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主要内涵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何谓法治?《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指根据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十八大报告所说的法治,是指后者,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管理“五位一体”。人民是法治的主体,“五位一体”是治理的客体。“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原则、精神和逻辑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形成结论的思想认识过程。与法治思维紧密相连、相伴而生的是法治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其核心的概念是“法治”,是要将宪法和法律真正置于各项权力之上,宪法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有绝对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应归于无效。一句话就是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方式的核心内容。
二、教师侵权现象面面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和人们法律意識的不断增强,由师生关系引发的教师侵权案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振兴教育,师资先行,师资建设,师德为本”,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教学中常出现教师侵权现象,例如,有的教师动不动就罚学生抄作业10、20次甚至50次,不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准回家。有学生因迟到被罚款,随意公布学生的分数、成绩、名次,甚至退步的名次,有时还就学生的分数或成绩进行讽刺挖苦,上课、下课、点名批评。这种种现象、行为侵犯了学生的权利,给我们的教育抹了黑,给我们的教师抹了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条文中,都明文规定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绝对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且要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即使是“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等。对于违反的教职员,将得到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教师依法从教必要性
俗话说“法令行则国强国兴,法令驰则国乱过衰”,国家尚且如此,学校更应该如此。作为一名思品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堂,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等不良意识和所为如一股股寒流,摧残着初绽的蓓蕾,让纯洁无暇的心灵受到无言的伤害。
四、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进行教书育人
首先,加强师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对法治内涵不了解的教师,不可能有什么法治思维方式,更不可能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作为一名思品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遵循教育规律,知荣明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利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体罚行为,不得有任何侵害学生人格和尊严的心罚行为。教师对学生实施某一行为,方式时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生为本,法律至上,生权至重,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健康人格,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用“三心”教育,架起师生爱的桥梁。
1.用“真心”接触
教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用真心去接触他们,这是培养教育后进生的前提。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把转化后进生同培养优秀学生一样看待。后进生一般都无心上学、迟到、早退、旷课、或课堂上搞小动作、看杂书,对老师,班集体抱敌对态度。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与他们接触,用真心去接触,不嫌不弃,不推,不怕挫折,不怕阻碍,贴近他们。因此,对于后进生,老师应拿出一颗真心来,让学生知道你心中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2.用“爱心”感化
爱生之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力量之所在,也是运用法治思维方式从教的前提。对所有后进生,教师都要用充满爱的真诚来教育管理他们,让他们自然走到我的身边,主动砥砺自身的缺点,跟上集体的步伐。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是要倾注特殊的爱,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是架设在师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教师应用爱去感化他们,滋润他们。
3.用“耐心”教导
后进生的心境比较善变,毅力和信心比较脆弱,因此,他们前进的过程也比较缓慢,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要有恒心,细心和信心。“反复抓,抓反复,”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同时,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给他们关怀和爱护。当后进生感到老师亲近时,就会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老师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效果。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育人,依法从教,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教师们身体力行,依法从教。让法治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法治荡涤自己的心灵,让法治鞭策自己的言行,让法治增强自己爱生的情感。用真诚对话,用真心交流,用真爱呵护,用真情感化!创造和谐师生关系,让“生本主义”的光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和谐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营造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让和谐表现在校园的每一寸地方,处处演奏着幸福快乐的乐章。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主要内涵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何谓法治?《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指根据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十八大报告所说的法治,是指后者,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管理“五位一体”。人民是法治的主体,“五位一体”是治理的客体。“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原则、精神和逻辑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形成结论的思想认识过程。与法治思维紧密相连、相伴而生的是法治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其核心的概念是“法治”,是要将宪法和法律真正置于各项权力之上,宪法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有绝对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应归于无效。一句话就是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方式的核心内容。
二、教师侵权现象面面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和人们法律意識的不断增强,由师生关系引发的教师侵权案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振兴教育,师资先行,师资建设,师德为本”,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教学中常出现教师侵权现象,例如,有的教师动不动就罚学生抄作业10、20次甚至50次,不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准回家。有学生因迟到被罚款,随意公布学生的分数、成绩、名次,甚至退步的名次,有时还就学生的分数或成绩进行讽刺挖苦,上课、下课、点名批评。这种种现象、行为侵犯了学生的权利,给我们的教育抹了黑,给我们的教师抹了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条文中,都明文规定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绝对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且要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即使是“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等。对于违反的教职员,将得到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教师依法从教必要性
俗话说“法令行则国强国兴,法令驰则国乱过衰”,国家尚且如此,学校更应该如此。作为一名思品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堂,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等不良意识和所为如一股股寒流,摧残着初绽的蓓蕾,让纯洁无暇的心灵受到无言的伤害。
四、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进行教书育人
首先,加强师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对法治内涵不了解的教师,不可能有什么法治思维方式,更不可能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作为一名思品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遵循教育规律,知荣明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利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体罚行为,不得有任何侵害学生人格和尊严的心罚行为。教师对学生实施某一行为,方式时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生为本,法律至上,生权至重,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健康人格,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用“三心”教育,架起师生爱的桥梁。
1.用“真心”接触
教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用真心去接触他们,这是培养教育后进生的前提。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把转化后进生同培养优秀学生一样看待。后进生一般都无心上学、迟到、早退、旷课、或课堂上搞小动作、看杂书,对老师,班集体抱敌对态度。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与他们接触,用真心去接触,不嫌不弃,不推,不怕挫折,不怕阻碍,贴近他们。因此,对于后进生,老师应拿出一颗真心来,让学生知道你心中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2.用“爱心”感化
爱生之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力量之所在,也是运用法治思维方式从教的前提。对所有后进生,教师都要用充满爱的真诚来教育管理他们,让他们自然走到我的身边,主动砥砺自身的缺点,跟上集体的步伐。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是要倾注特殊的爱,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是架设在师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教师应用爱去感化他们,滋润他们。
3.用“耐心”教导
后进生的心境比较善变,毅力和信心比较脆弱,因此,他们前进的过程也比较缓慢,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要有恒心,细心和信心。“反复抓,抓反复,”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同时,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给他们关怀和爱护。当后进生感到老师亲近时,就会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老师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效果。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育人,依法从教,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教师们身体力行,依法从教。让法治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法治荡涤自己的心灵,让法治鞭策自己的言行,让法治增强自己爱生的情感。用真诚对话,用真心交流,用真爱呵护,用真情感化!创造和谐师生关系,让“生本主义”的光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和谐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营造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让和谐表现在校园的每一寸地方,处处演奏着幸福快乐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