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367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我校德育的校本课程,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感恩教育
  
  初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要想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自己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意义。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我们来自于父母、我们存在于环境、我们成长于呵护。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呵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欠下了恩惠的账单!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更是无法偿还这张恩惠的账单。人生的遗憾、愧疚、忏悔都来自于感恩的不足,感恩将使人生少一些遗憾、愧疚、忏悔。因此感恩的范围应该包括:父母、家庭、社会、自然、自我。我们还要让感恩成为推动和弘扬真、善、美的原动力,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启动良知的源泉,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压力、包袱、负担、任务、责任、习惯、原则、使命、信仰、动力、欲望。当感恩深入人心的时候,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就会到来,真正的和谐社会就会到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要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一、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所设计,而且从阅读识字、口语交际到写作,从现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父母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有《背影》中的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仍然强忍悲痛地宽慰儿子,车站送别时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的,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有《我的母亲》,作者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胡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自然之恩
  自然之恩,这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恩”。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燃起了人们爱美心灵的火炬,吸引了人们寻觅美、赞赏美的双眸,故而众多的文人骚客举笔挥毫、引吭高歌,留下了数不清的千古绝唱。当我们深入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时,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三)祖国之恩
  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身上感知祖国的凝聚力。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颂诗《黄河颂》歌颂了我们的母亲河,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八年级下册民间文化专题单元中《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云南歌会》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这些课文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的民间文化。
  (四)社会之恩
  社会之恩,雷锋怀着对救苦救难的共产党的感恩而刻苦学习,克服困难,工作兢兢业业,生活艰苦朴素,乐于助人,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使得“钉子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羚羊木雕》中感知好朋友万芳对“我”的友恩,即使可能会被妈妈打也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从《出师表》中可以感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诸葛亮感恩图报,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从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感知师恩,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二、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报恩”
  课文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载体,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有所感悟、体验,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在教学《背影》时,让学生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父亲写一篇短文,來表达对他们的爱,课下整理成书信,写给父亲。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后,可布置这样的问题:文章结尾写到‘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请你为母亲献上一份子女之爱,然后写一个片段。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巴赫《平均律钢琴曲》的聆听及感受,从巴赫键盘艺术的角度浅谈其色彩美、纯粹美、技巧美、建筑美等艺术价值,通过演绎大师们复古及现代的方式对《平均律》的诠释,使读者感受到精神世界的真实与纯美,感受巴赫的伟大与圣洁。  关键词:巴赫平均律 钢琴 前奏曲 赋格 本真 色彩 艺术    巴赫以赋格艺术著称,赋格可以定义为开头呈现主题,之后每部分模仿主题的由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的由二三或四
期刊
对于最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患上好成绩,平时理解透彻课本就显患上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对于历史科的高考备考,我认为,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就应力求抓好以下五个字。  一、吃透课本。  对于近年的高考,就有“专家”指出:谁要是能把课本背熟的话,拿下120分完全不成问题。背熟课本到底能不能一定拿到120分我们暂且不说,但从近年的
期刊
我们知道,数字“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在小学里,学生最先学习的数字就 有1。在中学阶段,涉及有关“1”的式子就比较多了,如a,b 互为倒数,则有ab=1;sin2 + con2 =1, 等等。如果我们在解题时巧妙地利用“1”,就会起到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的作用,顺利地达到我们解决问题的目的。  下面略举几例,看看数字“1”在解题中的妙用。  一、各项巧加“1”  计算999999+99999
期刊
效益最大化,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追求,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是所有矢志于课程改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对于农村中学生,怎样让语文学科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天地,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我个人认为一切应以学生为主,从细节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
期刊
目前我们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堪忧, 如何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加强体育锻炼,首先要增强体育认识。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我国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學习时间”,不懂得健身方法。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
期刊
“学困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在升学率对学校和教师还都很重要的今天,怎样对待“学困生”的转化已成为不少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但是教育的公平性又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学困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正体现在这一点。  “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
期刊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學生的思维广度。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很有讲究。提问,是老师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提问艺术,更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好的教学提问,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一个问题提出,没有学生能够回答或者很久才有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很显然就没有价值,当然太过简单的问题也没有价值。所以,每设置一个问题,我们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果自己是学生,自己能回答吗?会很快找打答案吗?会引起思索
期刊
全县上下正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此大背景下,我珍惜机遇,深入学习全国课改先进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知道了杜郎口中学当初改革的突破学科就是语文。近日来,我认真研读了杜郎口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徐立峰老师的《高效课堂》一书,深受启发,现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究竟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语文教师要生成与发扬“三博”精神  语文这门学科较其他学科相比而言,最大特点是教学活动好似大海。在传统
期刊
发散思维是寻找多种思路,求得多种可能答案和设想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巧妙构思篇章,表现自己的个性。作文教学要依据《课标》关于“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建议,以发散性思维的开放性特点,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创作之果。  一、鼓励大胆想象,开拓思路。  在创造性活动中离开想象便寸步难行。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