往探视,一番望闻问切后,他决定采取艾灸疗法,结果灸得赵光义大喊受不了。赵匡胤的修正方式不是立即中止治疗,而是也点一艾来自灸。这一灸就是六个时辰,赵光义大为感动。  其实就医术而言,赵光义更胜一筹。史料中并无他给某某看病开药,或者运用针灸疗法的记
期刊
一  民国初年,海陵县长苗得旺熟谙治理之道,为官多年,境内政令畅通,百姓安居乐业。苗县长喜欢豪饮,虽然下酒菜不过一盘狗肉,外加一碟大葱蘸酱,照样喝得酒气熏天,酒嗝连连,一双细眼惺忪欲睡。这般模样上得大堂,却秉公断案,清正廉明,从未出过冤假错案,百姓无不敬重,送其外号“狗肉县长”。  距县城二十里,有个叫新官的大镇,这天发生了一起惊天凶案:吴大财主的千金被人奸杀,闺房内的金银首饰也被悉数盗走。吴财主
期刊
南朝宋明帝时有位能臣叫王景文,宋文帝非常器重他,不仅为宋明帝娶景文妹,还以景文之名命名明帝。但宋明帝临死之际,对王景文非常不放心,担心自己死后,王景文不会甘心称臣。遂病危之际,遣使赐王景文死。  诏书送到王家时,他正与朋友下棋。王景文看完诏书,将其压在棋盘下面,神色自若地继续与朋友下棋。一局终了,王景文从容地收拾好棋子,取出诏书,然后,端起毒酒,举杯对朋友说:“我要走了,這杯酒不能劝你喝了。”言罢
期刊
乾隆年间,有一年春上,李瀚到诸城任县令。  作为一方父母官,李瀚到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体察民情,查看衙库储存。这一查,还真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一些乡绅土豪等大户人家无视纲纪法度,竟然长期拖欠应缴纳的税粮。其中大学士刘墉的家人就三年没有缴税。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墉虽然是个清官,可他家世代在朝为官,地位显赫,其家人不会连这点儿税粮也拿不出吧?  原来前任知县尹宗是花钱买的官,深谙结党营私之道。
期刊
北宋宣和年间,东京汴梁有一个姓纪的掌柜,开了一家布庄,膝下一女,年方十六,名叫纪云。纪云养了一对白鼠,甚通人性,十分可爱。  失踪的玉镯  元宵佳节,汴梁有一个赏灯会,纪云怀抱白鼠前往观灯,灯展包罗万象,惹得纪云连呼过瘾。这时,在纪云观赏花灯的不远处,抬来一顶花轿,轿中走出一个富态十足的官员家眷,那位夫人站定赏灯,手中提一只漂亮的宫灯。突然,纪云手中的白鼠脱手而出,窜到夫人跟前,顺着夫人的裙褶,爬
期刊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年尾,军机大臣和珅的府上一片忙碌。每年到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官绅都会网罗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进京孝敬和珅,以求得官运太平。和珅吩咐管家刘全,把库房收拾收拾,该清理的清理,腾出地方摆放“贡品”。    和珅看着下人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心里面暗自高兴:又将有一大笔进项。这时,刘全指挥着几个人抬着一口大锅从和珅身边走过,这口大锅比八仙桌还要大上一圈,四个人抬着都很吃力。和珅忙把
期刊
明代的锦衣卫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特务们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干尽坏事,许多官员都不敢得罪锦衣卫,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当时有个规矩,就是锦衣卫到下边办事,当地官员要孝敬几百两银子,这叫花钱消灾,否则,看你没有意思意思,回去以后,他就會整你的黑材料,你可就倒霉了。  话说王守仁在江西任职时,有一天,一个锦衣卫被派到江西,找王守仁联系公务。按照惯例,事情办完,王守仁也得拿钱孝敬这个锦衣卫。王守仁是一个
期刊
一、白匪军夺取黄金储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到1915年,德军已逼近俄国首都彼得格勒。为安全起见,沙皇下令将国家黄金储备转移到后方。很快,约600吨金条和金币被运到了喀山。    1918年初,这批黄金已在喀山存放了3个年头。此时,苏维埃俄国已经成立,但国内局势却未能稳定下来。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对
期刊
驿站就是古代的招待所  酒店,更准确的说是旅店,古已有之。那时的旅店算是国营性质,叫作“驿亭”。这个驿亭呢,主要的业务范围是邮政,相当于一个送快递的中转站,兼营旅店业务。比如秦朝每十里设一亭,设亭长一名。亭长还有两个下属—“亭父”和“求盗”,一个负责保洁工作,一个负责抓捕盗贼。  此后两千年,驿站一直作为官方的招待所而存在,但一般仅限公务,跟改革开放前的招待所差不多,想进去住要开介绍信。在古代,那
期刊
有一年,皇帝来山东游玩,行至乐陵县时被一女子给吸引了。此女长相甜美、身材窈窕,手持油纸伞在雨中行走的样子宛如仙女下凡。打听后才知,她名叫苏珍珍,年方二八,是本地县令苏宝同的女儿。皇帝爱慕至极,将苏珍珍带进宫里封为了贵人。  兰妃的父亲是吏部尚书,叔叔是镇守关外的将军,论家世背景,苏珍珍望尘莫及。兰妃一贯刁蛮任性,见皇上整日在苏珍珍房中过夜,她对苏珍珍恨之入骨。苏珍珍为了不惹麻烦,在得知兰妃对她不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