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莉·史密斯小说《秋》看英国脱欧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疫情封锁的背景下,几名青年学者通过网络平台聚在一起,从阿莉·史密斯的小说《秋》出发,探讨了脱欧小说的特点、史密斯小说与英国脱欧的联系、疫情对解读《秋》和理解脱欧问题产生的影响以及史密斯小说的视觉效果如何反映了种族主义等一系列话题.本文认为,这种共同阅读、即兴发言、深入探讨的交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秋》的碎片式叙述形成呼应,同时,这一新颖的交流模式也启发我们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文学阅读的空间.
其他文献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一件孔子屏风,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实证文物,其上所绘是迄今所见最早孔子像.作者通过考辨文献与图像对比,梳理出自两汉至宋元孔子图像的传承脉络与构图结构流变,并确定此图为《汉书》所记《孔子徒人图法》.西汉时期的孔子屏风、《孔子徒人图法》,规范了这类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的大致风格,此时“孔颜相对”,弟子像不过十数人;东汉来年粉本流传于世,学宫中已将弟子像由十数人扩充至七十子,可能已有“孔子行教”一类的孔子像单人.由晋至唐,画家在不改变孔像格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孔子朝向、删掉颜回图像等方式,创
故宫武英殿浴德堂浴室建筑的始建年代和用途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但是相关的讨论多止于该建筑本身及其后部的烧水房、输水管等,而没能关注到在浴德堂浴室正下方的大型铸铁地面导热层,以及导热层下火灶及火炕道.本文立足于该建筑的建材、结构及其独特风格,根据浴室内壁使用的白瓷砖,浴室内部构件显示的从内部关插门闩的装置,烧水的灶、锅和输送热水导管,以及大型铸铁导热层和其下的火炕道,肯定该建筑的始建时代为元代,原始功用为浴室.作者同时对比了古代罗马浴室建筑,以及新疆发现的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罗马风格的浴室资料,论证其建筑技
1899-1928年是甲骨学研究的草创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甲骨文字考释文献对后世的甲骨文考释、甲骨文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没有可资借鉴的研究条件下,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开启了甲骨文字考释的先河,随后掀开了甲骨文字考释的历史新篇章,出现了众多的甲骨文字考释成果,无论是著作还是论文,都饱含着丰富的考释精髓,在材料、方法、视角、结论等方面都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借鉴,影响着后世的甲骨文研究,是整个120年来的甲骨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后司岙秘色瓷窑址出土晚唐、五代秘色瓷和普通越窑青瓷的显微结构进行鉴别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秘色瓷与同一时期普通越窑青瓷胎、釉的显微结构存在差异,秘色瓷釉层中几乎没有原料残余相和晶体生成,胎体中大孔隙少,残余石英小且圆润,表明秘色瓷在原料处理、装烧方法等工艺上进行了革新和改变.(2)晚唐至五代,普通越窑青瓷釉中草木灰残余相组成和形貌差异明显,推测晚唐至五代时期越窑釉料配方可熊发生了改变.(3)研究证实了秘色瓷的烧制工艺更为规范、标准,是越窑工匠精益求精地进行工艺创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及其他国内外博物馆的明崇祯“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龙纹盘,为崇祯时期王府用瓷之标准纪年器,其盘心龙纹样貌异于其他时代,为崇祯一朝瓷器所仅见.作者结合相关史料分析,此类盘应为晚明赵王朱慈(懒)向景德镇民窑定烧,部分盘心龙纹之画样或源自《程氏墨苑》与《方氏墨谱》二书.
11月12日,教育部召开党组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rn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总结重大历史经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饱含深情、激荡人心.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
期刊
历时三年多的“脱欧”运动在英国引起了极大的动荡和焦虑,也影响了英国的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以脱欧为主题或背景的小说.这些小说关注的焦点不是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而是英国社会内部的分裂状态.相较于阿莉·史密斯的《秋》和安东尼·卡特赖特的《运河》,乔纳森·科的《英格兰中部》不仅全景式地再现了英国脱欧的前因后果,还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当代英国民众的情感状况.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敌意和仇恨已经成了英国后脱欧时代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并没有随着脱欧成为“过去式”而消失.《英格兰中部》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英国社
人生有缘,回顾我和维琦同志的相识相知,友好共事几十年,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连小小的争执都没有发生过一次,这难道不是一种缘份吗!他是一九五六年下期进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的,那年暑假中文系恰好把我从学生中抽出来参加招生工作.新生入校时,又指派我为迎新工作组副组长,组长是办公室的张老师.因为我和入学新生同住学生二舍,所以和学生干部打交道,多是我在跑.当时这个年级有三百多个同学,分十一个班,每个班由班三角(即团支部书记、班长、班主席)负责全班的工作.李维琦同志当时是党员,是班三角的成员之一,所以一九五六年
期刊
罗伯特·梅纳瑟是当代德语著名作家,也是热衷于探讨欧洲未来的重要知识分子.梅纳瑟支持一个充分发展的欧盟并对欧洲的未来做出了积极构想.小说《首都》围绕欧盟庞大的官僚运作机制,以现代性文学技巧展现了欧盟的日常状态和潜在的政治角力.“猪”作为无处不在的隐喻贯穿了整部小说,将出现在欧盟首都布鲁塞尔的各色人物的命运融入到欧洲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中.同时,作家以“奥斯维辛”这一无可替代的历史符号对欧盟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寓意表达和深刻反思.可以说,《首都》是梅纳瑟以文学形式对当下欧盟一体化发展的折射和解读,为欧洲社会所急需回
苏联解体三十年,当代哈萨克斯坦作家经历了身份变化带来的认同危机.通过对俄罗斯文学传统和范式的借用与对俄罗斯文学文本的引用和改写,哈萨克斯坦文学建立起与俄罗斯文学的互文关系.从对俄罗斯文学的改写与变形走向深层对话,作家们借此思考与阐释的是永恒的善恶观问题,并以文学特有的方式给出了哈萨克版本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当代哈萨克斯坦作家书写自我的话语模式和构建国家认同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觉引用非俄语文学经典和哈萨克本土作品,形成一种复杂的书写新独立国家历史的艺术策略和文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