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人文教育的落实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09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个体差异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从而关怀学生精神成长,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思品课堂;人文教育;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23-1
  综观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情况,明显存在着人文性落实不理想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深层次原因是:一方面教师缺乏对思品课人文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对思品课堂教学中落实人文性能力不足。本文就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人文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放慢脚步,落实三维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列在第一位,它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和价值教育。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仍是一味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讲条条框框,学生背条条框框,考试考条条框框。
  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忙得是如何让学生记住某一知识点并运用它去应付考试,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例如,某初三教师在上《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这一框时,把知识点讲解得细致到位,却忽视了由知识点激发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情感目标。尤其是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法律条文的理解运用,忽视学生形成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导致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无情无义”。
  有些时候,教师们会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达到体现思想品德课人文性的目的。但在课堂操作中,又总是把这些环节一带而过,弱化了学生情感体验,自然也就无法达成情感目标。如某教师开设的公开课《珍爱生命》,她以汶川地震中“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感人故事导入新课。随着悲伤音乐旋律的响起,学生们从原先兴奋的状态中安静下来,观看画面,静听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们的神情黯然下来,可以看出悲伤之情正渐渐地涌上他们的心头。但就在这时,短暂的视频播放结束,教师快速地抛出了问题: 视频打动你心弦的地方是什么?从而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
  其实,在这一环节,如果给学生多留出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热泪盈眶,把情感融进这悲伤的故事氛围中,或许他们会想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母爱,或是曾经引起自己恐慌的不安全的那一刻。这时,教师缓慢而悲伤的提出问题,从容地进行下个环节教学,其效果必定会很好。
  二、放慢脚步,倾听孩子声音
  《学会承诺》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某教师在上公开课时采用了“信义兄弟”的材料,观看视频过程中,前排两位学生发出了不屑的声音:“傻帽”。开课教师听到后脸立即沉下来,向他们投去了警告的眼神。两位学生虽不再言语,却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共鸣,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读了书上的语句,失去了理直气壮的气势。课后,我们问该教师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索性作为一个话题抛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显出真知灼见,该教师一口回绝:“那课岂不是上不结束了?”
  可见,我们很多教师总是在追求一节课的完整性,似乎完整才能够完美,于是匆匆地走进教室,匆匆地上课,匆匆地结束一节课。他们总是不愿意停下脚步,低下头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声音恰恰是孩子最真实想法的表现,如果我们连孩子最真实的一面都可以漠视,那么我们的教育如何能够抵达孩子的心灵?如何能把他们塑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教师的倾听是“一种主动的听,这种主动性在倾听与精神生命的发展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倾听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倾听是揭示、回忆和思考人的存在的可能性的重要手段。倾听的任务是领悟被听者。通过倾听,教师领悟到学生是生命的存在。”(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这意味着作为倾听者不仅是旁观者,而且是行动者、创造者,教师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欣赏他的过程,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心里上得到了满足,就会进一步参与到课堂当中,产生一种向上的心里享受,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正如《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小林校长对小豆豆四个小时的倾听最终成就了小豆豆的一生。
  正因如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并将它们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放慢脚步,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辩理——认同的讨论声中获取真知灼见,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实现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流,可谓一举三得。
  三、放慢脚步,尊重个体差异
  作为教师,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表现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丝毫没有进入思考状态,或者没有优等生那样反应快,还没等他们举手,别人早就说出了答案。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后,又“开拔”向前走了。他来不及、也不想等待,为了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不停地赶着学生“走”。在课堂上,教师喊了四位同学回答。当第四位同学站立起来时,他木讷着,不知所措,教师一挥手示意他坐下,便又重新投入了教学中。这位教师连启发都没有,就让学生坐下,那位学生心里肯定很不好受。这样的课堂怎能做到关怀学生精神成长,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不积极发言正是由学生的差异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因此,教师要放慢脚步,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原则,去发现,去表扬,去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班组作为企业基层组织细胞,班组安全管理影响企业大局,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创建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Team as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cells, team safety managemen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缺少美,真正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其工具性,程式化的训练、切割式的
教师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教学观念、方式及手段等多方面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的关键对象实现改革创新和拓展优化,推动教学活动深层次地开展。 Teachers need
一位小学校长最近说,他时常接到一些家长打来的电话:要求学校为他们正在读书的孩子安排个职务:班长、副班长或学习委员什么的。有的家长态度比较婉转,有的则直截了当,就说自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新生儿只会睡觉、哭闹、吃奶和排泄,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能力了。这种见解已经过时,实际上,正常新生儿是醒着来到人间的。看似弱小的新生儿却有着旺盛的生命
我又一次与杏花失约,虽然植物园里那株唯一的杏树近在咫尺。  春至寒轻,我来了,而杏树仍然铁干萧索,形销骨立,我怅然而归。我又一次经过,杏树已经香花委地,香消玉殒,让人神伤。我问母亲,杏花到底什么时候开?母亲说,桃花开,杏花败,栗子花开卖苔菜。杏花是开在百花之先的。  杏花的开谢委实让人难以把握,就像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灵犀、迷梦,半夜来,天明去,缥缈虚幻。《红楼梦》里,黛玉葬花葬的是桃李之花,“柳
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也需与时俱进地不断的改变。通过体系化教学、因材施教、利用高科技辅佐教学等手段,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In line wi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发现用拍脑袋的方式已经无法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理论水平的不足成了这一代中国精英的弱项,正是他们,让学费高昂的EMBA课堂人满为患。本文将从企
现将我院1970年至今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93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3例,男74例,女19例;年龄8~70岁,平均34.5岁。腹部撞击伤64例(69%),挤压伤12例(13%),跌落伤5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