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中任何有实际价值的学习活动,都不应只有一个要点或几个预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有无数个要点。这无数个要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发展心智的目的。不要求学生掌握一个要点或达到“一个预定的学习目标”,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是不必要的。相反,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什么和如何教才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能力,促使他们敏锐地注意到各种想法和事物之间可能有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本文引用有丰富实践经验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在真正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以促进学习者心智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探究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自发地、富有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探究;心智;目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7/08-0008-05
我想先借用一位叫萨丽德的进修教师的学习经历和她的敏锐观察,引入本文的主题。这位进修教师在一门课结束时写下了自己的反思。
那天晚上的课,我最喜欢的内容是用鸡蛋做各种实验。刚看到桌上摆着的鸡蛋时,我心想:鸡蛋这东西有什么好观察的?不会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但接着,大家开始观察鸡蛋,然后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着重谈自己摆弄鸡蛋的体验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我从来没想过我这辈子会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认真观察和思考一个鸡蛋,这让我大感困惑!下课后,从开车回家到睡觉前,鸡蛋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我就是想不明白这次观察实验活动的主要目的或学习的要点是什么。①经过一夜思考,在第二天早晨煮咖啡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这次活动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要点!但它有无数个充满意义的要点可以学!而我直到这门课的最后一天,才开始明白其中一些富有意义的要点。
(摘自萨丽德2009年的期末报告)
萨丽德在波士顿附近的莱斯利大学教育专业学习,是苏珊教授的学生。她在学习日记里描述了苏珊教授指导的观察鸡蛋的课堂学习活动。她上述的反思可谓恰如其分,即教育中任何有价值的学习活动,都不应只有一个要点或几个预定的学习目标(sole purpose),而应有无数个要点。这无数个要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发展心智的目的(soul purpose)。它包含兴趣情感、思考探究、智慧启迪,而这些又植根于个人自觉的思考、努力的追求、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相联系。萨丽德用同音替换的方法,创造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表述。
在萊斯利大学,苏珊教授是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主任,主要讲授教学方法课程。当然,她上课时,并非简单地把鸡蛋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一通了事。事实上,她用鸡和鸡蛋作教具由来已久,并有相关著述。她不仅自己成了研究鸡和鸡蛋方面的专家,而且她还一边深入了解学生对鸡和鸡蛋的理解,一边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分析自己对教学的认识。〔1〕不要求学生掌握一个要点或达到“一个预定的学习目标”,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什么和如何教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能力,促使他们敏锐地注意到各种想法和事物之间可能有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教师要重视增强学生对研究对象包含无数要点的可能性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意识。这也意味着教学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并体验这些可能性。
有一次,著名科学教育家大卫·霍金斯②在和我交谈时提到,生活中有些东西能让人好奇感兴趣,让人着迷,为之废寝忘食,但也会有人对此大惑不解,问其教育意义何在,学习要点何在。霍金斯说:“这并不是琢磨这些东西的学习要点何在的问题。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要点!”试想,贝多芬交响乐的意义在哪里?艾丽斯·门罗①短篇小说的要点在哪里?认识海洋生命的要点又在哪里?世界上的许多现象激发了人们无穷无尽的探索兴趣,激发了人们深入挖掘这些现象背后的道理的热情。比如,蝌蚪、琴弦、几何定理、电路、舞步、碟状星云、镜子……在这些东西里面每一个都有不止一个重点。只要我们下功夫去认识它们,每次探究经历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的意义和要点。
在波士顿的伊曼纽尔学院,菲奥娜教授是科学教育中心的主任兼教育系主任,负责讲授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她的学生和苏珊教授的学生一样,大多在科学方面没有什么研究功底,也没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工作。在组织学生开展种子发芽现象探究活动时,菲奥娜教授说道:“对我来说,最难的是找出一种切实的办法,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激发他们打心眼里对‘发芽’现象感兴趣。如若不然,多数成年学生都会把种子和自己的兴趣埋在花盆里,搁在窗台上,随它去了。所以,无论我的教学从哪里开始,我始终不渝地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借助于种子的发芽、生长现象来引导学生形成各自的学习要点。对学生来说,我这个老师的每一个决定,既有可能拖学生的后腿,也有可能为他们打开探究的大门,帮他们找到多种可能的探究途径。”〔2〕
菲奥娜教授继续介绍道,她先请学生们把种子发芽需要的各种条件罗列出来,然后为了解湿度、光线、温度、空气和土壤的作用,组织学生把种子放在各种容器里,例如密封食品袋、金属柜、鞋盒、钱包、密封的塑料杯等。学生们把这些埋有种子的容器放在床底下,暴露在空气里,或者用胶布固定在窗户上。
第二周,有个学生看到自己的种子发芽了,惊奇地注意到芽的根系在棉球里形成一个网络。她用心地把观察结果画了下来,并写道:“我禁不住在想,这颗小小的种子怎么会蕴藏着这么大的潜力?”另一个学生则在观察笔记中这样写道:“今晚我的豆子让我很困惑……它好像是头朝下发芽生长的。”她观察到的“头朝下”现象,引发了小组成员的兴趣。他们细心观察,思考接下来种子会出现什么变化。
在几周的时间里,学生们小心照料种子,提出越来越多关于种子发芽、生长的问题。他们探究种子发芽过程的深入程度,比起植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对种子发芽的执着探索本身,体现了他们发展心智的目的。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有个学生在菲奥娜教授办公室门下塞进去两张照片,一张是个多叶的豆类植物,另一张是个绿色豆荚的特写。这位学生随后发来电子邮件解释道:“给你两张我的植物的照片……想让你看看豆荚的颜色,因为我这个绿色的豆荚看起来真的太神奇了!”这情感的投入,听起来就像自豪的父母抱着自己的胖宝宝,逢人便夸。尽管在旁人眼里,这个宝宝和别人家的小宝宝一样漂亮,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
下面再举一个科学教育的例子,也是一个关于“无数要点”的例子。
伊丽莎白老师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哲顿学习中心讲授基础科学课程。这个中心以其“做中学”的传统著称,她的学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些学生未必想转行当教师。伊丽莎白老师使用了镜子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用品当教具。起初,她只打算把镜子活动作为第一天的活动内容,没打算把镜子活动延长几天。但是第二天,她写道:“班里的萨曼莎同学讲了一个有关她曾工作过的商店临街窗户的事情,让大家感到非常惊奇。她说她站在收银台处,面向窗户,通过窗玻璃的反射,看见车辆从一边行驶过来,在玻璃窗上看就像是从相反方向开来似的,但到某一点时,车辆的影像不见了,接着它又出现在另一扇窗户上,但看到的已是车尾,汽车远驶而去。”〔3〕
萨曼莎的故事引来了许多疑问。伊丽莎白老师问:“我们能否都动手试一试,看看在镜子里见到的东西可能会在实地的什么位置?”接着,她把已经收起来的镜子又发还给学生们。
有两位学生试着重现商店窗户上的镜像,但是几度琢磨,不论是调整运动的物体、自己的位置,还是调整窗户和光源,都不得其解。另两位同学则专注地盯着一面电话卡大小的镜子,尝试测量他们在镜子里面看见的物体的高度。一位叫珍妮美的女生试着回想过去物理课上学过的镜子的“焦点”(尽管这个活动用的是平面镜子,与焦点无关)。她和另一位同学安德鲁一起,先把25美分和10美分的两枚硬币立在离镜子两尺远处,一大一小,然后把10美分的硬币移向镜子,直到它的镜像与25美分的镜像大小一样。
就像苏珊教授的学生做鸡蛋观察实验那样,伊丽莎白老师的学生在镜子实验里发现了很多要点。她写道:“每个实验都独一无二地反映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追求,反映了他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实验又让他们接触到他们既不理解又不能控制的东西,那就是光的反射。第二天下课时,学生们深感那些影响镜面成像的因素很复杂……大家都觉得镜子的探究潜力是他们始料不及的……虽然我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了许多发现,但是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概括或者復述出一个统一‘答案’来,每个参与的学生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这些知识。”〔4〕
学习科学的话题说到这里。我想讲述几个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作为对上述科学教育案例的进一步说明。
有24年教龄,荣获过马塞诸萨州2007年最佳教师的杰西,是位波士顿地区公办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教一个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双语班。班上有个日常活动叫“小伙伴编辑”。〔5〕当一个小学生需要有个小伙伴编辑帮忙时,他就会去求助另一个同学。我们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案例。
这天,加布里埃尔拿着下面的短文,找到了费尔南多来帮助他编辑自己的故事。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人的英语都是第二语言。
“Fernando and Adrian and me threwing snowballs at the snowman untol we threw the snowman off the cliff.I and Fernando made a big snowball and threw it at his fase.”“The End.”
【译文:费尔南多和阿德里安和我向雪人身上扔雪球,一直到我们把雪人扔到悬崖下。我和费尔南多做了一个大雪球,扔到他的脸上。”“完。”】
费尔南多:“我们没有把雪人扔到悬崖下面,是雪球强迫雪人摔下悬崖的。”
加布里埃尔:“不对,是雪球把雪人扔到悬崖下去的……难道你没有读我的故事吗?”
费尔南多:“但是雪球不能扔雪人呀。”
尽管费尔南多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仍没能说服加布里埃尔改变用词。
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回到有关这句话的讨论上来。这次,费尔南多说句子里面少了“are”这个词。两人略微讨论了一下,就开始争论句子里是该用“throwing”还是“threwing”。加布里埃尔坚持要保留“threwing”。
费尔南多:“你可以在这写‘throw’或者‘throwing’,但是‘threwing’不是个词。”
加布里埃尔:“但是他们threw雪球呀。”(这是用了过去时)
费尔南多:“对,但是当他们正在扔的那一刻,正确的用词是throwing,不是threwing。”
“当他们正在扔的那一刻”——费尔南多在说明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必要性。他才6岁!我相信杰西老师不会把一年级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为认识现在进行时,但她的教室日常生活就是如此。班上的学生参与各种有趣、有价值的活动,互相帮助,各尽其力。杰西老师当时并不在场,这次编辑活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要点”。不过,可以说,其实有数不尽的要点,例如,关于讲故事,关于一起合作,关于寻求帮助,关于谁是作品的作者,关于拼写和英语语法,关于清楚表述自己的观点,等等。杰西老师精心安排了教室的日常活动,深知该如何让儿童投入到重要的工作中。我认为,小伙伴编辑活动,对儿童来说,就是个有目的的心智活动。
最后这个例子来自美国著名教育家、“小型公办学校运动”发起人黛比·麦耶最近主笔的一本书——《永远游戏:一个公办学校游戏场上的生活和学习》,①说的是波士顿市区中的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有个游戏场地,有泥土地、沥青地、短墙、铁网篱笆、小道、荒芜的草地,还有一棵巨大、但已经死掉的树,所有枝干都还在,但已被砍倒,地上到处是散落的树干、树枝和木屑。 每天,班主任贝丝老师和孩子们在这个游戏场地共度户外活动时间,这是孩子们在校唯一可以自由游戏的时间。数年如一日,孩子们在这里探索、建造、装饰、挖掘、想象、观察、扮演、跳跃、攀爬、種植、商讨、预测、发明……
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变成了自然科学家,他们细致观察,讨论游戏场地上各种生物的特点:有只蝴蝶把卵产在了一片叶子上;泥土上有个S形,是蠕虫留下的……
对自然界的探究与孩子的心智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有想象游戏、结构搭建、摸爬滚打、关爱对方和关爱生命等。
孩子们在给自己想象中的小精灵造房子时,挖出了一条大蚯蚓。一个新来的女孩子尖叫了起来。拿着蚯蚓的孩子问:“你要不要摸摸它?” 新来的女孩小心翼翼地摸了摸蚯蚓。后来,她把蚯蚓放到了她挖的地洞里,不久又跑去检查,“看看它是不是安全”。〔6〕
游戏场地还会随着孩子们进入到课堂里。例如,当几个孩子挖出一块特别好看的石头的时候,有个孩子大声地说:“我们需要一本世界字典,我们需要了解所有的东西!”〔7〕
这片游戏场地上没有一个预设好的学习要点,但它有一个心智的目的。我想,提倡发展心智的目的对我们的人生更有益处;我想,在发展心智的目的的过程中,那些预设的要点,也不会被错过。
参考文献:
〔1〕SUSAN-RAUCHWERK. Incubating-knowledge:A critical exploration with teachers studying live chickens〔D〕.Cambridge,MA: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2005.
〔2〕FIONA-HUGHES-MCDONNELL. “I-wonder how this little seed can have so much potential”:Critical exploration supports preservice teachers’-development as scienc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J〕.The New Educator,2009,5(3):205-228.
〔3〕〔4〕ELIZABETH CAVICCHI.Exploring mirrors, recreating science and history, becoming a class community〔J〕.The New Educator,2009,5(3):249-273.
〔5〕JESSIE L AUGER.The author has the last word:Buddy editing in a first-grade classroo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14,84(3):367-384.
〔6〕〔7〕DEBORAH-MEIER, BRENDA-ENGEL,BETH TAYLOR.Playing for keeps:Life and learning on a public school playground〔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0.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探究;心智;目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7/08-0008-05
我想先借用一位叫萨丽德的进修教师的学习经历和她的敏锐观察,引入本文的主题。这位进修教师在一门课结束时写下了自己的反思。
那天晚上的课,我最喜欢的内容是用鸡蛋做各种实验。刚看到桌上摆着的鸡蛋时,我心想:鸡蛋这东西有什么好观察的?不会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但接着,大家开始观察鸡蛋,然后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着重谈自己摆弄鸡蛋的体验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我从来没想过我这辈子会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认真观察和思考一个鸡蛋,这让我大感困惑!下课后,从开车回家到睡觉前,鸡蛋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我就是想不明白这次观察实验活动的主要目的或学习的要点是什么。①经过一夜思考,在第二天早晨煮咖啡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这次活动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要点!但它有无数个充满意义的要点可以学!而我直到这门课的最后一天,才开始明白其中一些富有意义的要点。
(摘自萨丽德2009年的期末报告)
萨丽德在波士顿附近的莱斯利大学教育专业学习,是苏珊教授的学生。她在学习日记里描述了苏珊教授指导的观察鸡蛋的课堂学习活动。她上述的反思可谓恰如其分,即教育中任何有价值的学习活动,都不应只有一个要点或几个预定的学习目标(sole purpose),而应有无数个要点。这无数个要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发展心智的目的(soul purpose)。它包含兴趣情感、思考探究、智慧启迪,而这些又植根于个人自觉的思考、努力的追求、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相联系。萨丽德用同音替换的方法,创造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表述。
在萊斯利大学,苏珊教授是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主任,主要讲授教学方法课程。当然,她上课时,并非简单地把鸡蛋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一通了事。事实上,她用鸡和鸡蛋作教具由来已久,并有相关著述。她不仅自己成了研究鸡和鸡蛋方面的专家,而且她还一边深入了解学生对鸡和鸡蛋的理解,一边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分析自己对教学的认识。〔1〕不要求学生掌握一个要点或达到“一个预定的学习目标”,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什么和如何教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能力,促使他们敏锐地注意到各种想法和事物之间可能有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教师要重视增强学生对研究对象包含无数要点的可能性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意识。这也意味着教学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并体验这些可能性。
有一次,著名科学教育家大卫·霍金斯②在和我交谈时提到,生活中有些东西能让人好奇感兴趣,让人着迷,为之废寝忘食,但也会有人对此大惑不解,问其教育意义何在,学习要点何在。霍金斯说:“这并不是琢磨这些东西的学习要点何在的问题。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要点!”试想,贝多芬交响乐的意义在哪里?艾丽斯·门罗①短篇小说的要点在哪里?认识海洋生命的要点又在哪里?世界上的许多现象激发了人们无穷无尽的探索兴趣,激发了人们深入挖掘这些现象背后的道理的热情。比如,蝌蚪、琴弦、几何定理、电路、舞步、碟状星云、镜子……在这些东西里面每一个都有不止一个重点。只要我们下功夫去认识它们,每次探究经历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的意义和要点。
在波士顿的伊曼纽尔学院,菲奥娜教授是科学教育中心的主任兼教育系主任,负责讲授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她的学生和苏珊教授的学生一样,大多在科学方面没有什么研究功底,也没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工作。在组织学生开展种子发芽现象探究活动时,菲奥娜教授说道:“对我来说,最难的是找出一种切实的办法,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激发他们打心眼里对‘发芽’现象感兴趣。如若不然,多数成年学生都会把种子和自己的兴趣埋在花盆里,搁在窗台上,随它去了。所以,无论我的教学从哪里开始,我始终不渝地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借助于种子的发芽、生长现象来引导学生形成各自的学习要点。对学生来说,我这个老师的每一个决定,既有可能拖学生的后腿,也有可能为他们打开探究的大门,帮他们找到多种可能的探究途径。”〔2〕
菲奥娜教授继续介绍道,她先请学生们把种子发芽需要的各种条件罗列出来,然后为了解湿度、光线、温度、空气和土壤的作用,组织学生把种子放在各种容器里,例如密封食品袋、金属柜、鞋盒、钱包、密封的塑料杯等。学生们把这些埋有种子的容器放在床底下,暴露在空气里,或者用胶布固定在窗户上。
第二周,有个学生看到自己的种子发芽了,惊奇地注意到芽的根系在棉球里形成一个网络。她用心地把观察结果画了下来,并写道:“我禁不住在想,这颗小小的种子怎么会蕴藏着这么大的潜力?”另一个学生则在观察笔记中这样写道:“今晚我的豆子让我很困惑……它好像是头朝下发芽生长的。”她观察到的“头朝下”现象,引发了小组成员的兴趣。他们细心观察,思考接下来种子会出现什么变化。
在几周的时间里,学生们小心照料种子,提出越来越多关于种子发芽、生长的问题。他们探究种子发芽过程的深入程度,比起植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对种子发芽的执着探索本身,体现了他们发展心智的目的。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有个学生在菲奥娜教授办公室门下塞进去两张照片,一张是个多叶的豆类植物,另一张是个绿色豆荚的特写。这位学生随后发来电子邮件解释道:“给你两张我的植物的照片……想让你看看豆荚的颜色,因为我这个绿色的豆荚看起来真的太神奇了!”这情感的投入,听起来就像自豪的父母抱着自己的胖宝宝,逢人便夸。尽管在旁人眼里,这个宝宝和别人家的小宝宝一样漂亮,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
下面再举一个科学教育的例子,也是一个关于“无数要点”的例子。
伊丽莎白老师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哲顿学习中心讲授基础科学课程。这个中心以其“做中学”的传统著称,她的学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些学生未必想转行当教师。伊丽莎白老师使用了镜子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用品当教具。起初,她只打算把镜子活动作为第一天的活动内容,没打算把镜子活动延长几天。但是第二天,她写道:“班里的萨曼莎同学讲了一个有关她曾工作过的商店临街窗户的事情,让大家感到非常惊奇。她说她站在收银台处,面向窗户,通过窗玻璃的反射,看见车辆从一边行驶过来,在玻璃窗上看就像是从相反方向开来似的,但到某一点时,车辆的影像不见了,接着它又出现在另一扇窗户上,但看到的已是车尾,汽车远驶而去。”〔3〕
萨曼莎的故事引来了许多疑问。伊丽莎白老师问:“我们能否都动手试一试,看看在镜子里见到的东西可能会在实地的什么位置?”接着,她把已经收起来的镜子又发还给学生们。
有两位学生试着重现商店窗户上的镜像,但是几度琢磨,不论是调整运动的物体、自己的位置,还是调整窗户和光源,都不得其解。另两位同学则专注地盯着一面电话卡大小的镜子,尝试测量他们在镜子里面看见的物体的高度。一位叫珍妮美的女生试着回想过去物理课上学过的镜子的“焦点”(尽管这个活动用的是平面镜子,与焦点无关)。她和另一位同学安德鲁一起,先把25美分和10美分的两枚硬币立在离镜子两尺远处,一大一小,然后把10美分的硬币移向镜子,直到它的镜像与25美分的镜像大小一样。
就像苏珊教授的学生做鸡蛋观察实验那样,伊丽莎白老师的学生在镜子实验里发现了很多要点。她写道:“每个实验都独一无二地反映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追求,反映了他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实验又让他们接触到他们既不理解又不能控制的东西,那就是光的反射。第二天下课时,学生们深感那些影响镜面成像的因素很复杂……大家都觉得镜子的探究潜力是他们始料不及的……虽然我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了许多发现,但是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概括或者復述出一个统一‘答案’来,每个参与的学生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这些知识。”〔4〕
学习科学的话题说到这里。我想讲述几个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作为对上述科学教育案例的进一步说明。
有24年教龄,荣获过马塞诸萨州2007年最佳教师的杰西,是位波士顿地区公办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教一个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双语班。班上有个日常活动叫“小伙伴编辑”。〔5〕当一个小学生需要有个小伙伴编辑帮忙时,他就会去求助另一个同学。我们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案例。
这天,加布里埃尔拿着下面的短文,找到了费尔南多来帮助他编辑自己的故事。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人的英语都是第二语言。
“Fernando and Adrian and me threwing snowballs at the snowman untol we threw the snowman off the cliff.I and Fernando made a big snowball and threw it at his fase.”“The End.”
【译文:费尔南多和阿德里安和我向雪人身上扔雪球,一直到我们把雪人扔到悬崖下。我和费尔南多做了一个大雪球,扔到他的脸上。”“完。”】
费尔南多:“我们没有把雪人扔到悬崖下面,是雪球强迫雪人摔下悬崖的。”
加布里埃尔:“不对,是雪球把雪人扔到悬崖下去的……难道你没有读我的故事吗?”
费尔南多:“但是雪球不能扔雪人呀。”
尽管费尔南多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仍没能说服加布里埃尔改变用词。
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回到有关这句话的讨论上来。这次,费尔南多说句子里面少了“are”这个词。两人略微讨论了一下,就开始争论句子里是该用“throwing”还是“threwing”。加布里埃尔坚持要保留“threwing”。
费尔南多:“你可以在这写‘throw’或者‘throwing’,但是‘threwing’不是个词。”
加布里埃尔:“但是他们threw雪球呀。”(这是用了过去时)
费尔南多:“对,但是当他们正在扔的那一刻,正确的用词是throwing,不是threwing。”
“当他们正在扔的那一刻”——费尔南多在说明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必要性。他才6岁!我相信杰西老师不会把一年级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为认识现在进行时,但她的教室日常生活就是如此。班上的学生参与各种有趣、有价值的活动,互相帮助,各尽其力。杰西老师当时并不在场,这次编辑活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要点”。不过,可以说,其实有数不尽的要点,例如,关于讲故事,关于一起合作,关于寻求帮助,关于谁是作品的作者,关于拼写和英语语法,关于清楚表述自己的观点,等等。杰西老师精心安排了教室的日常活动,深知该如何让儿童投入到重要的工作中。我认为,小伙伴编辑活动,对儿童来说,就是个有目的的心智活动。
最后这个例子来自美国著名教育家、“小型公办学校运动”发起人黛比·麦耶最近主笔的一本书——《永远游戏:一个公办学校游戏场上的生活和学习》,①说的是波士顿市区中的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有个游戏场地,有泥土地、沥青地、短墙、铁网篱笆、小道、荒芜的草地,还有一棵巨大、但已经死掉的树,所有枝干都还在,但已被砍倒,地上到处是散落的树干、树枝和木屑。 每天,班主任贝丝老师和孩子们在这个游戏场地共度户外活动时间,这是孩子们在校唯一可以自由游戏的时间。数年如一日,孩子们在这里探索、建造、装饰、挖掘、想象、观察、扮演、跳跃、攀爬、種植、商讨、预测、发明……
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变成了自然科学家,他们细致观察,讨论游戏场地上各种生物的特点:有只蝴蝶把卵产在了一片叶子上;泥土上有个S形,是蠕虫留下的……
对自然界的探究与孩子的心智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有想象游戏、结构搭建、摸爬滚打、关爱对方和关爱生命等。
孩子们在给自己想象中的小精灵造房子时,挖出了一条大蚯蚓。一个新来的女孩子尖叫了起来。拿着蚯蚓的孩子问:“你要不要摸摸它?” 新来的女孩小心翼翼地摸了摸蚯蚓。后来,她把蚯蚓放到了她挖的地洞里,不久又跑去检查,“看看它是不是安全”。〔6〕
游戏场地还会随着孩子们进入到课堂里。例如,当几个孩子挖出一块特别好看的石头的时候,有个孩子大声地说:“我们需要一本世界字典,我们需要了解所有的东西!”〔7〕
这片游戏场地上没有一个预设好的学习要点,但它有一个心智的目的。我想,提倡发展心智的目的对我们的人生更有益处;我想,在发展心智的目的的过程中,那些预设的要点,也不会被错过。
参考文献:
〔1〕SUSAN-RAUCHWERK. Incubating-knowledge:A critical exploration with teachers studying live chickens〔D〕.Cambridge,MA: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2005.
〔2〕FIONA-HUGHES-MCDONNELL. “I-wonder how this little seed can have so much potential”:Critical exploration supports preservice teachers’-development as scienc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J〕.The New Educator,2009,5(3):205-228.
〔3〕〔4〕ELIZABETH CAVICCHI.Exploring mirrors, recreating science and history, becoming a class community〔J〕.The New Educator,2009,5(3):249-273.
〔5〕JESSIE L AUGER.The author has the last word:Buddy editing in a first-grade classroo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14,84(3):367-384.
〔6〕〔7〕DEBORAH-MEIER, BRENDA-ENGEL,BETH TAYLOR.Playing for keeps:Life and learning on a public school playground〔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