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据数据统计,我国截至2009年,开设本科院校(不含民办)720所,其中有440所院校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自动化专业),在校本科生约16万人,是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规模最大的本科专业之一。作为机械产业的重要支柱专业,近年来,机自动化专业和其他工科专业一样存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薄弱环节:课程之间内容互为交叉而设置又缺少联系,教学人员对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响培养质量,传统的课程设计与社会的迅猛发展脱节。本文从专业课程的设计,教师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探讨,以对机自动化专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
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构建
1.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机自动化专业应以经济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宗旨的高职办学模式。通过教学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技能,具备创新研发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技术,拥有高学历层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2.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与适应培养目标。
机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专业能力,突出专业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传统制造技术,机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设置体系中应包含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课程,除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整合了“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等几门课程[1],另开设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如数控、网络制造等。因机械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在完成该课程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理论知识进行课题设计,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运用计算机分析一般零件的工艺设计问题与某一工序的专用夹具。
(1)构建以数控机床为主轴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应用之取代原来的“机床设计”,按照机电相融合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综合设计训练。通过此课程体系,学生能熟练运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所含的相关知识,掌握数控机床设计方案的拟定、分析与必要的计算,掌握零部件的计算方法与结构设计,增强收集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提高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的效率。
(2)开设综合课程设计。在学习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生产过程信息技术”等课程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实践锻炼,使其了解机械基本理论,网络设计的原理,以及零件从CAD到数控加工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计算机上用Pro/Engineer软件设计自己感兴趣零件的三维模型,训练用计算机设计的能力,之后拟定该零件的加工过程,计算加工参数等并在计算机上加以演练,根据零部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控加工仿真并进行后置处理,最后通过网络传送该程序至数控机床加工所设计的零件并撰写设计说明书。整个过程是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较完整过程,完全符合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极大地提高学生们从事现代制造技术的兴趣[2]。
3.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必不可少,才能将实践中的生产管理知识内化并传授于学生。学校应建设一批高教学水平兼以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舞台不局限于学校,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走出去”,让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增强实践经验,更新专业知识;“请进来”,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技师参与指导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队伍。
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机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育目标都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道德。显性知识以记忆为主,而高等教育中大部分为显性知识,即要求掌握的实践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但恰恰对于机械人才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能力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知识靠教师传授加以自学完成,能力靠实践锻炼形成,而道德目标的实现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方法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人才的质量。
4.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当今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加快。学校教育的完成不是一个终点,终身教育才是根本发展途径。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解答遇到的问题,能学会经常思考,如何思考,理清思路,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机自动化专业实践性强,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实践机会,带着问题去企业实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机械专业密切联系现实经济发展,课程设计的改革,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方法的相应改革,高职院校应抓紧建设“双师”队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机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秋实,王红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钟建琳,陈秀梅 .制造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Z] .2004.
据数据统计,我国截至2009年,开设本科院校(不含民办)720所,其中有440所院校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自动化专业),在校本科生约16万人,是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规模最大的本科专业之一。作为机械产业的重要支柱专业,近年来,机自动化专业和其他工科专业一样存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薄弱环节:课程之间内容互为交叉而设置又缺少联系,教学人员对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响培养质量,传统的课程设计与社会的迅猛发展脱节。本文从专业课程的设计,教师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探讨,以对机自动化专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
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构建
1.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机自动化专业应以经济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宗旨的高职办学模式。通过教学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技能,具备创新研发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技术,拥有高学历层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2.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与适应培养目标。
机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专业能力,突出专业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传统制造技术,机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设置体系中应包含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课程,除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整合了“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等几门课程[1],另开设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如数控、网络制造等。因机械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在完成该课程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理论知识进行课题设计,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运用计算机分析一般零件的工艺设计问题与某一工序的专用夹具。
(1)构建以数控机床为主轴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应用之取代原来的“机床设计”,按照机电相融合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综合设计训练。通过此课程体系,学生能熟练运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所含的相关知识,掌握数控机床设计方案的拟定、分析与必要的计算,掌握零部件的计算方法与结构设计,增强收集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提高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的效率。
(2)开设综合课程设计。在学习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生产过程信息技术”等课程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实践锻炼,使其了解机械基本理论,网络设计的原理,以及零件从CAD到数控加工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计算机上用Pro/Engineer软件设计自己感兴趣零件的三维模型,训练用计算机设计的能力,之后拟定该零件的加工过程,计算加工参数等并在计算机上加以演练,根据零部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控加工仿真并进行后置处理,最后通过网络传送该程序至数控机床加工所设计的零件并撰写设计说明书。整个过程是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较完整过程,完全符合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极大地提高学生们从事现代制造技术的兴趣[2]。
3.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必不可少,才能将实践中的生产管理知识内化并传授于学生。学校应建设一批高教学水平兼以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舞台不局限于学校,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走出去”,让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增强实践经验,更新专业知识;“请进来”,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技师参与指导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队伍。
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机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育目标都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道德。显性知识以记忆为主,而高等教育中大部分为显性知识,即要求掌握的实践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但恰恰对于机械人才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能力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知识靠教师传授加以自学完成,能力靠实践锻炼形成,而道德目标的实现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方法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人才的质量。
4.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当今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加快。学校教育的完成不是一个终点,终身教育才是根本发展途径。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解答遇到的问题,能学会经常思考,如何思考,理清思路,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机自动化专业实践性强,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实践机会,带着问题去企业实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机械专业密切联系现实经济发展,课程设计的改革,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方法的相应改革,高职院校应抓紧建设“双师”队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机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秋实,王红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钟建琳,陈秀梅 .制造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Z]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