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眼睛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候人们在夜晚仰望满天星斗和深邃天空的时候,曾经产生过许多美丽的遐想,并留下了不少美好的传说,人们多么希望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能使得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景物能近在眼前.望远镜的发明就是给了人们这只神奇的眼睛.
  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Lippershey),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了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小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伯希是望远镜的发明者.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自制了一个.1609年,伽利略首先将望远镜应用于观察天空.60年后,英国科学家牛顿以反射面镜(牛顿式望远镜)取代易产生色差的透镜式望远镜.之后,许多伟大的天文学家利用精心研究、改进设计的光学望远镜,不断地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星空新发现,也掀起一阵阵观测与科研的热潮.这些,大大地开拓了人类对自然景观视野,更带领人类走出文明黑暗的时代.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接近景物的凸形透镜或凹形反射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那块叫做目镜.远处景物的光源视作平行光,根据光学原理,平行光经过透镜或球面凹形反射镜便会聚焦在一点上,这就是焦点.焦点与物镜距离就是焦距.物镜把来自远处景物的光线在它的后面会聚成倒立缩小了的实像,相当于把远处景物一下子移近到成像的地方,而这景物的像又恰好落在目镜的前焦点处,这样对着目镜望去就好像拿放大镜看东西一样,可以看到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虚像,这样很远很远的景物在望远镜里看来就仿佛近在眼前一样,看得特别清楚.
  望远镜根据光学原理可分成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两大类.折射式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为开普勒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常见的有棱镜双筒望远镜,因为它镜筒短、视野大,携带方便,常用于军事和野外考察;反射式望远镜是用凹面镜作物镜用凸透镜作目镜的望远镜,可分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格雷果里望远镜、折轴望远镜几种类型,主要用于天文台观察天体,目前最大的反射镜口径已达6m,整个望远镜竟有十层楼房那么高!用它观察天体可达100亿光年(约94600亿千米)之外,可以看见的星星数目有几十亿颗之多!如今在太空轨道运行的哈勃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它上面的广角行星相机可拍摄到几十到上百个恒星照片,其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其观察能力等于从华盛顿看到1.6×107m外的悉尼的一只萤火虫.新一代的太空望远镜也在积极筹划研制中.
  


  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可是我们肉眼是看不到它们的,这就需要一副神奇的眼睛来看清微观世界!显微镜的发明就是给了人类这副神奇的眼睛.
  显微镜是一种使微小物体成放大虚像的透镜系统,是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仪器之一.最简单的显微镜为单显微镜,俗称放大镜.通常我们所说的显微镜是复显微镜的简称,用以观察极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为:将物体置于物镜焦点稍外,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目镜的焦点稍内处,再经过目镜折射产生放大虚像在人眼的明视距离处,如上图所示.
  显微镜自1666年问世以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显微镜的品种不断增加,结构和性能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根据不同的使用用途,光学显微镜可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10多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可以生产光学显微镜,牌名、种类繁杂,其中德国、日本等国制造的显微镜品质、数量占优势,但价格昂贵.一般显微镜的放大率最大约为800倍,如果选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必须在物体和物镜之间,充以折射率与透镜接近的油,这种镜头称为油浸镜头,利用油浸镜头可使放大倍数达2000倍.最近又发明一种激光断层共轭扫描显微镜,使得放大倍数大大地提高.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带给人类一双神奇的眼睛,也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非常巨大.没有光学显微镜的发明和各种新颖显微观测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没有天文望远镜及现代射电望远镜,就不可能有现代天文学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一、填空题(28分)    1.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一种透明物质表面时,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反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05°,则反射角为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度.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  3.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
期刊
有句诗说“坐地日行八万里”,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一天也能“行走”八万里。也许你会感到奇怪,明明是静止地坐在地球上,为什么能行走了八万里呢?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然,我们这里所说的“静止”是相对地球来说的。相对太阳而言,地球以463m/s的速度在自转,乘以一天的时间86400s,得到大约四万千米,即八万里,这就是“日行八万里”的由来。由此可见,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物体。其运动状态
期刊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需要对一些物体进行长度测量,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那么,从古代到现代尺到底经过了那些变迁,又有哪些故事呢?其实在尺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测量长度的。比如带一根绳子在身上,需要的时候就用它来比较长短。在古代,人体的某些部分,都是制定长度标准的重要依据。最早有记载的人为标准来自古埃及。埃及人曾用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制作了一根长度标尺。它的长度是法老的小臂(肘到中指)的距离
期刊
一、 知识精讲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课本上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 探究“模拟自然界中‘雨’的形成”.在两个锥形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在两个蒸发皿中分别装有少量冰块和开水(如图1所示),观察到图1甲中瓶口内出现“白雾”,而图1乙中却没有出现“白雾”,比较这一现象说明锥形瓶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蒸发皿,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发生液化现象,而遇到温度比较高的蒸发皿,
期刊
路甬祥——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慈溪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系统工程,主持开发研究了相应的CAD、CAT支撑系统.发表论文二百多篇,论著多部.    早年,上小学时,当时的“五爱”教育,党号召向科学技术进军等对他少年时代志趣和理想产生了深
期刊
一、 冰熔化实验    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杯中冰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块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按照课本装置进行冰熔化实验,用酒精灯给冰加热熔化,观察时发现当冰块才有少数熔化时,温度计示数已明显高于0℃,原因是烧杯在酒精灯火焰的辐射下温度偏高.不用酒精灯加热,直接在室温25℃的实验室做,使200g冰熔化,共用了2
期刊
一、 填空题(每空1分,计30分)  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分别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__________,真空__________,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________(选填“听不到”或“听得
期刊
为了用新课程理念解读初中物理教学,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决定推出《初中生世界·八年级物理版》,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新情况、新趋向以及一些值得注意的善遍性、规律性问题进行探讨,以顺应物理新课改的需要.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物理版》辟有重点辅导、难点辨析、疑点透视、思维之光、错误分析、试题讲析、解题指导、试题设计、冲刺全解、名人殿堂、名著选读、科普讲座、问题讨论
期刊
俗话说,“眼见为实”,可为什么筷子斜放在盛有清水的碗中,水中的筷子要向上弯折;到河边玩,想抓起水里的石头,结果一伸手没抓到,却需要把手伸得更深一点才能拿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光的折射是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表面的另一种传播行为.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手电筒开亮后平放在桌子的一端,观察者站在桌子的另一
期刊
一、 填空题(每空1分,计30分)  1. 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中,有固态、液态或气态,请分别例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物体的___________是用温度来表示的.测量温度的仪器叫__________.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等液体的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