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高糖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外泌体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的影响。

方法

酶消化法原代培养hUMSCs和hUVECs,传代扩增至第3代,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鉴定2种细胞表面标志物;收集培养的第3代hUMSCs无血清培养基,提取外泌体,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用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其表面标志物;体外培养第3代hUV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20 mmol/L)、外泌体+高糖组(20 mmol/L)、miR-22抑制剂(50 nmol/L)+高糖组(20 mmol/L),孵育24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hUVECs凋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系统中观察各组细胞的迁移功能,成血管实验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功能。

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hUMSCs的表面标志物CD105、CD73、CD90呈高表达;同时检测第3代hUVECs表面标志物CD309、CD31、CD34呈高表达,提示分离培养的hUMSCs和hUVE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s)特异性表型特征。外泌体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大小不一的球状膜性结构,且流式细胞仪检测CD63、CD105、CD73、CD90、CD44呈阳性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结果:对照组、高糖组、miR-22抑制剂+高糖组、外泌体+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9.0±1.6)%、(75.0±2.2)%、(66.0±1.8)%、(95.0±2.6)%,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miR-22抑制剂+高糖组细胞增殖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71,P<0.05;t=43.213, P<0.01),外泌体+高糖组细胞增殖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高糖组、miR-22抑制剂+高糖组、外泌体+高糖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4%、52.67%、45.92%、17.58%,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miR-22抑制剂+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56、-16.489,均P<0.01),外泌体+高糖组细胞凋亡率略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82,P>0.05)。Transwell系统中观察细胞的迁移功能:对照组、高糖组、miR-22抑制剂+高糖组、外泌体+高糖组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834.5个、295.8个、252.2个、779.5个,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miR-22抑制剂+高糖组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80、27.266,均P<0.01),外泌体+高糖组细胞迁移数量略有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5,P>0.05)。体外成管实验结果:对照组、高糖组、miR-22抑制剂+高糖组、外泌体+高糖组细胞成管数量分别为29.8个、13.3个、11.3个、29.6个,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miR-22抑制剂+高糖组细胞成管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30,P<0.05;t=10.671,P<0.01),外泌体+高糖组细胞成管数量略有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3,P>0.05)。

结论

hUMSCs外泌体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hUVECs的凋亡、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再生作用,为寻找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现状,为优化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便利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深圳、上海、南京、浙江、重庆地区6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320名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医护人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新生儿疼痛总体认知水平较高,正确率为(80.5 ± 18.1)%,但对新生儿疼痛感觉、疼痛减轻速度和镇痛剂使用方面认知准确率相对较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饮食知识对其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饮食管理知识问卷,调查苏州地区的334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饮食知识对其半年再入院率的影响。结果半年内"是""否"发生低血糖、糖尿病饮食知识得分与半年再入院率有关;较之无低血糖人群,有低血糖人群的半年再入院率较高(回归系数=1.276,P<0.01);糖尿病饮食知识得分越高,半年再住院率越高(回归系数=0.04
目的系统检索危重患儿肠内喂养方案相关研究,并提取喂养方案中相关元素。方法以危重患儿、肠内营养支持流程、肠内营养实践等为关键词,检索BIOSIS Previews、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2016年1月31日前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章基本信息、喂养元素、喂养效果评价指标、喂养方案主导者、喂养方案制定方法等数据。结果纳入3份历史对照研
目的探讨CT显示瘤体内无钙化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710例RB患儿中,初次就诊CT提示瘤体内无钙化的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诊断方法:眼球摘除患儿根据病理结果进行确诊;未行眼球摘除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Retcam机眼底检查结果、眼B超等辅助检查,并结合化疗后复查眼底和影像学检查出现明确肿瘤缩小进行诊
急性白血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包括原癌基因的转化、抑癌基因畸变、细胞凋亡受抑等。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染色体通过点突变、缺失、重排或基因扩增等方式,导致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结构变异,产生新的融合基因。这些基因中有些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的转录因子,当基因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了下游信号传递途径,导致细胞增殖增强、凋亡和/或分化障碍等,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
目的总结较大样本伴骨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初步分析伴骨转移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NB患儿发生骨转移的原因、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及改善患儿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初诊并系统治疗的伴骨转移的NB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NB患儿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标准均根据北京儿童医院-神经母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63(soluble CD163,sCD163)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膜性CD163(membrane-bound CD163,mCD163)表达对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nfection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IAHS)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单中心血友病A患儿抑制物累积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血友病A抑制物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顺序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专业门诊就诊≤20暴露日(exposure day,ED)的血友病A患儿资料,并自2012年11月起至2015年4月止对上述患儿进行连续性抑制物检测,了解其抑制物累积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8例患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类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严重血液病。目前对缺乏全相合同胞供者的AA患者,多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的免疫抑制治疗(IST),约1/3的患者IST无效,且IST存在一定临床风险,严重不良反应可致ATG治疗相关死亡。因此,有必要开展有关IST的疗效预测研究,为临床提供较为明确的疗效预测指标,使IST病例选择更为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现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MB)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有明确组织病理学亚型的MB患儿83例,回顾性分析其组织病理学亚型、发病时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复发及肿瘤复发部位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例(男53例,女30例)患儿中,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岁,69例(男44例、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