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11(2013)03-0191-01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必须被广泛关注的民权和民生话题。然而,我国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在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的投入上并非相对平等。因此,建立适合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 改革
  一、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中央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势头良好。当前,各地都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公共文化建设启动较早的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以北京为例,京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本服务体系已经完善,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有率达到100%;全市农村文化大院建有率达到95%以上。但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各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的广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是规划阶段,与发展较早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设施”是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近年来,虽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即使是农村文化建设较好的省份,乡村文化设施落后的现象也很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中央财政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在逐年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费的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严重偏低。国家投入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更是严重缺乏。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近年来,虽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增加了,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仍存在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变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缺乏高学历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二是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三是文化专干兼职太多。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首先,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生活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状态。然而,目前农村文化服务产品比较单一。其次,地方政府大多注重“送文化下乡”,却很少注意挖掘、开发和保护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这种现象导致其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真实文化需求。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通过新建、改建、扩建、联建等方式,筑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网络。
  (二)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
  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才能夯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方面坚持公共财政建文化,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坚持社会力量办文化。要动员社会的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事业的投资,通过国家、集体、合资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
  (三)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培养及队伍建设
  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稳定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首先,积极实施农村文化队伍骨干培训工程,分阶段、分层次对农村文化对象进行全面培训。其次,加强队伍建设。一要完善人才招聘制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让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投身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二要强化竞争和业务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内容和方式
  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是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问题的有效方法。据调查显示,农民最需要的文化需求包括:贴近生活的各类文艺演出服务;实用有效、数量充足的图书、报刊借阅和电子信息服务;广泛覆盖的广播和电视、电影放映服务等。为此,必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项目,满足农民的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改变传统的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形成政府、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供给模式。
  (五)重塑政府服务理念和文化管理职能
  基层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应定位于主导、支持和监督。所谓主导,具体讲,基层政府应从具体的对市场经济个体的直接管理转变到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宏观指导”为辅的职能模式,由管文化转变为办文化。重塑基层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应遵循以下4条原则:
  一是必要原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创造条件让农民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基本文化权利。
  二是可及原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如果提供的是有偿服务,也应该保证费用必须控制在大多数农民有能力支付的范围之内。
  三是均衡原则。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均等化,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四是阶段性原则。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安秀梅.政府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振明,主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振明,主编.政府再造一一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杜润生.中国农村制度变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5]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刘靖华,姜宪利.中国政府管理创新施政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梅祖寿,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M].武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沈荣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懂技术、会管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要培养新型农民,就要在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
在新的时期,非艺术类普通高校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文章针对非艺术类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学生专业情结浓重,文化课学习状况堪忧"、"专业实践课积极,理论课兴
我国草原过牧,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日益严重.草地管理,优化草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本文针对我国草地利用现状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
本文通过对绘画本质的艺术属性和宣传价值的分析,阐述了绘画在文化馆中的作用,并从如何增强文化馆绘画工作给出意见。
一间房,两扇窗,三根扁担四只筐;五顶草帽摇一起,六双鞋子排一行;七把锄头门后站,八张渔网挂墙上;九位阿姨拿工具,十个娃娃来帮忙.
职业教育观是职业教育在中国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发展障碍,通过对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典范的德国职业观和职业教育观的历史渊源的探究,以及与中国职业教育观的历史背景进行比较
针对高职院校考试模式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考试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树立素质教育考试观;建立科学规范的命题阅卷分析体系;采用多元化考试模式;综合评定考试成绩;引进完
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经过不同时间的晾晒(水分含量分别是80.3%、71.2%、62.5%、40.39/6),添加不同含量的乳酸菌(0、10^6、10^7、10^8cfu/g)、纤维素酶(0、0.025、0.05、0.1g/kg)和葡萄糖(0、10、15、2
文章采用编制的《班级学习状态调查问卷》对河南科技学院农学本科专业2009级50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班级氛围对农学专业学生学习状态影响显著;农学专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正在经历西方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经历过的知识失业。知识失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