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编辑的思想张力和经营意识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编辑应具有敏锐的思想触角、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还应具有全媒体视野,在工作中牢固树立经营意识。
  关键词:编辑;思想;全媒体视野;经营意识
  过去一些老编辑经常讲“编辑工作就是为别人做嫁衣”,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了编辑的工作特点乃至生存状态。因为在传统意义上,编辑工作往往被认为具有相对固化的模式和特点。比如,根据出版社的出版方向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校对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编辑工作也确实是按照这些工作流程来做的。但是,这只是对编辑工作最基本和最低层次的要求,并不能完整体现编辑工作的全部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媒介的融合,使编辑工作显现出了新的特点,并对“编辑”这个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编辑须具备思想文化张力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并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编辑应具有开阔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想,要练就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出具有重要价值的内容的本领。缺乏思想认识上的提升,编辑策划出版的图书产品极易沦为平庸之作,谈不上其内在价值和影响,更谈不上产品长久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那些迎合时代需求、反映时代思想的作品才具有传世的价值。每一位编辑,都应把策划出版具有传世价值、具有历史影响的出版物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至高荣耀。一名优秀的编辑,应该具有敏锐的思想触角和深邃的洞察力,能够及时捕捉到各种思想、思潮的变化,精准找到合适的历史节点和时间节点,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成功地选择作品的内容,牢固把控作品的思想性,策划和出版反映时代发展变化、具有思想深度的出版物。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策划出版的《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丛书,将20世纪八位语法学家的论著结集7册出版,丛书序言作者季羡林为此盛赞:“此举实有对20世纪中国汉语语法研究作阶段性总结之含义。这也是顺乎学术发展潮流、应乎业内学人心声之做法,一定会受到学术界广泛的欢迎”①。丛书出版后,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笔者认为,这套丛书的策划出版就是编辑思想张力的充分体现:1998年是《马氏文通》出版暨中国现代语言学诞生100周年,组织一套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来纪念这一语言学界的盛事,出版意义可谓不小。每一位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学人,都绕不开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的论著,都要从“八大家”的论著中汲取营养,都要力争解答论著中留下的各种未完成的命题。
  从逻辑上来讲,编辑的思想张力依托于其文化视野和知识底蕴。一个人的文化视野是长期积淀,不断学习、成长的结果。广博的知识面和高超的学识水平,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优秀作品的策划出版,与编辑的文化眼光密不可分,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就体现在能够以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发现优秀的作品,充分发掘优秀作品的内在价值,使之成为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载体。
  编辑的文化积累要随着文化知识的更新而更新,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编辑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因为充当文化传承角色的编辑还是图书的“重要影响因子”,与作者一起构成图书文化价值的共同创造者。实际上,即使是再优秀的作者,在图书结构设计和内在质量提升等方面都为编辑留出了足够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编辑对图书内容进行了再创造:从选题立意到图书体例、结构设计,再到图书内容的装配、组合,甚至书中每句话的措辞和语言表述方式,每个过程都留下了编辑参与和创造的痕迹。图书内容的高品位固然取决于作者,但是与编辑的文化积淀和知识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编辑工作的这种隐性特点不容易被发觉,但是也因此更见功力。
  二、编辑须培养全媒体视野
  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应在思想上接纳新生事物,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抓住这种机遇,迎接这种挑战。比如,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全媒体格局的形成,并强烈冲击了传统出版业的整个产业链。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的特点对传统出版的理念、内容、思路等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并倒逼传统出版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这就促使编辑应该用全媒体视野去审视现代出版,并在传统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和利润增长点。
  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编辑工作渗透到了全媒体的各个领域。在“全媒体”语境下,可以将编辑细分为图书编辑、报刊编辑、网络编辑、影视编辑等。每一类编辑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如网络编辑一般负责网页的图文设计、文字编辑和校对、内容维护及更新、信息发布等,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编辑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各种媒体编辑的工作性质、工作方法等具有相融相通的特点,并非“井水不犯河水”,他们都需要掌握编辑工作的背景知识、基本技能、工作方法等,在工作中都需要体现出创造性。
  现在流行“跨界”一词,编辑应具备“跨界”意识,各种媒体编辑工作相融相通的特点也为编辑“跨界”工作提供了可能。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出版行业发展和整合的速度在加快,因此编辑必须转变思想,不能一味固守传统出版的阵地,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媒体行业经营发展的理念、技术和手段。因此,在“全媒体”背景下,编辑必须紧跟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并在新一轮的出版行业发展和整合过程中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首先,实现思想意识上的“跨界”;其次,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实现“跨界”,主动尝试用其他媒体的编辑手段、技术手段来推动本职工作的开展。比如,利用各种专业网站上的有效信息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对市场现有产品进行销售走势分析及内容评判,积极捕捉新的选题方向,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的产品做选题策划和图书营销等。
  以新书的市场营销为例,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手段一般包括召开新书发布会,在媒体上投放广告,在书店或销售终端举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新书的市场营销可以借助互联网和通讯手段来实现。如可以借助出版社自己的网站进行新书的发布和宣传,可以在专业图书网站上投放广告并进行图书销售(例如在淘宝、京东等网站成立出版社的旗舰店进行产品直销),还可以利用企业微信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网络营销和通讯营销虽然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营销模式,但是因其具有信息发布和扩散速度快、能够快速打造品牌、全民参与、直接服务于终端消费者等特点,已经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利用。作为企业,只有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中抢占先机,并及时应用技术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最新成果,企业的发展才能紧跟技术手段的进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编辑,要顺应数字化这个潮流,熟练数字化出版的流程,掌握数字化工作模式,积极参与技术平台的打造,高效整合和利用内容资源,优化服务模式。   三、编辑应强化经营意识
  编辑的身份及职业特点,决定了编辑应以“企业人”的视角和态度去对待出版工作。一般认为,愿景、要务和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三大基石。“愿景”就是清晰地描绘出一个成功企业的景象,“要务”就是一份实现愿景的具体路线图,“经营”则是完成这个路线图的具体举措。出版社转企改制以来,出版社身份的转变要求编辑必须树立“经营意识”。编辑的“经营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其一,图书出版除要完成文化传承的任务,还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后,出版社的身份是文化企业,作为企业就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就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追求经济效益,并尽可能做大做强,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这属于企业经营意识。作为编辑,应该首先理解并贯彻企业的经营意识,并将企业的经营意识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其二,编辑对编辑工作的经营意识也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如果把出版行业比作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编辑应该练就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到“战机”的本领——找准恰当的选题突破点,精心策划立意好、质量高、广受市场欢迎的图书。此外,编辑还应熟练掌握图书成本核算方法,学会用最少的资金投入争取利润的最大化。对新选题卖点及核心竞争力的精准设计和市场布局,对品牌产品的经营、维护和品牌升级,对图书产品线的设计和优化,对图书市场营销的建议和措施,对区域市场的产品布局和差异化战略,对销售疲软图书的整改措施及既定销售方案的修正,对产品结构、经营方式和利润来源的正确判断和分析等,都属于编辑经营意识的范畴,这些都是编辑在工作实践中需要通盘考虑并重点解决的问题。
  其三,编辑更要经营自己的事业,并能够从这份工作中获得强烈的职业荣誉感。编辑不应该仅仅把这份工作当成生存的手段和吃饭的“饭碗”,它固然是一份工作,一项职业,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为之倾心的事业。“职业”和“事业”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职业”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依托其谋生的手段和媒介,但是“事业”有我们的梦想和追求,有我们的汗水、泪水、微笑和感动。我们可能会在“事业”中经历各种挫折,但是这个过程会让我们不断成长、成熟、发展和进步,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编辑只有把编辑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才能真心地热爱和专研这份工作,才能在工作中体现主人翁意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成就完美的人生。
  (陈国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注释:
  ① 季羡林.序∥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朱德熙选集[Z].长 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佟群英.漫谈编辑的职业幸福感[J].编辑之友,2011(5).
  [2]毛润政.新媒体时代编辑角色转型探析[J].编辑之友,2013(8).
  [3]曹海涛.论数字出版时代的“传受关系”与媒体责任[J].编辑之友,2012 (2).
  [4]于殿利.大时代呼唤大编辑[DB/OL].中国图书出版网,http://www.bkpcn. com/Web/ArticleShow.aspx?artid=111752&cateid=A24.
  [5]杨毅.数字出版的勃兴与中国出版业的转型升级[J].现代出版,2013(6).
  [6]顾翊.教育图书与教材的编辑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编辑学刊,2014(3).
  [7]孔庆萍.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业竞争优势的培育[J].编辑学刊,2014(3).
其他文献
“XX座的人善于思考”;“XX座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不离不弃,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品味相当高”;“固执可以说是XX座人最大的特质,他们不达目的绝不放手”……以上是网上对几种星座个性的解读。你是不是也觉得它们中的某一句与自己的性格十分相似?星座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人对它“死心塌地”?  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用一些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
被誉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的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科技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互动展示型科普博物馆。当年,赫鲁晓夫预定的访美行程中,芝加哥
摘要:现代知识资源开发具有知识存在规模化开发、知识表现融合化开发、知识授受微距化开发、知识发现瞬间化开发、知识学习互动化开发的特点。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知识资源开发产业作为对知识资源的大规模深度开发而成为必然。在此环境下,传统出版单位亟须解决体制和领导工作作风等问题,利用自身优势、合理形式,进行知识资源开发,扭转不利形势。  关键词:现代知识资源开发;传统出版社;困境;发展  自从人类发明文
近年来笔者在编辑年鉴、志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此类图书典型的语言文字问题.笔者将其归纳总结,希望对年鉴、志书的编撰者和出版者有所借鉴和启发.
从体育院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现状入手,指出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紧迫性;从文化素质及业务素质两方面论述了学习的内容;最后提出了继续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基于数据分析的图书策划更接近市场,基于数据分析的图书营销也更为精准。图书编辑要强化利用数据的意识、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的技能、重视数据反馈。
1937年1月1日,就在大型综合性文摘刊物《文摘》创刊号面世的同一天,开明书店在《申报》上作了《月报》创刊与预定的广告。广告词是这么说的:"现代生活的诸方面,人类活动的诸形
结合交通运输与物流的不同特点和关系,提出交通运输融入现代物流的E推模式,即政府政策和区域经济推动物流服务理念提升、物流技术水平提高、物流文化意识增强等.在此模式下,
通过分析一般市场的基本功能和铁路业的市场功能挖掘,提出铁路业软市场的构建思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子化市场,将铁路业从运输提供商模式转向协作式交易合作伙伴模式,在结
通过期刊媒介360方案,美国期刊协会将期刊的受众数量拓展为多媒体发行渠道下受众数量的总和,来全面衡量与呈现传统期刊多渠道发行环境下的综合传播影响力及发展态势。我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