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dongb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是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最有效方法,是学生必备语文学习的能力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扎实有效朗读,是一节成功阅读课的标志。本文仅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效”朗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实效性形式化倾向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纵观现阶段语文课堂,欣喜地发现,许多语文教师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书生琅琅”也成了阅读教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静观细想,占了阅读教学“熬头”的“读”是否真的有效呢?不难发现,有些课堂走马观花,装腔作势读,作秀表演读大大降低了“读”的实效。此外,像“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很好,谁能也像他这样读一读?”“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等这样的朗读指导大家也许并不陌生,采用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集体读是指导朗读的基本方法,也是许多青年教师课堂中最常见的“读”。然而,在这样的读里,“预期目的”为何?读的“效果”又如何?读了之后又有何“发展”?虽然这样的“读”做到了由点及面的扩面工作,但是这种点和面的移动却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读”的质却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呢?
  1.“读”的形式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就在老师示意下戛然而止。于是,读便成了教学中的一种点缀。
  (2)读的要求不明确。有些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至于通过读来解决什么问题,以怎样的语气语调读等都不作明白的要求,让学生漫无目地读,收效甚微。课堂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读,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通过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让学生心中了然,在一定的要求下进行读,才能读出感情,从中有所悟得。
  (3)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有的课堂上读的形式很多,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分角色读……但读来读去仍停留在理清情节、模仿人物语气的层面上,对默读、浏览、略读等不同要求不同读法较忽视,最终也只能是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
  (4)忽视朗读评价能力的培养。学生读完了,老师就觉得已完成了一段教学任务,进入下一段,通常缺少对朗读效果的评价,或以“读得真好!”“读得真不错。”草草过场,至于“好”在哪儿,就不再深入细致地分析。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渲染课堂气氛,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但这些都是为学生积极学习语文这个教学中心服务的。如果不管教学中心,为激发而激发,那就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中“读”的质量,教师必须在意识上深化认识,在方法上深入研究。
  读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毫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如何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呢?透过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示范课的呈现,使我受到很大启发,也领悟到“读”的精妙之处,总结名师们课堂中的“读”法指导,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是在激发学生参与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读”的训练切实有效。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着重从四个方面人手
  (1)在指导中读,在读中指导。读书就要读到学生的心坎上,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读进行有效的引导,即不但要让学生读出文本中外显的内容,更要指导学生读出文本深处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只有教师的“真引导”,学生才能“真读书”。
  (2)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读。读和思是两种最基本的感悟方式。只思不读无处感悟,只读不思无法感悟。只有既读又思,才会有所感,有所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读中感悟与思中感悟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维训练融为一炉。
  (3)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如在教《夹竹桃》一文时,开篇三问,一问:有多少人见过夹竹桃?它有什么特点?(通过自由读课文,从而得出多字的由来)。二问:浏览课文,从季先生笔下,我们又能看到怎样的夹竹桃?(边读边划,用文中词来表达)。三问:夹竹桃在季生先心中有怎样的地位?(针对性强,回答轻松而自然,同时抓住关键词“融洽”来读课文,让花有了感情,其实实在就是季生先的感情)等。“以读为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把书面知识化为自身的语文素质。感受到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充满韧性,不怕困难的品质的真切追求。
  (4)在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读。品读,赏析式地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方式,是以读为中心,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咀嚼语言文字,品味蕴含在重点字词段中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将语言的感受与语言的品味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品读文章,感知形象,体会韵味。在教《理想的风筝》一文时,让学生品读文中刘老师的外貌特点,以及与我们一起放飞风筝的场景,尽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感受深刻的句子,套作研读。有的借助已有经验展开想象,有的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学生们读读品品,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人情,读出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古人云:读书之乐乐陶陶,起舞明月霜天高。古人读书,讲究的是摇头晃脑,陶醉于流畅行文之中,陶醉于自己丰富想象之中。韩愈读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更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现代语文阅读的朗读教学,应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应该轻传授朗读方法技巧而重情感体验;轻朗读形式的热闹而重朗读情感的内化。朗读训练教学应该为学生拥有积极的朗读兴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终身会读书的能力而策马扬鞭。
  
其他文献
经过3年不懈努力,全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看病难、看病贵
今年高考,桂林市民李女士的女儿被北京一所名校录取.送女儿去北京上学后,李女士顿时感觉很轻松.然而开学没多久,李女士开始莫名地焦虑起来,原来恩爱的夫妻如今却没有共同语言
圆脸体胖,大胡子,目光炯炯;讲课语速不急不缓,顿挫有致——这是我对宁波老年大学工笔画班刘德友老师的第一印象。几节课之后,特别是课间与他交流探讨画艺,我又有了新的感觉:刘老师为人谦和,诲人不倦,一点傲气也没有。那一刻起,我庆幸自己找对了老师。  别看刘老师老成持重,其实刚到天命之年,正值年輕有为之时。给我们讲课,他特别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创新。  重视基本功训练。刘老师详细讲解了线条的各种形态,
期刊
期刊
体育作为两课教育之一,担负着健身强国的特殊使命,一直处在改革的前沿。本文在总结以往的体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足球课为例,进一步阐述体育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关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3D技术是怎么产生的,它是现代影视业应用未来科技发展的新的产物,是立体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科技人员努力创新与研发的结果。本文对3D技术在电视
[摘要]学校教育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阐述了教与学换位思考的必要性与机制的转换。  [关键词]学校教育;师;生;导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
摘 要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以及新闻媒介种类的不断增加,同新闻有交叉的学科也不断的产生和发展起来,新闻语言作为与之相关、相近的学科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形成,但在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依然可圈可点,本文就目前的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做了一个综述,对新闻语言的现状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希望对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个不算成熟的参考。  关键词 新闻语言 研究综述 研究反思  一、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孩子上学后开始步入群体生活,如何让孩子在群体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同学的欺负。的确,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