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畅想的空间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初为人师时,当然把这句话当成真理。作为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先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这是当时的理所当然的看法。第一次教《七根火柴》时,为了把课教好,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我反复钻研教材,又翻译一些资料,设计好几套方案,几次推敲终于确定讲课方案。先出示教学目标:①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②自然环境的烘托作用。
  上课伊始,我要求学生读两遍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挑出生僻字,安排思考问题完成第一个目标。
  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生1:卢进勇。生2:七根火柴。生3:草地。
  师:“线索是指贯穿全文的人、事物等,你们好好再想想。”
  生1:草地。生2:无名战士。
  师:“你们再想想,这个线索是人还是物?”
  学生在教师的急燥的情绪下显得有点紧张,开始小声的嘀咕,到底是人还是物呢?由于我把问题局限在“线索”这一点上,脱离教材牵制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思维的没有了信息源,凭空想象,忽视了教材的背景,使思维受到阻碍。我注意到学生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说:“同学们请看一看文题。”学生马上回答:“线索是七根火柴。”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我马上追问:“本文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学生一时又沉默了(这个问题问得太宽泛了),以至于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又问:“那你们想想什么叫故事情节?”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师:“很好,那么本文的这几个部分在哪呀?你们找一找吧!”学生开始看书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终于把故事情节找出来了。我又忙问:“那本文的线索和故事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马上回答:“贯穿全文。”师:“是‘贯穿’还是‘紧扣’?”生:“紧扣!”
  第一个目标终于完成了,下课铃也响了。这节内容不多,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现在看来,原因有三:①教师的角色没定好位,没有把学生当成这节课的主角。教师用自己的想当然的所谓“启发”式思维,结果恰恰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没发挥的畅想的余地。②没有处理好教材。教师把教材看懂了,而学生只看了两遍课文,就急忙应付教师的提问。③把理解感悟教材的意境,变成了寻找答案的智力游戏。
  第二次学习《七根火柴》时,我重新做了安排。课前做好铺垫,指导学生回顾有关长征的历史,印发了有关小说方面的常识、王愿坚小说的特点、长征时期小故事等信息源,创设了跟课文很贴近的“草地”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寻找新有关长征方面的信息。
  第一节课上课,我先让学生把自己搜集来的信息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其中有一个学生给全班讲了《粮食的故事》,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讨论:
  师:“如果我们饿了好多天忽然发现了粮食,我们会怎么样呢?”
  生:“赶快的用粮食做饭吃!”
  师:“那么,《粮食的故事》的主人公,为了粮食却失去了儿子,这不是有些离谱吗?”
  生1:“也不是,这得看是什么时候”。
  生2:“那得看是为了什么?”
  生3:“那不是长征时期嘛!”
  师:“为什么在长征时期为了粮食失去儿子就正常呢?”
  生1:“可能那时的人们都是无私的吧。”
  生2:“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你们再想一想,如果这事发生在今天,你会怎么看这件事呢?”
  生1:“现在不可能,现在不缺粮食。”
  生2:“若是说现在发生这事多可笑呀!”
  ……
  师:“这么说,故事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还有限定啊,这说明故事必须在什么环境下发生呢?”
  生1:“故事发生在典型的环境下!”
  生2:“要围绕什么事物才能发生。”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所围绕的这个事物就是故事的线索。同学们讨论一下《七根火柴》的线索是什么?”
  生:“七根火柴!”
  这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思维已进入到“长征中的草地里”了。于是,我决定趁热打铁,安排学生讨论:①主人公是卢进勇还是无名战士?②请你描述出主人公是在什么环境下出场的?③你试一试把这个故事换成是今天的环境,讲给大家听一听你的设想。
  学生们开始热烈的讨论,意见各不相同,有的认为主人公是卢进勇,有的认为是无各战士,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有个同学问我:“老师,你说说该怎样判断谁是主人公呢?”我看到学生们能够自己提出问题了,高兴之余,我卖了个关子:“这要看这两个人谁更能突出红军精神的高尚呢?”学生高兴了,马上回答:“当然是无名战士了!"”又有学生提出了疑问: “那卢进勇起什么作用呢?”“没有卢进勇,能显出无名战士吗?能发现火柴吗?”一个学生快速回答道。还有的同学说:“没有卢进勇就不能找到七根火柴,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被这七根火柴点燃了,“关于卢进勇在本小说中起倒什么作用,同学们再明确的叙述一下好吗?”我说。
  生1:“衬托了无名战士!”
  生2:“他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
  师:“起到这种作用的人或事,我们在以前学过的文章中遇到过没有?”
  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说:“《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
  师:“小弗郎士把故事从开始演到结束,那个故事发生在德国法西斯统治时期,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呢?”
  生:“红军长征时又潮又湿的草地里!”
  师:“如果把这个故事搬到今天的大商场里会怎样?”
  学生有的开始笑了:“那怎么成,如果在应有尽有的大商场中,卢进勇捏着被雨水打湿的青稞面舍不得吃,太滑稽了!”有的说:“无名战士拿着七根火柴郑重地交给卢进勇不太虚伪了吗?”我连忙问:“那你们说为什么人在草地那个环境就觉得合适呢?”学生抢着回答:"“典型的环境对主人公的形象起到烘托作用呗!”……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从他们自由的表达和自然的笑容中我捕捉到了教育的契机:那就是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教材当天空,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畅游在其中。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正确理解孔夫子说的那句话,不能简单的“传”道,而应该当一个引导学生“悟”道者,教师应该成为一只领头雁,一旦把学生领入美丽的天空中,学生的思维就会畅想无尽!
其他文献
新课改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通过一阶段的教学,作为一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深深地感觉到,新的课标,新的理论,新的教材,带来了不同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新课标、理念、标准已跟以往不同,注重学生情景投入,自主探索新的知识,内容的呈现,页面的设置都重视儿童的兴趣,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的有关的素材,体现时代气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欲
期刊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歌德也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
期刊
责任感也称责任心,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的一种复杂情感的体验。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社会有所奉献的意识。培养中学生责任感培养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的共同努力。各历史阶段社会责任感发展的特点有哪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封建社会责任感的特点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
期刊
【摘 要】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良好课堂气氛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文就从以下七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关键词】 营造 小学语文 教学气氛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心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
期刊
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
期刊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教学的真正含义便是尽可能地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智障儿童因其智力上的缺陷,导致生活技能相对较差,因此如何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走进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便显得更为重要。  1 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智障儿童因其智力残损程度、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其在性格、学习能力、生活认知能力、生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仅一个班级的十几个孩子,往往就差距甚远,他们或动手能
期刊
【摘 要】 在运动训练中通常包括有氧和无氧代谢两个过程,只不过供能比例不同,我们可根据有氧和无氧供能的比例来安排训练内容和选择训练方法,不同专项的训练计划中可以培养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应安排训练时间的百分比。由于对运动时机体有氧与无氧代谢的关系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将有氧和无氧代谢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所以造成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失衡。  【关键词】 有氧训练 无氧训练 整体结合  1 运动项目特
期刊
在上一学期进行的励志教育活动中,有两次成功的教育经历。我自认为效果较好,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并且分析了其中我认为应当注的细节。  案例一:主题:孩子,你得自己站起来  在班会课上,我让学生自愿上台展示手工制作。制作方法很简单,但对班里的孩子来说上台制作还是第一次。因此,我让同学们在上台之前先翻翻昨天的笔记。这时,大部分同学忙着查找笔记。我发现,前面第二排有一个扎蝴蝶结的小女孩,手里拿着笔记本,正
期刊
【摘 要】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关注度不断上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途径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效率 互动  追求高效课堂在课改的潮流中已应运而生,“轻负高效”成了实施素质教
期刊
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要自己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由于要求不明确,对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的结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检测,课堂上不能有效的运用预习的成果等,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以致于有些学生认为预习跟不预习差别不大,所以也就缺乏了预习的动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认真备好课;同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