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来源 :商展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衍生品是虚拟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金融创新的产物。金融衍生品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诞生的,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不确定因素不断加大,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金融风险亟需各类金融工具,随即金融衍生品在此形势下诞生。本文对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的论述,首先提出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特性;其次从七个方面指出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最后从不断加大股权类期权的发展力度、适时地调整和拓展其他金融期货产品、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在国内发展的重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金融衍生品;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市场利率;金融期货产品
  本文索引:关艺.<标题>[J].商展经济,2021(16):-000.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6.21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手段,是和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并且会随着金融产品的价格和数值变动而产生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有着较强的跨期性、杠杆性、联动性、高风险性,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发展初期便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一直持续到次贷危机的发生,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所受影响十分严重。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金融业所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而金融衍生品市场也是从初期的蓬勃发展跌落到了谷底,在次贷危机事件发生后,分析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被大众所广泛接受。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金融衍生品市场也逐渐回归发展,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特性
  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将其理解为衍生金融工具,其是建立在原生性金融商品即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在一般情况下,其变现为一些合约,而合约的价值由交易的金融资产价格所决定。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交易中有防范风险以及套期保值的作用,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也在逐渐增多。与传统的金融产品相比较而言,金融衍生品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即虚拟性、高风险性、契约性等。国际金融衍生品在初期兴起阶段,其市场规模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创新形式非常明显,金融衍生品种层出不穷,其中以CDS为一大亮点,另外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中,也有不同的机构不断加入到衍生产品的相关业务中,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次贷危机发生时,给金融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次贷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在慢慢回暖,而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更是以全新的面貌重新登上了舞台,其除了表现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交易率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渐明显外,同时也具有品种不断丰富、投资者队伍不断庞大的特点。其中金融衍生品品种不断丰富,即我国期货市场在很早以前就推出了白银、玻璃、焦煤、动力煤、石油沥青、铁矿石、原油等商品期货。2015年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期权合约,中国期权市场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另外,外汇期货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成熟中。在国际金融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金融潮流不断引领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金融衍生品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中逐步趋向完善。投资者队伍越来越庞大,即在2015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开放了境内期货市场投资者的限制,使得投资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2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次贷危机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而在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慢慢恢复,发展趋向平稳化,但在未来的发展中由于不稳定因素的存在,都会或多或少地给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而这种不稳定因素,将会影响到金融领域的发展,金融市场会产生动荡,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变得不稳定。在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回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我国更应该抓准时机,精确掌握发展态势,以不断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以下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2.1 美元将会持续贬值
  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国际金融市场一向都是以美元为主导地位,而美元的整体政策发展将会持续贬值的状态。美元的贬值也成为全球调整汇率的基点和价格基础的重要指标。对国际石油以及黄金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石油价格又与大宗商品的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从几方面共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2.2 股市涨跌不一,分化严重
  目前,全球股票市场增涨趋势明显,在未来的发展中股票市场将会面临结构调整和增量发展的问题,结构调整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无论是从投资人,还是从产品自身方面,全球股票市场涨跌难定,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且分化也越来越严重。
  2.3 市场利率发展方向较难确定
  市场利率发展较难实现统一,全球利率的变化幅度较大,而其中美联储对利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由于欧洲央行不加息,使得利率发展方向很难一致。而其他国家的利率发展主要以美元利率为主,加之金融环境以及汇率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确定市场利率的发展方向,使利率选择变得难上加难。
  2.4 黄金价格上涨趋势不变
  黄金价格是以国际发展态势进行相应的调整,而目前发展态势主要是投资,这是黄金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另外,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这也为黄金价格的上涨提供了空間,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黄金价格上涨的趋势将会持续。与此同时,由于黄金价格上涨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技术的调整,在短期内会影响黄金价格,但是这种影响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从长远来看,黄金价格将会持续上涨。   2.5 协调银行市场难度加大,银行具有明显的分化
  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国际银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而此种情况下银行在抉择上会更加严谨。银行利润的降低以及内部的裁员问题,这些都是造成银行处境艰难的重要方面。这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可以将局面转向对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2.6 产品和期限结构分化明显
  次贷危机后,不同衍生品的发展有其不同的发展趋势,其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有在次贷危机后迅速回暖的,短期内就能达到危机爆发前的顶峰;有走下滑路线后,逐渐回升的;也有与危机爆发前最高值有着很大差距的CDS类衍生品,这种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即为市场地位变化所导致。
  受次贷危机后的发展趋势影响,利率类衍生品依旧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方面占据优势,外汇类衍生品则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占比有所提升,至于CDS类和其他类衍生品市场规模占比则有所下降。
  不同衍生品类的市场规模差距比危机爆发前甚至更大,且出现了分层的现象。同时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期限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主要以短期化特征较明显。
  2.7 总体风险敞口降低
  次贷危机爆发前期,各个国家缺乏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所以总体风险敞口也在无形中扩大。而在次贷危机以后,各个国家加强了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监督力度无形中加大,相关的监管体系也进行了完善,因此总体风险敞口也在走低,且下降趋势将会保持持续状态。
  3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应对措施
  结合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市场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
  3.1 不断加大股权类期权的发展力度
  在国际金融衍生品中,股权类期权是其中的一种产品形式,其已经在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期权交易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在此情况下,我国应该不断加大股权类期权的发展力度,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取其精髓部分为我所用,明确主流交易产品,并加大发展的力度。
  3.2 适时调整和拓展其他金融期货产品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艰辛,但是其发展也逐渐趋向完善,正在向着良好的方向有序地发展,而金融期货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我国要适时地对金融期货产品进行调整,并不断拓展其他形式的金融期货产品。而人民币外汇期货,能够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另外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从而把握汇率的定价权。
  3.3 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在国内发展的重视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是以中国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为主导的,创立了利率、汇率和信用等一些相关的衍生品市场。中国证券业协会早先已经发布了一些证券公司的交易规则,且股权类市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不够理想,基本处于止步状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要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金融市场的经验,同时还要关注新兴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探索其发展模式,借鉴其发展经验,找寻推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成熟的市场条件、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等,只要符合这些条件,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大门随时打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将会再攀高峰。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之下,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我国要抓住机遇,并不断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强化风险防范管理,建立并不断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保守自封地发展场内交易,要不断坚持积极发展场外市场,并在发展中兼顾对风险的防范,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管涛.人民币急升行情得到遏制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仍有紧迫性[N].第一财经日报,2021-06-07(A12).
  吴琼.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正确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以“原油宝”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4):43-46.
  冷媛,辜炜德.澳大利亚电力金融市场运营机制及对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力,2021,54(6):36-43,61.
  李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利率风险度量研究——基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J].西部金融,2020(11):32-37.
  专题演讲:期货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改革开放与发展[J].债券,2020(10):35-36.
  完善债市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关于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基础建设的思考[J].金融世界,2020(10):59-61.
  杨光.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对其价值的影响——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J].浙江金融,2020(5):47-56.
  张敏.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服务三农精准扶贫——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模式探究[J].中国证券期货,2020 (2):28-33.
  石光.建设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的金融和商品衍生品市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4(3):1-8.
  张原野.投资者结构转型、金融衍生品市場规模与证券市场信息环境[D].济南:山东大学,2019.
  栾春旭.金融衍生品市场操纵行为的识别与规制——以国内证券市场首个ETF操纵交易案为例[J].福建金融,2019(11):64-69.
  Abstract: Financial derivatives are a manifestation of virtual capital and the produ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were born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and have experienced decades of development.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uncertain factors such as interest rates, exchange rates, and inflation rate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order to avoid financial risk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rgently needed various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then financial derivatives were born under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Firs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Secondly, it points out the new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from seven aspects.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has been proposed from three aspect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he development of equity options, adjusting and expanding other financial futures products in a timely manner, and strengthening the attention to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the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market.
  Keyword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rivatives;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rate of interest; financial futures products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夜间经济已成为全国各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这种风潮也正在影响我国二三线城市的夜生活。以镇江市为代表,本文分析了镇江的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镇江市的空间布局,研究发现镇江市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镇江市夜间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二三线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发展问题;市场商圈  本文索引:汪露,周洲,赵丹.<标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市场营销模式,一般来说,互联网营销模式指的就是互联网与营销模式的结合,看似简单的互联网技术,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互联网+”开启了信息大爆炸时代,也加快了各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本文针对“互联网+”的市场新营销模式展开讨论,分析了“互联网+”对行业发展、市场发展带来的便利,同时针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营销模式;营销创新;互联网时代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概述了网红、网红经济以及网红经济营销模式的内涵及形成;其次指出网红经济模式具备内容标签化、营销娱乐化、变现速度快的特征,同时具备粉丝效应、有冲击力的营销视频以及“接地气”的推广方式;最后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网红经济营销模式的应用策略,为发挥网红商业价值、提高产品品牌营销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网红经济;营销模式;特征;营销娱乐化  本文索引:李红梅.<标题>[J].商展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新常态,商业企业需要率先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趋势,进而带动商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并促进和引导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虽然商业流通经济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在此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找寻其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纠正。本文针对新常态背景下商业流通经济的转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期刊
摘 要:在过去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市场营销通常被看作为单纯的销售产品渠道,以及商品的销售手段,并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层面的定义。市场经济的到来,为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稳脚跟,就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营销策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活跃营销思维,创新营销方式。因此,本文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角度出发,就新经济背景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对企业
期刊
摘 要:“双线会展”是指“线下+线上”会展的双线融合,新疆会展业双线发展有电子商务突飞猛进和国家“互联网+”政策宏观背景的支持,同时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双线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疆会展的双线发展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致力于将现有传统会展活动进行升级改造;第二阶段,应结合新疆当前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将旅游产品、节事活动以及体育赛事等方面作为“双线会展”优先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新疆会
期刊
摘 要:市场细分作为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基石,学者们对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而深入。而对于市场细分方法的研究,也呈现出了多领域理论结合的趋势。本文将日益发展的模糊数学理论引入市场细分,区别于以往学者采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市场细分的方法,从初始聚类样本的选择上,采用多因素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进行划分,并从霍华德-谢思模式的角度,以消费者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层面的特征对样本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实现对市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与南亚文化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中国与南亚双边文化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果显示,中国与南亚文化贸易的竞争性较弱,文化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与南亚的文化贸易互补性不断加强,但双边贸易的进出口匹配度仍不高。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构建多层次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双边文化创意产业链,加强双边文化贸易制度安排,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在知识社会创新2.0的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了“互联网+”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它作用于科技、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促进了我国一大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要明确开展跨境电商的意义,正确看待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当前,由于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和新冠疫情全球化延续,国际化投资退出成为中国企业日益关注的战略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国国际投资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国际投资退出的途径,为中国企业优化国际投资政策、规避国际化经营风险提供了决策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投资;投资退出  本文索引:李涛涛,李娅.“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投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