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血管再通率为80%(48/60);7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使用方便,相对安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26
  急性心肌梗死(AMT)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持久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为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其起病急、死亡率高,临床上值得研究。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少,病死率越低。2008年9月~2009年12月,我科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急救出诊治疗的AMI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6岁,平均56.3±6.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持续性胸痛>0.5小时,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显示急性期改变:相邻两个导联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T波高耸;③无溶栓禁忌证:排除做过内脏手术、肢体组织活检、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或休克。梗死部位:前壁7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2例,下壁10例。
  治疗方法:接诊患者后立即予以常规心电图检查,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加做后壁及右室導联。初步确定诊断后送急诊抢救室,给患者吸氧、心电监护。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150~300mg,以后每日150~300mg,3~5天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静脉用药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于30分钟内滴注完毕;继而给予5%葡萄糖液500ml、硝酸甘油10mg,肝素100mg静脉滴注。视血压、心率情况酌情给予阿替洛尔、卡托普利、多巴酚丁胺等药物。溶栓后连续记录2、12、24小时心电图,并于治疗前及溶栓后每2小时采血测心肌酶谱CK和CK-MB。
  观察指标:持续心电监护,溶栓前做全导心电图并定位,查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溶栓开始后3小时内每30分钟复查1次定位心电图,在发病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查心肌酶学检查,定期查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并观察胸痛缓解及心律失常情况。
  再通指标:①2小时内胸痛迅速缓解;②抬高的ST段在2小时内回落达50%;③溶栓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CK-MB酶峰提前至发病14小时内。其中具备≥2项者考虑再通。
  结 果
  血管再通率: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溶栓组临床判断再通48例,再通率为80%。再通的病例GPK和CP-MB峰值提前,分别距发病10~15小时与8~14小时;抬高的ST段在2~3小时内恢复到正常或接近等电位线,溶栓后1~2小时内胸痛缓解;溶栓2~4小时内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并发症:60例患者在治疗中仅观察到尿检镜下血尿(+~++)3例,轻微牙龈出血1例、鼻衄2例,皮肤黏膜出血1例,无过敏反应及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无死亡病例。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类型,为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发生局部坏死,从而导致心脏功能的严重损害,死亡率较高,据统计,有1/3~1/2的患者在送至医院之前死亡。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其特殊的生理因素有关,如心室舒张顺应性差,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使左室负荷增加从而易发生心力衰竭;由于心脏肾上腺素能反应性下降,心脏代偿功能下降,使心脏处于边缘状态的部分患者死亡率增加;或由于心脏副交感神经功能下降,使迷走神经张力抑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能力下降。
  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效果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溶栓治疗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发生溶解,梗死相关动脉血管再通,从而挽救濒死心肌,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这种治疗方法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本资料显示,溶栓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法,且没有死亡病例。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下列情况首选溶栓治疗:①发病早期(症状出现<3小时且不能及时行介入治疗);②不能选择介入治疗:导管室被占用或不能使用,血管入路困难,缺乏熟练进行PCI的导管室条件;③不能及时行介入治疗:转运延迟,从就诊到球囊扩张治疗比就诊到开始溶栓治疗时间要延迟1小时以上,从就诊到球囊扩张治疗时间超过90分钟。
  下列情况首选介入治疗:①有熟练PCI技术的导管室且有外科支持:从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从就诊到球囊扩张比就诊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差<1小时;②有溶栓禁忌证:如出血高危或颅内出血等;县级医院不具备以上介入治疗条件,仅作为遵循的原则;③非早期发病(症状出现超过3小时)。同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开始的时间是生存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某种意义上说“时间就是心肌”,如何更有效地减少时间上的延误,是临床急救工作的重点。目前,就诊到冠脉开通的平均时间为2~3小时,如果就诊时能立即开通冠脉,可使病死率降低3%。
  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完全及持续性开放,易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多在胸痛明显缓解后出现。溶栓后24小时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溶栓3小时左右发生率更高。对前壁、侧壁心梗患者,警惕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准确鉴别不同性质的快速心律失常,对于频发早搏及短阵室速,发生室速、室颤,及时给予电复律。同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约11%的患者出现出血,因此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患者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及瞳孔异常变化,有无呕吐等,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并观察患者尿及分泌物变化。还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在溶栓的30分钟内每10分钟测血压1次,溶栓后3小时内每30分钟测血压1次,之后每小时测量血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
  总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易于在基层临床医院推广。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体会。方法:收集91例中重度HIE,将其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同样严格的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纳洛酮每次0.1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30~40ml持续静滴,6~8滴/分,每日1~2次,用药5天。直到患儿自主呼吸稳定,神志清醒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至病情稳定后停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
生物传感器研究和开发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采用生物传感器原理的新仪器和分析控制方法.Clark和Lyons最先提出生物传感器的设想,到现在为止国际上研究成功的酶传感器有几十种,
近日,记者从江西省卫生厅获悉,该省自今年起开始试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居民根据自愿原则与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期间,要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接受居民监督打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和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筛查、随访工作等。  签约乡村医生服务报酬主要由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2009年度185例ADR报告就基本情况、ADR发生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8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ADR的监测,正确选用给药途
新1代的瓦里安Millennium多叶光栅准直器系统配置在2300C/D瓦里安加速器中,其软硬件功能强大,技术性能成熟,在各大医院放疗科应用广泛。现总结几年来在机房治疗过程中出现几
目的:回顾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2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于高压氧治疗前后各检测一次肾功能.结果:高压氧治疗前后血
在多年的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发现了一些在带教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其中包括护生方面、带教老师方面、社会方面。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制定了相关对策,从而使儿科
关键词 改良型 髋人字石膏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婴儿出生后,因先天因素或出生后的其他因素使单侧或双侧股骨头脱出于髋臼外,形成髋部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为小儿矫形外科所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骨科界已形成共识。该病在我国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统计,华北地区为3.8%,华东地区为1.1%,华南地
关键词 实践 合格 护理管理者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服务性强,同时也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护理管理是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保证医院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1]。而护理管理者是医院基层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既是“将”才,又是“帅”才。管理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服务质量以及科室人、财、物的管理和利用。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