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胃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对比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把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应用到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的诊断中,以取代既往使用的异型增生等术语,同时推荐使用二级分级标准,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作为替代既往的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诊断[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自2002年使用这一诊断标准以来,经胃镜钳取活组织病理诊断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8例,现将其与患者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对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的新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医疗器械及药物的推陈出新,对于下肢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治疗方法和理念都在改变,我们在肯定临床医师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同时,也面临很多不容回避的问题.下肢血管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下面我们将分动脉及静脉两部分进行阐述。
期刊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包括4种类型,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esudopaplillary tumors,SpT)[1].本文回顾天津医科大学附
期刊
例1 患者男,63岁,因"腹痛3个月"于2010年3月12日入院,诊断为升结肠癌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麻醉拔管时,患者发生剧烈呛咳.次日查房患者诉切口疼痛,查切口无红肿渗液,切口周围皮下有捻发感,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前线,给予切口换药、止痛等处理,皮下气肿范围逐渐缩小,但仍可触及念发感.术后第9天拆线后出现切口全层裂开约5 cm,急行切口清创缝合术,术后第14天拆线出院。
期刊
患儿,男,6个月.因生后腹胀、便秘而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术前经钡灌肠及肛管直肠测压诊断为先天性长段巨结肠症.X线造影显示其移行段达结肠脾曲,结肠继发扩张已达结肠肝曲.行腹腔镜监视下经肛门自然腔道直肠内拖出结肠次全切除术。
肾移植术后患者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生急腹症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凶险,如不能早期确诊和及时有效处理,往往容易导致严重后果.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共收治肾移植术后急腹症10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腹腔镜下胃空肠转流术与袖状胃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肥胖症。长期随访研究发现,两种手术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其有效率超过90%[1]。2009年郑成竹等[2]对两种手术的亚太地区适应证总结为:排除内分泌所致的继发性肥胖,BMI> 35或BMI>30同时合并有并发症者。基于以上基础,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共对13例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袖状胃切除联合胃空肠转流术
期刊
患者女,81岁.因"大便带血两周"入院.患者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大便变细、呈糊状,每次量不多,有黏液覆盖,带有血丝.行肠镜检查见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0 cm×3.5 cm×2.5 cm,黏膜暗红色,病理活检诊断为"(结肠)黏膜慢性炎症伴间质出血及坏死",门诊拟"乙状结肠占位"入院。
期刊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肢体动脉急慢性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2006-2010年收治的129例肢体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44例,年龄为17~94岁,平均(62±9)岁.分析39条急性闭塞动脉和97条慢性闭塞动脉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对两组闭塞段管腔内回声、管壁结构、闭塞近远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侧支动脉进行对比.结果 急慢性动脉闭塞在闭塞段管
患者,女,82岁,因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14 h入院.查体:T:38.3℃.急性病容,腹硬呈板状,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腹部B超:肠间少量积液.立位腹部X线平片:膈下游离气体。
期刊
第十五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10月14-1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外科与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涉及普通外科领域的各个方面,围绕普通外科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治疗的新观念、新手术、新方法。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外科专家就普通外科基本问题及发展方向做专题演讲,欢迎外科同道进行学术交流、介绍经验、开展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