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谈谈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将来生活学习中离不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关系着他的整体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发展。因为数学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对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可以说,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的时候,更要重视小学数学学习,由此可见增强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呢?我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就以上问题作分析。
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对于数学知识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对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物具有感知力,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理解。小学生的思维属于形象思维,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坚持认识和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学生对认知对象的兴趣。可见,如果小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认知过程就很难持续,导致学习浅尝辄止,认识很难深入下去。相反,如果学生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就能获得认知动力,使认识过程能够圆满完成,形成对知识的完整印象。可见,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影响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包括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大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上我们要放下威严,拾起温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组织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活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好动、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学生活动,比如:小测量、小制作、小创意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热情,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四、利用课堂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组织开展相应的课堂游戏,这些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非常乐于参加。同时,学生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又学习了新的知识。可以说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愉悦感。对于成功的渴望人人都有,成功可以给学生强大的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克服困难,实现难点突破。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因为相对于结果来说,学习过程更重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知识的形成。
六、发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更要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习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点。数学知识的脉络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前后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有思维的起点和终点。我们要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可见把握好思维的起点很重要,它关系到思维的终点和方向是否正确。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就会中断。
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分析后发现,凡是引起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都是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顿现象,就是因为出现了思维上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之所以出现卡顿就是因为沿用既有的思维已经不能再进行下去了,预示着需要思维的转折。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或是贬损,应该及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进行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七、加强指导,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生总是在进行被动接受式学习,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指导,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不只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学生为主體的自主数学学习活动。要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实现高效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将来生活学习中离不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关系着他的整体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发展。因为数学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对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可以说,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的时候,更要重视小学数学学习,由此可见增强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呢?我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就以上问题作分析。
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对于数学知识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对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物具有感知力,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理解。小学生的思维属于形象思维,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坚持认识和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学生对认知对象的兴趣。可见,如果小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认知过程就很难持续,导致学习浅尝辄止,认识很难深入下去。相反,如果学生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就能获得认知动力,使认识过程能够圆满完成,形成对知识的完整印象。可见,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影响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包括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大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上我们要放下威严,拾起温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组织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活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好动、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学生活动,比如:小测量、小制作、小创意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热情,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四、利用课堂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组织开展相应的课堂游戏,这些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非常乐于参加。同时,学生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又学习了新的知识。可以说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愉悦感。对于成功的渴望人人都有,成功可以给学生强大的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克服困难,实现难点突破。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因为相对于结果来说,学习过程更重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知识的形成。
六、发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更要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习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点。数学知识的脉络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前后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有思维的起点和终点。我们要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可见把握好思维的起点很重要,它关系到思维的终点和方向是否正确。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就会中断。
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分析后发现,凡是引起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都是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顿现象,就是因为出现了思维上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之所以出现卡顿就是因为沿用既有的思维已经不能再进行下去了,预示着需要思维的转折。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或是贬损,应该及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进行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七、加强指导,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生总是在进行被动接受式学习,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指导,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不只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学生为主體的自主数学学习活动。要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实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