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手段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它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课堂教学目标的分类也就是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必完全照搬国外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可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层次。现在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我国比较通行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教学目标层次分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也对这些层次的含义做了说明,但在教学在确定和陈述教学目标时还需更加具体。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由备课开始,自始自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定向,指明教学活动的方向。其定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在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比如,关于“函数的奇偶性”,若教学目标是“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而具体要求却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即不同的学习结果):①能判断一些常见涵数的奇偶性;②能抓住函数的奇偶性对定义域的特殊要求;③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问题。对上述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会有所不同。又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和代数的教学,教学内容属于不同类型,教学目标的差异很大,教师的教学策略也是不相同的。
2)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他们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应有什么变化。学生有了学习目标的指引,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将要达到的目标上。比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有一项目标是“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教师明确指出这一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重要性,学生就会重视有关步骤知识的学习,并有意识地掌握好书写格式及步骤。
3)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教学评价中,不论是对学生的学还是对教师的教,评价其质量高低的标准只有一个,即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人们往往很重视应用现代化的媒体技術,但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目标。否则,尽管课上得很“热闹”,而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并没有发生应有的变化,也不能认为是上得成功的课。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像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定积分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可以用计算机来演示,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使用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益。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又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手段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它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课堂教学目标的分类也就是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必完全照搬国外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可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层次。现在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我国比较通行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教学目标层次分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也对这些层次的含义做了说明,但在教学在确定和陈述教学目标时还需更加具体。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由备课开始,自始自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定向,指明教学活动的方向。其定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在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比如,关于“函数的奇偶性”,若教学目标是“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而具体要求却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即不同的学习结果):①能判断一些常见涵数的奇偶性;②能抓住函数的奇偶性对定义域的特殊要求;③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问题。对上述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会有所不同。又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和代数的教学,教学内容属于不同类型,教学目标的差异很大,教师的教学策略也是不相同的。
2)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他们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应有什么变化。学生有了学习目标的指引,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将要达到的目标上。比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有一项目标是“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教师明确指出这一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重要性,学生就会重视有关步骤知识的学习,并有意识地掌握好书写格式及步骤。
3)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教学评价中,不论是对学生的学还是对教师的教,评价其质量高低的标准只有一个,即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人们往往很重视应用现代化的媒体技術,但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目标。否则,尽管课上得很“热闹”,而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并没有发生应有的变化,也不能认为是上得成功的课。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像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定积分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可以用计算机来演示,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使用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益。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又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