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怎样继承和传播汉语,保持汉语独特的魅力,是每一位国人特别是担负传承任务的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使命。而语言的传承又离不开语法的指导,只有掌握了语法,学语言、教语言才会有章可循,运用语言才会正确规范。然而,中学语文教材几经改革,语法内容基本从教材中消失。学校不教语法,学生不学语法,造成语言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造成的不良影响流毒深远。因此,复归语法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改语法教学学科教学规范使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已近两年了,广大一线教师渴望回归到教材中的语法,却仍然在“淡化”,尘封已久的语法教学似乎根本没有回归的迹象。
  而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稍微留心一点,就会发现,即便是央视主持人也常常犯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寻常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大量的语病不仅出现在学生作文中,而且出现在我们的报刊、书籍、影视屏幕上。在广播中,同样普遍存在着语句不顺、文理不通的现象。看来,不懂语法、不学语法流毒深远。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要加强“纯洁祖国语言”的宣传教育,以引起各方面,特别是宣传教育部门的注意;另一方面要普遍加强语文学习,其中包括语法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语文修养,从而使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更好地为我们交流思想服务。
  
  一、语法是什么?语法的作用又是什么?
  
  语法就是词的变化规律和组词造句的规律,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更科学。我们说话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律的,只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按汉语规律学会了说话,现在脱口而出不觉得罢了。我们在交际过程中,说话双方,实际上都是按一定的说话规律在说,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按一定的说话规则在听,在理解对方所说的话。如果有人不按汉语规律说话,别人就听不懂。譬如说,“养一只小狗”、“小狗养一只”,这两种说法,凡懂汉语的人都会领会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符合汉语规律的;可是,如果有人说“一养小狗只”、“只小狗养一”,就让人不知所云了,因为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汉语表达规律。从未学过语法的人,学会了说话后,也能利用汉语交流,并能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但是,如果他们学习了语法,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他们就可以自觉地避免语法错误,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符合汉语的习惯。现在人们学习英语、日语,要研究它们的语法,那么学习本民族语言,就可以不学语法,只凭语感和语言习惯办事吗?
  “正是有了语法,语言才有可能赋予人的思想以物质的外壳”。斯大林认为只有有了语法,用语法支配了词的组合之后,才能使语言具有条理性,才能把人的思想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与听话人实现思想交流,语言也才能起到交际的作用。可见,语法在语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语法缺失带来的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组合规则。要想尽快掌握一种语言,熟练地运用该语言,学习语法将会事半功倍。因此,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教语法,学生也迫切需要学语法。语文教师不熟悉语法或不教语法而能把语文这门课教好是不可思议的。拿英语来说,现在各中学的英语教学基本上讲的都是语法,考的也大都是语法。试想如果英语不教语法,那它还有什么内容可教?走进书店,各种英语语法书籍随处可见,但你能找到一本汉语语法书吗?由于书店里买不到汉语语法书籍,中学语文又不教或不考语法,致使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还是不能规范地使用汉语。因此,我认为不教语法不考语法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误区。这个误区造成的弊端如下:
  
  (一)淡化语法,不利于文言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不仅是因为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例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对我们整个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
  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就是理解,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文意。而作者在表情达意时,并不是孤立地运用某个词、某个句子,他总是将一个个的词语搭配起来组成句子,又将一个个句子连缀起来成段成篇。因此,我们在理解某个词、某个句子的意义时,也就可以——而且应该,跳出该词、该句,着眼于句子、句群,通过对词的组合,对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词义、理解句义。如何分析古汉语中的词组和句子结构,还是要靠语法。语法是学习古汉语的前提,更是阅读古文言的工具。因为我们对古文言的阅读和研究分析,都是以现代汉语语法为参照,甚至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概念,都是按照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特点命名的。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很多涉及到语法知识,如涉及到句子成分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句中的“之”的用法意义,到底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结构助词,还是作结构助词“的”,必须借助现代汉语中句子基本成分知识来解决。如果学生具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能准确把握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宾语同修饰语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区分起来就不难了。用在主语同谓语两部分之间不需要解释的,就应当属于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主谓句为主谓短语,再充当某一句子的句子成分。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就应当属于结构助词“的”。如果没有句子成分知识,是根本无法判断的。还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没有一定的汉语语法基础,更是无法理解。没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作前提,要教好文言语法,恐怕是不可能的。
  
  (二)不利于现代文教学
  1.不利于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不可否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选入课本的文章都要求学生能读懂,掌握其精神实质。而对于课文实质的把握又离不开各种汉语语法知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么一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由于这一复杂长句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多,枝繁叶茂,粗略一看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句子的主要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用简缩的方法,去枝叶,找主干。同学们经过分析找到了这个句子的主干:“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其余都是依附于这个主干的枝叶,起修饰和说明作用的。找到了这个主干,我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即这个复杂长句)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全文的中心是赞颂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文中具体论述了马克思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和实践上的光辉业绩。理论上写了三个方面的“发现”,而这一长句则是理论上的第一个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样,抓住了这一长句的主干,就帮助学生理清了全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认识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抓住主干以后,又须回过头来清理枝叶。繁茂的枝叶是为了更准确、更丰满、更生动地表现主干的思想内容的。我启发学生弄清“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这一比喻是修饰主干中“发现”一词的状语,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状语的提前,则对意义的伟大更进一步起了强调作用。这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的这一发现,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大飞跃,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无限广阔的前景。“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是插说部分,对上文“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作补充说明。而冒号以后的文字,则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突出了对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内容上的具体阐述。这样一分析,学生对这一句子的意思就会一目了然,否则就很难准确地领会其主要意思。所以就这个句子而言,词组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2.不利于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实际上,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准。而目前我国中学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辞不在意,病句多,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得较少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的”“地”“得”不分。如果句子成分学得较好,就应知道“的”字前的成分是起限制作用的,它后面一般跟名词或代词;“地”字前的成分是起修饰作用的,它后面一般跟动词和形容词;“得”后面一般是附补充说明的内容,在语法上常是补语的标志。事实上,许多学生甚至于成年人对这三个助词的用法都不甚明了。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啊!这些恐怕与不学语法,或语法学得少掌握得少不无关系。
  3.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由于学生很少懂语法,因此,在平时的说话、作文中常出现一些让人难以听懂、读懂的话,有的甚至滥造词语。他们写出来的句子也常常是成分不全,不是缺主语,就是缺宾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尤其是一些不合语法不合逻辑的广告用语铺天盖地,例如“老白金”产品的广告词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要收脑白金。这实际上是一个病句,因为它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既然不收礼,为何又要收脑白金呢?而且广告词也承认脑白金是礼物。看,这是多么不合逻辑的一句广告用语啊!像这样的广告用语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几乎随处可见。在歌词中,这样的问题也很多。这些现象加剧了学生各种语病的产生。
  4.不利于推广汉语和语法研究。大家知道,语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用,是为了人们更加方便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让人们更加准确、明白无误地进行交际。既然中学语文教学不教语法,学生又不考语法,那么研究语法的意义何在?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汉语语法的研究,也不利于汉语的普及,更谈不上发展现代汉语。可我们生在中国,活在中国,就不能不使用汉语,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她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结。
  5.不利于其他学科教学。谁都承认,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因为其他各门功课都要用汉语准确地表述出来。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数学试题都读不懂,你又怎能要求他学好数学?更谈不上让他将来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了。我常在报刊上看到,许多大学生连一封个人简历都写不好,这样素质的人又有哪个用人单位尤其是私人老板敢聘用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学不好汉语,又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即使是学习外语,也要先学好汉语,因为你要翻译,就离不开汉语,离不开规范的汉语。所以说,汉语学不好,第二语言的学习也会成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规范地使用汉语,中学语文应尽快复归汉语语法的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注重诵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辅以写作训练,又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对文本的解读由浅入深,从而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外在的语言到内在的人物精神品质的把握的目标。  【关键词】诵读 语感 写作 联想想象能力 人物精神品质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授《赤壁赋》时强化诵读,从节奏到情感,让诵读贯穿文言文阅读鉴赏的全过程: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字典词典默读文本,疏通大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不丹  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毗邻。虽然与中国还未建交,但中不始终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不丹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同南亚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当前,中不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仍存有大量空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探索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值得探究。一、不丹的高等教育发展概
《〈论语〉选读》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著作,我们学习的目标是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力求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关注现
缘起    我组李霞老师要在市骨干教师培训班讲授一节研讨课,最终选了《老王》这篇文章,于是伴随着李霞开课这个过程。我们组里便有了一次扎实的围绕《老王》一课的校本教研活动,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汇报我们这次活动的过程。    一、找来的资料又都丢下  李霞接到开课任务之后,我第一时间就在大组教研活动时说了这件事,组内老师一致认为一定要群策群力,出色地完成此次任务。  于是,组里老师有的上网查阅有关《老王
受访者简介:李子建, 现任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教育发展与终身学习教席;著作甚丰,亦是多份当地、地区及国际学术期刊(Teachers and Teach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等的执行编辑、编委或顾问;其研究范围包括课程与教学、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学校改进等。他积极推行教
【摘 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时间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学抒情的角度,对时间符号强化抒情的方式和效果,时间符号的传达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时间 抒情 手法     唐诗宋词的抒情方式,除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外,还有一种易被忽略的抒情手段——设置时间符号,把人、景、物置于放在流动的时空中,以时间的推进、跳跃、倒置、错位等方式关联画面,构筑意境,从而强化某种要着
【摘要】作文快乐教学有三个关键要素:自主是迈出快乐作文的第一步,自主要求写作的时间、空间、形式不受严格的约束,能给学生足够发挥的自由;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学生要从生活中寻找激情,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激情;成果展示是快乐的奥秘,教师应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展示成果,激励鼓舞其热情。  【关键词】快乐作文教学自主激情成果展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满天飞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文字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重
【摘 要】新课改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确定恰当的教学重点,捕捉最能启迪学生思考的要素,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其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于不动声色之中点拨方法,拓宽视野,培养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 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方式    2009年湖北省启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一
【摘要】本文就李清照词作主题进行解读,揭示“愁”是其作品的最重要的主题,并从三个方面论述“愁”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即用“愁”作词眼,巧选意象体现愁,善用联想和想像表现愁。  【关键词】愁;主题解读;李清照词作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是词作,《漱玉词》所收70多首词作,几乎篇篇佳美。李清照词作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美满生活,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以
【摘 要】诗歌的外在形式带有时代的烙印,与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创作主体的创作特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形式美的人文内涵。本文从美学的视角,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美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例,通过对诗歌的色彩、句式、押韵、节奏等外在形式的分析,探讨诗歌的形式所蕴涵的深厚韵味。  【关键词】形式美 色彩 句式 韵律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形式美是指色、形、声等在整齐一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