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蚕宝宝安全回家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22颗返回式卫星上搭载的太空蚕,在太空遨游了18天后,于9月18日在北京航天城“走”出了卫星返回舱,安全“回家”,表明由我国学生设计的太空科学实验——“蚕在太空中吐丝结茧”取得成功。这是我国卫星首次成功搭载青少年生物实验。
  太空蚕遨游宇宙18天
  此次交付的“太空蚕”于北京时间8月29日16时45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进入太空。9月16日11时28分,返回式卫星在四川省中部安全返回。
  


  “卫星完成主要任务的同时,还有搭载其他实验的能力。但是实现搭载青少年的实验在我国还属首次。”第22颗返回式卫星总师唐伯昶说,“此次搭载蚕宝宝的成功,进一步说明我国返回式卫星设计先进、平台可靠,具有很高的微重力水平,可以承担更多的搭载实验项目。同学们如果能从小就参与同卫星、飞船有关的科学实验,对于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是中国科学进步的体现。”
  生物舱营造太空蚕之家
  “18天前我们亲自送走这些蚕宝宝,今天终于安全回到地球,我们真的太激动了。”当郑元超和曹佳云两位同学从唐伯昶手中接过青少年太空生物舱时,情不自禁地同时把小脸紧紧贴了上去。
  装载着“蚕在太空中吐丝结茧”实验项目的装置叫青少年太空生物舱,是蚕宝宝在太空中的“家”。这是一个圆柱形银灰色铝质容器,直径20厘米、高18厘米。舱内温度湿度恒定,为方便试验,密封舱被分成了4个“小房间”。里面的12条“太空蚕”原籍江苏镇江蚕研究所,在经过对品种、年龄等严格挑选后组成了这个“太空旅行团”,其中包括两公两母的4条即将吐丝的熟蚕和8只蚕茧,另外还有大量蚕卵。在18天太空旅行中,全靠“青少年太空生物舱”为其提供通风、照明、摄像和温控系统。
  


  这个小小容器在天上发挥的作用很大。蚕宝宝的这个“太空之家”里面什么都有,比如供蚕宝宝呼吸的氧气系统、生活的食料等,还有安在不同位置的两架微型摄像头,随时记录它们的一举一动。曹佳云说:“这些小宝宝在太空经历了不平凡的日子,最终能安然无恙地回来,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珍贵的实验数据。”
  实验曾搭乘美航天飞机
  美国航宇局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太空探索,1997年美国向全世界的小朋友征集航天飞机搭载试验方案,北京景山学校李桃桃同学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的实验方案被美国航宇局选中。实验主要包括六项内容,其目的是研究蚕卵、蚕幼虫和成虫等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循环现象。该项目于2003年1月搭载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遗憾的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时解体失事,该项目有效数据全部丢失。
  


  此后北京景山学校和参与实验的学生都希望,美国航天飞机未完成的实验能在中国自己的航天器上完成。
  航天人圆了孩子的太空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得知此事后,立即表示一定支持景山学校学生的太空梦想:“用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卫星把孩子们的实验完成,实现他们空间科学探索的美好愿望。”
  为了尽快圆学生们的太空梦,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决定,在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实验卫星上免费搭载该实验项目,张庆伟总经理还写信鼓励学生们积极投身科技活动,并热情邀请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亲临发射现场观看卫星发射。
  实验项目课题组成员陈思邈忘不了方案被批准后的那段经历和激动的心情:“这次实验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什么是科学研究,让我们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更让我们学到了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应有的严谨作风。”
  太空蚕实验还要继续
  据学生实验的负责人之一、景山学校的姜志老师表示,在过去的18天太空旅行中,蚕宝宝进食、运动、产卵等等生活情况都被青少年太空生物舱中的摄像机仔细记录着。在太空蚕返回地面一星期后,经过氧气检测,太空蚕将走出这个“太空家”,接受DNA等方面的测试,与留在地面的一组蚕宝宝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在失重等太空环境下,蚕宝宝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有关专家称,作为已有五千多年养蚕历史的蚕的故乡,实验不仅对于更好地开发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这个实验不仅对于更好地开发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思维、追求真理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探测卫星成功返回地面
  北京时间9月16日11时28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圆满完成预定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地在四川省中部预定区域安全返回。
  这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于8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运行期间星上仪器工作正常,完成了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等多项科学试验任务。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这颗卫星实施了连续18天的测控管理,保证了卫星的安全返回。
  空中、地面搜索人员在卫星回收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对卫星返回舱进行了回收,现场专家对卫星进行技术处置后,移交给卫星研制部门。
  自1975年11月29日成功回收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以来,我国返回式卫星测控回收技术逐步完善,轨道控制和返回落点计算能力日臻成熟,目前,回收成功率保持世界前列。
其他文献
有问有答    问:1.每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白天最长,温度也应最高。而实际上最热的时间却是夏至过后的“三伏”天,这是太阳热能在地球积累的原因,还是地球近日点的原因?如是后者,地球每年有两次近日的机会,那么地球上每年应有两次夏天对吗?  2.太阳是球形的,引力应该是均衡的,地球应以圆轨道绕日运行,为何是椭圆的?  3.大多数农历上记载“三伏”天是40天,可有的却是30天,如1991
期刊
“快讯”AM2新一代国内通信卫星由俄卫星通信公司经营,将定点在东经80度的静止轨道位置上,覆盖俄全境、中国部分地区、印度北部、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和印尼北部,为政府和商业用户提供服务。俄政府将用其进行总统移动通信和官方广播,而其它用户可用其开展数字广播、电话、电视会议、数据网络和宽带互联网接入等业务。卫星结构部分由俄应用力学联合体制造,法国阿尔卡特公司提供通信有效载荷,包括16台C波段和12台Ku
期刊
美国航宇局设想中的新一代载人飞船    诺斯罗普·格鲁曼和波音公司设计的飞行器    月球勘测轨道器    飞船乘员舱将用降落伞降落到地面上    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负责将登月舱和飞离地球级发射到地球轨道上    飞船乘员舱底部有很厚的气垫,能大大降低着陆冲击力,保证乘员舱使用10次以上    降落在月面上的登月舱    三天的时间够一个人旅行多远?也许你会说足够到达数千千米之外的陌生国度,也许你
期刊
展馆设计采用一块卷起来的壁材,产生无限延伸的感觉。外墙考虑到保护自然环境,预定使用岩石以及塑料瓶、植物等作为材料    由兼具高度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机器人wakamaru为观众做介绍,把您带到“万一月亮没有了”的世界里      IFX剧场是六柱形的房间    影片中的一桢:在“万一月亮没有了”的世界里    分区规划展馆分为等候区、前区、中央区(IFX剧场)、后区,通过各个区传达故事性很强的地球环
期刊
3月11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宙神5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国际移动卫星”4F1通信卫星。卫星被送入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此次发射使用的是洛马公司的宇宙神5/431型火箭,采用4米直径整流罩、3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单发半人马座上面级。宇宙神5已发射5次,其中3次带固体助推器。这是1993年以来宇宙神系列火箭连续第76次发射成功。“国际移动卫星”4F1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通信卫星之一,也是宇宙神火
期刊
海射公司的天顶3SL火箭2月28日(格林尼治时间3月1日)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了XM卫星无线电公司的XM-3卫星。卫星被送入静止转移轨道。XM-3针对2001年发射的前两颗XM卫星存在的发电能力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问题进行了设计修改。制造商波音卫星系统公司取消了有问题的硬件,并加长了两个太阳能帆板。XM卫星向车用和便携式收音机传送数字广播节目,有67个无广告音乐频道、60多个体育频道以及儿童和娱乐等
期刊
印象深刻的撞击    上面这张高品质图像显示了火星探测器机遇号的挡热板撞击火星的地点。这是一张近乎真彩的组合图片,是由全景相机拍摄的。  机遇号在第330个火星日(2004年12月28日)拍摄了这一组合图片,就在它抵达挡热板撞击位置后不久。撞击发生于2004年1月24日,位于耐力撞击坑南方。图片左侧挡热板的主要部分翻转了过来,露出了金属绝缘层,在阳光中闪烁。这块主要的碎片约有1米高,距离探测器13
期刊
在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向土卫六释放惠更斯子探测器的同时,这个人类迄今为止发射的最大最重的深空探测器也在不停地拓展自己的视野,为科学家们带来一幅幅令人惊奇的画面。    漂浮的土卫一    在这张真彩色照片中,土卫一漂浮在自己的轨道上,其背景是蔚蓝色的土星北纬地区。长长的暗线是土星环在大气上投下的影子。  土星北半球目前相对无云,阳光在大气中要经过漫长的路径。这使得阳光在短波(蓝光)波长被散射,导致北
期刊
欧洲“冷星”坠入北冰洋  10月8日,由于火箭第二级未能与上面级分离,导致用于研究地球极地冰盖变化状况的欧洲“冷星”(Cryosat)坠落在北极附近的北冰洋中。“冷星”由俄呼啸号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升空。该火箭由SS-19导弹改装而成。这是呼啸号火箭的第六次商业发射。前五次均获成功。目前还不清楚这次失败是否会影响12月份用呼啸号发射一颗韩国科学卫星的计划。有关方面将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预
期刊
巴西航天员最早明春飞天  据俄媒体报道,日前巴西与俄罗斯达成了一项最早于明年4月份用联盟飞船把巴西航天员马科斯·旁特斯送上太空的临时协议。实质性合同有可能将于10月底巴西总统访俄时签署。一俟合同正式生效,旁特斯将赴莫斯科郊外的星城接受乘联盟号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的各种训练。巴西航天员曾于2002年在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接受过航天员的培训。   (江山)    俄考虑从库鲁发射新型飞船  俄罗斯航天局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