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如何点燃学生“质疑”欲望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ao198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地思考,问题才得以解决。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质疑的能力。当他有了问题和疑问后,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数学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呢?我认为:
  一、争做智慧型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这决定数学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运用自身能力和智慧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的新型教师.
  如:在探索用正多边形镶嵌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根据手中的正多边形及自己的想法认为用两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存在以下情况:
  (1)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我没有直接評析,而是循循善诱“还有其它组合吗?”,有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忙叫他回答。“还有一种组合是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我愕然。“怎么办?”希望他能给出正确的结论,依传统的教法,我应该否决这位同学的回答,以便课堂能够顺利地进行,但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倾听学生的意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它学生对某些学生的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析和质疑,说不定能捕捉到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点滴火花,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觉的进入主体地位,也许会出现转机。于是对这位同学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了表扬。接下来又有几个同学陆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没有同学对“‘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这一组合”提出质疑。在后面的回答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吗?我认为不能。这一意见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这一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为什么不能?”得出“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那位同学不甘心地站起来说。“虽然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看上去符合多边形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条件(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及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但他们仅仅满足了一个点的拼接,而不能大面积的镶嵌。”那位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听此解释,同学们纷纷动手实践,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一瞬间,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教师的肯定是学生最引以为傲的,这更加鼓舞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上述的例子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促进者。如上例中若教师采取的是另一种措施,直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析,我想学生也会接受,但这样学生将缺少思考的时间、将无法对其余学生的结论提出疑问,将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显课堂教学的灵魂——问题
  当学生有了问题和疑问后,他们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才能点燃学生 “质疑”的欲望之火。
  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是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问题要能暴露出学生的不足和盲区,学生出现错误或缺陷是课堂想得到的最好东西,而这些就可以通过问题的诱发而出现。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亮点还是不足,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出和解决。
  所以一堂好课,一堂有价值的好课,一定是一堂充满质疑与问题的课堂,充满思考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提出质疑与问题。我们一定要警醒,学生的头脑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能点燃这支火把的导火索,质疑的火花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
  三、养学生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寻找问题,寻找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激发创新灵感。”课堂是最好的培养基地。课堂上运用创造思维教学,在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不要轻易泯灭学生的创新之火。鼓励学生多尝试一点“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只要有利于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就应该受到赏识和鼓励。
  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去点燃潜藏在学生身上的“质疑”的欲望之火,才能使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标新领异,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指教师要扮演好点火者的角色,成功点燃学生 “质疑”的欲望之火。
其他文献
摘要:以诗歌体裁的阅读教学领悟诗歌的情感,帮助学生既能从阅读教学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促进心智,更能有效吸取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价值,加深读者的情感体验,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领会诗歌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诗歌阅读 情感体验  诗歌抒发真性情,歌颂真善美,其语言精练,节奏感强,充满韵味。在英语教学中,诗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对于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仿写意义以及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它分四方面来论述:优美句子的仿写训练;有特色的片段仿写训练;有范文训练;仿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仿写句子 仿写片段 仿写篇章 仿写注意的问题  一位哲人说过,伟大的创造来源于学习和模仿,文学创作也如此。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多种技能时最初阶段都是借助模仿作为“阶梯”的。也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阶段如何
期刊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
期刊
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加深和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 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務。所谓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诗歌的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位至关重要。很多初中学生学习诗歌,主要是停留于背诵阶段,并没有达到理解的地步,可以说,初中诗歌的教学目的还远不止这些,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学习好诗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基于此,除了要让学生对诗歌内容烂熟于心外,语文老师还要发挥好引导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诗歌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来达到提高学生文
期刊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定向、维持、调节、激励  等多种功能意义,且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学者布朗研究发现,凡是具有合理学习目标的学生,其成绩皆优良,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反之,没有适当学习目标作为学习动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都不甚佳,且常有行动迟缓、裹足不前、缺乏学习兴趣等表现。  一、要设置逼近目标的适当阶梯  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
期刊
高考语文试题历来是以考查能力为主,即取材在课外,知识在课内。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考试卷越来越多地和语文教材相联系。实践证明,在复习中注重回归课本、回归教材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研究历年的高考试卷,就会清楚地看到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一、教材与高考的关联  近几年高考试题与人教版教材链接示例:  (一)古诗鉴赏部分  例:(2011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
期刊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些话,无不隐含着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一、境导趣,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在儿童时期。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与
期刊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这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在教学工作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