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哲学浅析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与人类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自一出生就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当中。建筑是本身具有不同物质功能与同时展现多样艺术形象的构筑物。纵观中国传统建筑中各种形制的无论宫殿建筑、庙宇、住宅等,他们的个体形象都与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诸方面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世界建筑中不可忽略的一帜,无论在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功能布局以及设计语言上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建筑所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的思考与体验,但建筑文化产生的本源在哪里,值得我们共同探求。我们正是为了进一步理清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象特征,进而搞清楚中国传统建筑各自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下逐渐形成的,以及地域文化植入建筑之后,进而对建筑形式本身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有哪些,只是想在这这些方面进行尝试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哲学思想;建筑风格
  1建筑
  1.1建筑的产生
  建筑的产生,是人类在生存的逻辑法则下,顺应自然的条件产物。从最初的人类选择穴居,为了满足躲避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开始,建筑便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不断发展,并且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筑的产生并不是偶然,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产物,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建筑的发展也更多的是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下面以中国古代建筑发展为研究对象来对建筑的发展做进一步的认识分析。
  1.2以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为对象研究建筑发展
  <E:\123456\速读·下旬201602\Image\QQ截图20160110192256.png>
  图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分期示意图
  2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形式
  2.1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
  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史是伴随着社会政权、经济、文化、技术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发展的。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传统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
  2.2中国传统建筑材料选择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也就是我们习惯性的将中国传统建筑比喻为“木头构成的文明”的缘由。建筑材料的选择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传统的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方式,这造就了在原始文明当中更加的注重选择,注重采集,注重储存的活动方式。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就是由此而衍生形成。“天人合一”是传达中国人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认知,自然与人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终将归属于自然之中。中国人选择木材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正是传达人在认识和处理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结果。
  2.3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空间的布局,反映了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决定这一形态特征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由几点因素:
  2.3.1古代社会严谨的社会宗教礼制,对建筑空间的封闭格局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以徽派建筑格局为例,大户人家的绣楼设置在建筑上部,按传统习俗未出嫁的女儿出嫁之前是不能随意下楼活动;建筑的开窗高且窄,家中男主人在外经商,为的是防止女性与外界发生更多的互动行为,这都是封建礼制对于建筑格局直接影响的结果。
  2.3.2建筑材料的选择多以木材为主,木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建筑的空间格局与西方建筑以石头为主沿竖直立面向上延伸的可能性完全不同;
  2.3.3随时代的推移,建筑格局发展受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整体审美的价值导向有创新的进展,但总体离不开中国传统建筑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式的建筑形式美的法则”。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经营,多以对称、严谨的建筑形制存在,无论何种传统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相同的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根据建筑的不同级别,无非就是一个院落,或者多个院落式建筑结构的结合,因此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云南建水的朱家花园,均以重重院落彼此串联,以及建筑与建筑之间主次有序合乎规律的组合来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这充分的传达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思想、礼教制度、社会结构形态特征等等。
  2.4中国传统建筑价值
  建筑所蕴含价值,更是审美观念的体现。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更多的是靠师傅言传手教,通过实践经验的传授,而不是靠严谨的理性逻辑分析计算与定量分析来构筑。从历代帝王陵寝到民居,传统建筑都遵循着按风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建造。最初的聚落建筑选址多以“背靠实,面需阔,水要润”的原则,讲求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进而达到最佳的生存地理环境以躲避自然灾害,供长期稳定的生活所需。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
  3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在他的《人论》中说:“人类文化分为各种不同的活动,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展,追求着不同的目的。”中国文化在形成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必然会融入、体现在建筑文化或建筑风格上。因此,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结果。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等等。
  中国建筑是在东方文化的滋养下生长起来的,中国建筑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它艺术的影响。记得宗白华先生曾在他的美学散步中提及如果拿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作美的比较研究,还不如拿中国书法与西方建筑作比较来的痛快些。可见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之微妙,中国建筑园林不分家,中国传统是“文人造园”,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共成长,并同其在写实基础上通往写意的一种发展。建筑自然与园林相呼应,通过整体的形象环境创造,并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以获得意境美。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听雨轩(取意雨打芭蕉)等。中国建筑美感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中国古人,他们总喜欢通过亭台楼阁,透过门窗,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建筑内部空间,包容万象,小中见大,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于方寸间见宇之大,丰富了美的感受。我们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无处不在。例如我们看天坛的这个祭天的台面,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中国山水画的核心理念“外师造化,内发心源”。所谓外师造化既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心源则是指并非死板的模仿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取净化。这种感受虽然出自心灵,不以理性为基础,而完全是作者感情的倾注。中国文人,画家的趣味情趣气质均无疑受到当时社会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中国哲学思想不外乎三家:“儒、道、佛”。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则是重人而轻功利,以情义为基础。老庄所推崇的道家思想虽然与儒学立论不同,但两者并无冲突。此外,它在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方面,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國,与中国固有的文化融合后,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它所宣扬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等教义和追求“清静无为”、“息心去欲”等境界,则和老庄思想如出一辙。这些哲学思想混合在一起便塑造出中国文人所特有的气质,恬静淡雅、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那时的士大夫圈子内,多不以高官厚禄或荣华富贵为荣。更多的是崇尚文人雅士避凡尘,托世俗,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这多重因素的互相碰撞正式中国建筑独特风格的生活基础和灵魂基础。   4結论
  建筑发展,这与建筑的成长环境下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毫无例外地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美学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的支配下生长起来的,在美学与哲学的关系中,一贯的方法是哲学家们将美学划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或称之为一时的哲学。
  建筑风格的差别,是文化差异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形态结构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反映审美境界的差别。我们现在对于知识的探求研究过程中,更多要求我们的是通过理性科学的分析态度,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理性分析后,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普遍原则,突出强调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然而我们知道,分析的方法是从属于理性的范畴,是科学的产物,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与我国传统思维方法截然不同,我国古代思维形式的特点则是重感觉,重经验,重综合。无论是建筑,园林书法诗画,更多的是对意境及禅意的追从。宗白华先生曾说过中国艺术禅意的表现有三个层面,1从直观感相的模写;2活跃生命的表达;3最高灵境的启示。也就是说中国艺术从再现自然,追寻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观察万物生动的形象——吸取着深一层对生命形象的构思。当然所有中国艺术形象发展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继承,经验多而道理少,只讲当然而不理会所以然。这不得让我想起之前所了解到的一个观点,这种境况与我国传统的医学颇为相似,例如中药,其疗效众所周知,但要问个所以然,就很难搞出个所以然的说法。对于这种情况要用现代医学或生理学的观点给以科学的解释,当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搞拿来主义,很可能把事情搞的很牵强。但我们也不能满足古人的成就,于是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医学研究是这样,相通的对于建筑研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以这种方式进行理性的探索研究,这样做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知事物的因果,并加以科学的诠释,并且对于中国建筑的认识发展上,有更多的机遇,有所进步,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五次印刷
  [2]黄国新、 沈福勋.建筑的趣闻.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3]戴志忠、 李海乐.建筑创作构思解析---动态·复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次印刷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27次印刷
  [5]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九月第一次版
  [6]魏婷 城市微环境设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8]郭淑芬.  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郑光复.建筑的革命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0]赵巍岩 当代建筑美学意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1]董卫,王建国编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2]Gifu Kata gata  Apartment ,North Block. . J A . .Collective Housing ,2003
  [13]Riken Yamamoto.Achitecture Social  Nature JA.. Riken Yamamoto,2003
  [14]Norberg-Schulz .Intentions in Achitechture.MIT Press,1963
  [15]Felix Claus .Taking Tang gibility for Granted. JA.. Riken Yamamoto,2003
其他文献
近几年,我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礼仪导航师生成长,文化浸润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崇礼向善”学校文化品牌,在礼仪文化浸润中师生发生巨大变化,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发展,校园文化的构建凝聚了人心,凸显了效益。  一、理念的提出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者,人道之极也
摘 要:本文以从分析开设实验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层次性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环境,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突出自主性与创新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实验;实验教学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是物联网相关专业入门的课程,由于物联网技术涉及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RFID、网络技术、信息处理等技术,并需要集成以前技术进
期刊
摘 要:要大力发展技工学校教育,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提高技工学校的办学质量,技工学校队伍建设要疏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渠道,本文对湖南省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技工学校“双师型”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双师型”;计算机;复合型  一、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结业工作的通知》(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语言表达不标准,表达方式和思维受到母语影响,不善于开口表达,英语教师口语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听说结合,实现语言学习的跨越,运用小组学习法,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口语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对外政治、
在我国目前现实情况下,银行信贷资本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绝大多数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会首先想到银行借款这一筹资方式.因此本文将在梳理银行信贷融资现状的基础上,对信
摘 要: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上好这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设计内涵,熟练的掌握绘画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却不容乐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与现如今的建筑设计教学体系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进行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建
摘 要:近年来我国及周边地震频发,学生伤亡不断,面对这些情况使我对学校教育中的震灾预防教学进一步反思:除了普通的安全教育,是否可以利用现有的地理教学来提高中小学生对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应对及生存能力?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理教学;防震减灾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田地震……,近年来我国及周边地震频发,学生伤亡不断。从教育角度来看,我们除了加强防震安全教育外还应该积极利用现有的地理教学载体进一步深
摘 要:利用全国743个站点1971-2000年的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各指数资料以及SLP和NCEP/NVAR资料归一化东亚夏季风资料对全国6-8月的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东亚夏季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东亚夏季风较强,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反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时,东亚夏季风较弱,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关键词:西太副高 东亚夏季风 降水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要在学生的素材积累方面给予引导,让学生学会在平常阅读中、实践中积累,只有把基础和台阶打好了,学生才会一步一步地攀向作文的顶峰。  关键词:阅读;积累;电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