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称呼学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ddK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我认真地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一些著作,也在网上登陆了他的博客。他的一个教育艺术理念就是:尤为注重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对学生的称呼。最令我难忘的是,李老师称呼学生时的高超“艺术”。
  李老师在与学生的书信交流中,开始的称呼都是亲切地称呼学生的名字,如:在给雷雨龙同学的一封信中他对雷雨龙同学的称呼是雨龙同学;落款总是你的朋友:李镇西。一句看似不经意的称呼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交流的心。它所带来的效果是超乎想象的。
  我也曾观看过一位全国特级教师讲的《故乡》示范课的录像片,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位老师称呼学生时的高超“艺术”。比如,当老师讲到闰土拿香炉和烛台这一情节时,他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香炉和烛台呀,它们是做什么用的?”一个同学举手回答说,他在福州的鼓山见过,那是用来敬香祭祀用的。老师以赞赏的口吻对那位同学说:“你真是见多识广啊!”后来,当老师再提问到这位同学时,他就这样说:“我们再请这位见多识广的同学来回答!”这位同学在老师赏识性的称呼下,发言非常踊跃,课堂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他给调动起来了。
  通过特定称谓对这位同学做出的激励性提问,无疑像三月里温煦的春风,催放了教室里满园的春色。同学们都异乎寻常的热烈而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他们争相举手抢答问题,而这位老师则成竹在胸、游刃有余地驾驭着整个课堂,在意犹未尽、余味悠长的回味中,这节课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终点。在此,我不得不佩服那位老师称谓学生的语言的艺术。我想:这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融洽,教学效果那么显著,这一定和他的这种科学的教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反之,我也见到过,且亲身经历过,有些教师这称呼学生不仅不注重细节,反而厉声厉色,让学生听而生畏,无形中产生了距离感,不利于师生的平等交流。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乐其道”。所以,在细节处更显真功夫。
  我说了这几个例子,无非是想要证明,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当代教师的楷模、我的教法老师的教学经验,无不给我们这些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以思想的启迪和行动的指南。
  社会生活很讲究人际交往,学生也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他们也需要沟通,也需要关爱,也需要情感,所以,对学生友好礼貌、平等相处就显得异常重要。而“称呼”是人际交往(师生交往)的起点,反映着人与人(师生)之间的关系,反映在教师的思想修养中。因此,礼貌得体的称呼语,不仅可以激发和控制学生情绪,而且还可以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进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艺术地使用“称谓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首先,教师称呼学生的语气语调,应随着教育教学的不同目的而变化。或温和(例如上课提问、生活交谈、讨论问题等);或严肃(例如批评学生);或激昂(例如赞赏学生)。但,不管你用哪种语气和学生说话,都应充满感情,充满关爱。让学生清楚地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要老师有关爱学生的真挚感情。
  其次,采取恰当的称呼形式也能增强“称呼语”的感情色彩,如我大学时的王桂玲老师只称呼学生的名,不称姓,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由此可见,特定称谓具有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称呼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直呼其姓名
  这种称呼方式应除了在一些正式场合使用外,一般场合应尽量较少使用。
  (二)仅叫名字(双字姓名除外)
  这种方式多用于上课提问、平时交往、个别谈心等场合,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雅称相呼
  有些同学有好听、文雅的绰号,如果你在一些娱乐、游戏等非教学场合对学生以绰号相称,你会让学生觉得:你们之间很平等、很亲切、很融洽。
  (四)称其专长
  可用学生的专长称呼学生,如“我们班的书法家”、“我们班的改病句大王”、“我们班的美术家”、“我们班的学习大王”、“我们班的成语大王”等。这些称呼,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起到激励先进、鼓舞后进的作用。
  然而,准确得体地使用特定称谓也需要注意:
  一、要注意对象、注意场合、注意情况。对什么同学,在什么情景下,使用什么样的特定称谓,老师都要仔细斟酌,才能有所取舍。
  二、特定称谓不可滥用。不经“心”的思考而使用特定称谓,还有可能引发学生自己不珍重特定称谓的现象。或其他同学恶意开玩笑的情况。因此要格外慎重。
  三、专长的称谓要适时变化。学生是发展的,固定的称谓也要适应变化的实际做出适宜的变化,才能让学生在保持一份新鲜感的心理作用下,使鼓起的学习信心长盛不衰。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摸索,才能日臻完善。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孩子,所以更应在细节之处做文章,如果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忽视了细节,那么教育也就成了千人一面的“填鸭”,毫无艺术可言,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与其在形式上着眼,不如细节之处见真情。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真情交流,让教育真正的为学生服务,让教育真正的深入人心。
  
  王丽巍,语文教师,现居吉林通化。本文编校:洪鸣
其他文献
“广义建筑学”是从地区实际需要出发,以全人类居住环境建设为依归的理论。要极取多学派、多学科的成果,来丰富、深化建筑学的内涵,重视物质因素与精神力量,以建设优美的居住
霞石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本工作以Na2O-Al2O3-SiO2系统为基础,制备出霞石微晶玻璃,并研究了基玻璃微晶化热处理过程对霞石微晶玻璃试样电阻率的影响,得到
小学是学生在学习阶段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门槛儿,孩子的心理特点表现在:个性差别大、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不强等。面对着一个班七十多名孩子的大班额教学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
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村民们长期在艰难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可是,和尚们用煮石头汤的方法,让村民们不知不觉地付出了很多,更明白了付出越多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创造性地将主人公日瓦戈所写的25首诗独立成章,置于篇尾,并与整部小说有机地融合。本文从中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五首诗,进行分析,以揭示这部长篇小说的多
人们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是虚无飘缈的,其无处不在.人类追求数学美,其实就是对数学真理的追求,这种追求将代代相传,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追求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将数学美充分的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诸如数字美、符号美、构图美等
一、设计理念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着眼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期望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因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策略时我注意实现三个转变: First
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钛纤维表面蒸镀一层厚约2.5μm的Y2O3涂层,用真空热压工艺制备钛纤维强化Ti-48Al-2Cr-2Nb钛铝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纤维强
此文阐述了五点:①绪论;②建筑的意义及定义;③建筑设计的过程;④建筑计划学;⑤结论。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ive points: 1 Introduction; 2 The significance and defi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国家对学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课时情况非常关注。2004年11月教育部下发的“教体艺[2004]10号”文件,及2007年5月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