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对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iah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对其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间,并根据入院的先后时间分成各有34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结果(P<0.05),实验组较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上看,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上看,对比结果则显示(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脑外伤;生活质量;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109
  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通常因高空坠落、外力撞击等因素导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患者多数伴有偏瘫、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情况,对脑部组织的损伤较大,危害生命安全。3个月是运动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在该阶段加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致残率,有研究学者指出[1],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8例,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并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时间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中共有34例患者,其中包括14名女性,20名男性,年龄范围:30岁-66岁,平均年龄为(54.73±2.11)岁;其中有13名为交通事故伤、12名为意外坠落伤、9名为暴力打击伤;实验组中共有患者34例,其中包括15名女性,19名男性,年龄范围:29岁-67岁,平均年龄为(54.55±2.32)歲;其中有14名为交通事故伤、13名为意外坠落伤、7名为暴力打击伤.
  上述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加强巡视、心理疏导,所有的流程保证无菌操作。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运动训练:长期保证卧床休息,减少运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如意识恢复后,且生命体征无异常,则需要开始床上运动,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训练的必要性,提升依从度;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体位的摆放以及转换技巧,避免压疮,并监督患者进行肢体肌肉按摩,促进血液流通[2],辅以肢体内旋、屈伸、外展等,结合患者的实际耐受性,制定运动量和运动时间,术后1W展开坐立、站立等训练,提高平衡能力,待下肢肌力恢复后,可以进行抬腿、翘膝等抗阻力训练,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行走,逐渐过渡至独立步行、上下楼梯训练,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纠正患者错误的训练方式(2)自我护理训练:协助患者完成穿衣、如厕、吃饭、洗漱等行为,并叮嘱家属给予鼓励和支持,逐渐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3)社会活动训练:叮嘱患者多与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3],神经损伤较为严重者,可以指导其联系就餐和购物等,刺激神经,增强记忆力(4)语言功能训练:播放音频以及电视节目,促进患者的中枢神经,并以问答的形式,促进患者发音,逐渐恢复语言能力。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采取FMA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分值越高越好。
  生活质量评分:采取SF-36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分值越高越好。
  2  结果
  2.1运动功能评分
  如下表1所示,从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结果(P<0.05),实验组较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生活质量评分
  如下表2所示,从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上看,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上看,对比结果则显示(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3  讨论
  脑外伤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发病突然,病情危害较重,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因此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还需要强调患者的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保障生活质量。对于脑外伤患者来讲,尽早训练对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4],而且康复训练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训练前,需要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的耐受性,从被动训练为始,逐渐过渡至主动训练[5],从局部训练逐渐过渡至全身运动,通过长期的运动方式来促进肌力的恢复,改善运动功能,并且也使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感受到身体的改善,逐渐提升信心,提高依从性。
  综上所述,脑外伤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可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改善运动功能,在临床上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强,王锦霞.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外伤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 39(21):4002-4005.
  [2]周金珠.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ADL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10(24):99-101.
  [3]陈晓晔.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观察[J].医药前沿2020年10卷9期, 189-190页,2020.
  [4]郁华芳.康复训练对恢复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护理[J].母婴世界, 2019, 000(009):298.
  [5]张晓英.渐进式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 2020, 36(14):121-12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居家护理模式干预对社区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用我社区2016年1月-2021年3月管理的肺結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不同管理模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予以居家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干预组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规律生活、情绪控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1月医院产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20例,根据数字表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施于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于优质护理,每组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降低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方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新生儿窒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时段内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共80例,以随机抽签法纳入常规组(40例)、个性组(4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化护理,个性组使用个体化护理,比较患儿总有效率、血糖异常事件发生率。结果:个性组患儿总有效率(100.00%)高于常规组(85.00%)、低血糖发生率(2.50%)低于常规组(17.50%)、高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门诊护理服务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2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人性化管理后,研究组护理质量有显著提升,且在此情况下患者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主要接受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在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胃癌根治术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42%,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按研究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預,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
期刊
【摘要】目的: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探究康复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效果以及对其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选取例数:64例;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各组人数:32例;组别以及实施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护理干预临床效果以及两组的差异性。结果:肢体功能障碍评分对比结果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急诊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急诊监护病房ICU的2019年8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的78例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对照K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优质U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回顾分析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优质U组ICU入住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术中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的患者47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对其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此次研究的47例患者,手术用时最短3.8小时,最长11.6小时,平均(5.36±0.11)小时;皮瓣类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前臂皮瓣以及髂骨肌皮瓣;此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和门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176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门诊护理,对两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判断其护理疗效。结果:年龄、性别、遗传和体温均是小儿高热惊厥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惊厥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