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为采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17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年龄、发生时间、发热时的体温和伴随症状、输入血量与体温的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1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期间,16例发生在输血完成后,输血期间发热组和输血后发热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偏大的患者发热反应出现的时间相对比较迟。103例患者体温在38~39℃(占88.04%),14例超过39℃(占11.96%),输血期间发热组和输血后发热组患者在体温、伴随畏寒人数、血氧饱和度降低人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发生 FNHTRs时已输入血量与患者的体温进行比较,输入血量<50 ml和输入>100 ml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早出现发热反应患者的体温相对较高。结论 针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提出应加强输血前30 min和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输血者的观察和减慢输血速度,延长输血结束后的观察时间,尤其是老年患者,做好保暖、物理降温和症状护理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 解决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显色不均匀,影响灭菌效果监测的问题。方法将化学指示卡用纸盒装灭菌者设为实验组1,化学指示卡用注射器空筒盛放灭菌者设为实验组2,化学指示卡常规裸露放置者设为对照组,经过105锅次的灭菌,在温度监测合格的情况次下,比较3组间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合格率有无差异。结果 3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5.22,P<0.01)。3组中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
解脲脲原体可导致盆腔炎、不良妊娠结局、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附睾炎等多种疾病.解脲脲原体有2个生物群14个血清型,但目前各种血清型之间致病性差异尚未明确.国内外使用小鼠、黑猩猩、羊等多种动物建立了宫内感染及下生殖道的感染模型,发现各型别感染后可导致IL-1、IL-6等多种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及睾丸组织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和变性等,不同部位感染率、感染时间均有不同。
期刊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目前控制癫痫发作以抗癫痫药物(AEDs)为主,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会影响骨骼健康.本文从传统AEDs和新型AEDs对骨代谢相关血
目的 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方法 对氧气湿化瓶的清洗、消毒进行集中化处理,由供应科专业人员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结果 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KDM2)是一类重要的组蛋白修饰调节蛋白,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KDM2通过介导组蛋白去甲基化和底物蛋白泛素化,引起染色质的构象变化及调节靶基
目的 探讨周围静脉留置针(PIV)、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在应用电子泵输注化疗药物中的效果。方法 将250例应用电子泵输注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
例1 女,36岁,纺织工人.掌跖出现角化性丘疹5年,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从未消退,渐增多.患者外公、母亲、哥哥及舅舅、表兄弟均有类似皮损位于上述部位.且自诉男性亲属患者因长期体力劳动,掌跖部位丘疹表面角化明显、质硬.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手掌、双足跖部可见高出正常皮面的圆形或椭圆形角化性丘疹,数目多而分散,互不融合,直径0.1 ~ 0.2 cm,色泽暗黄,质硬,部分皮损中心呈火
期刊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
期刊
皮肤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头颈部,由于头颈部的淋巴管引流通路丰富且变化较多,易发生颈淋巴结和腮腺的转移,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或)加术后放疗.肿瘤巨大向深部组织侵袭易使周围神经受累.腮腺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免疫抑制等提示预后不良.术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有助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期、判断预后和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