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至明初江南农民经营方式的变化

来源 :中国农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作者“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系列论文之三,主要讨论的问题有二,一是农民经营规模的变化,二是亩产量的变化。作者认为:自南宋末至明初,江南农户均耕地面积有明显的减少。这个减少,主要是因为农民家庭规模的缩小,以及农民耕作方式的变化,而非所谓的“人口压力”的增强所致。在经营规模缩小的同时,单位耕地的产量则有明显的提高。若以相同的衡制计,自宋末至明初,江南稻田的平均亩产量提高了60%以上。这种“宁可少好,不可多恶”(王祯语)的经营方式,开创了江南农业经营史的新时代。
其他文献
我国西南地区古夜郎国的历史短暂,文献记载较少,人们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甚了解。本文利用考古资料对贵州古夜郎国不同阶段的农业经济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了其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四十多年来荷兰农业史研究的兴起、发展过程与现状,涉及研究概况、研究内容、特点及重点机构介绍等.
针对新建郑州至阜阳高速铁路工程中(86+172+86)m和(45+75+172+75+45)m连续梁桥,提出并设计曲弦钢桁加劲连续梁结构和一种新型纵向约束体系。曲弦钢桁加劲连续梁由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
在甲骨文、金文中,“周”字本义为田野种禾,也为田间种禾;因种禾养口,又孳乳出从。之“周”。由从口之“周”再引中,“周”有赒给、周密、周遍、周匝等义。随着“周”字本义的逐渐
2003年5月,正值北京上空被"非典"阴霾笼罩之际,接到并阅读散发油墨香味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有如云开雾散,豁然开朗,内心为之一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对近代苏南农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收入、农业和手工业工价、农业工人和工业工人工资等各种比较利益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劳动生产率增长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