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化中寻找精髓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新要求,文章提出了“多文同读”“一文三教”和“读写相助”相结合的新教学方法,并对其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为各位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文本研读;多文同读;一文三教;读写相助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07-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形势是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新的方法灵活组合不同文本,让它们在交汇碰撞中显现本质及其各自的特点,同时,又引导学生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写作训练,实现以读促写。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落实文本解读
  课文是知识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课文,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立足同一主题,分析不同特点——“多文同读”
  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的共性,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如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收录的文章的文体不尽相同,但这几篇文章都涉及议论说理。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专题教学方案。
  1.阅读文本,理解内容
  语文学习重在阅读,阅读是体会文本主旨的关键一环。
  (1)一读:整体阅读,找出作者观点。这个环节较为费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学生的总结如下:马克思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伟大思想家、革命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反对武力征伐,主张礼治(《季氏将伐颛臾》);每个人都应该而且能够争取到真正的自由和民主(《我有一个梦想》)。
  (2)再读:朗读精华,体会如何表达观点。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在批评弟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后提出自己的主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作者通过阐述马克思的光辉业绩和历史贡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是在回顾历史与揭露黑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的。
  一读和再读,重在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有精准的把握。一读是序幕,再读是一读的升华。要想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文本,对文章的思路有清晰的了解,教师就需要进行科学的引导。
  2.对比文本,品析独特处
  这个专题中的文章的文体不尽相同,有悼文,有散文,也有演讲稿,但它们都涉及议论说理。笔者要求学生比较这几篇文章,分析它们议论说理的特点。
  学生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季氏将伐颛臾》借对话的形式展开辩驳,运用了历史材料、名人名言等论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边叙边议。《我有一个梦想》则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以及排比、呼告等修辞手法,使作者思想的表达更明晰。
  (二)从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化出不同的章法——“一文三教”
  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剖析。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三篇文章的异同,笔者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引导学生在了解了这一篇先秦散文的特点的基础上,将其改写为悼文与演讲稿。对于改写成演讲稿,学生跃跃欲试,但要把它变为悼文,学生都觉得不可能。笔者迎难而上,从难处人手进行指导。如下:
  师:如果把这篇文章改为一篇悼文,那么这篇悼文的主角该是谁呢?
  生1:三人谁都不合适啊。
  生2:应该悼冉有吧。因为孔子一直批评他。
  师:合适吗?再想想,由谁写悼文?可以悼念谁?
  生3:由孔子写悼文,悼念季氏。
  师:为何悼念他?
  生3:以武伐他人意图强国,结果祸起萧墙,反而引起国家动荡直至倾覆。
  师:那么,如果让孔子站上高台,振臂一呼,发表演说呢?
  生4:那就不是对两位弟子说了,而是对大家伙儿说了。
  生5:可以像马丁·路德·金那样,对几百个人讲道理。
  这样便能巧妙地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以读带写行稳致远:拓展迁移
  (一)写前指导,做好引导工作
  在动手写作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三篇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对比,掌握它们各自的特色。
  悼文重在描述过去,表达的情感较为哀婉。演讲词重在描述现在,表达的情感较为高昂,能感染人。先秦散文不长于叙事而重在说理。
  (二)作文构思,按“图”作文
  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列出了改写的大纲。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
  第一部分,季氏率部兼并颛臾失败,举世震惊。第二部分,回顾季氏所为,指出治国错误:违背周礼,所用非才。第三部分,点明只有方略正确,方能济世安邦。
  学生按照此提纲,分别写出了一篇演讲词和一篇悼文。因为《季氏将伐颛臾》为文言文,所以笔者鼓励文言基础较好的学生采用文言进行改写。
  (三)及时评说,巩固实战成果
  笔者任教的班级属于普通班,语文基础好的学生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但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地写了。笔者阅读学生的作品后发现,这些作品在结构布局方面基本没问题,但缺乏文采。因此在评讲课时笔者告诉学生:“写作要有好的构思立意,还要具备积极的修辞意识。文章能否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能否吸引读者,要靠文字的功夫。仅仅满足于‘说清’,而不注意‘文采’,很可能达不到写作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及时进行修改。
  (四)趁热打铁,向外延伸
  要求学生利用学习《雷雨》时掌握的戲剧知识,将《季氏将伐颛臾》改为话剧;将《拿来主义》改为演讲词。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语文教师要学会“变戏法”,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让学生真正理解、领会文意并拓展认知范围。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采用“多文同读”“一文三教”和“读写相助”相结合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责任编辑农越华)
  让散文阅读教学走进去走出来
  ——以《鸟啼》为例谈课前准备工作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215411) 邵丹
  [摘要]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通常要重点关注文章的作者、文章的结构、教学方法、活动的设置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文章以《鸟啼》为例,重点分析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课前准备;策略;《鸟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08-02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因此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因其含义的深刻和结构的特殊,成为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鸟啼》一文为例,指出教师在备课时,应重点研究作者、文章结构、教法、活动设置和作业布置。
  一、备作者
  劳伦斯是一个学生较不熟悉的作家,课本上的注释只是客观呈现了他的文学成就,无法让学生快速地对他进行了解。因此,备作者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劳伦斯始终认为“在人类和环境之间一定有着充满血性的联系”,人类只有与一切非人类生命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才能重新找回真正的自我。同时,其作品关注的焦点常常是人的生命本能和文明束缚之间的冲突,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崇拜之情。有评论者称呼他为“寻找彩虹”的人。再结合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教师便可发现:生命(死亡)、自然是其创作两个要点。以此为切入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
  “生命”一个沉重而深邃的话题。对于生,因为只有一次,而不得不珍惜,对于死,因为无法经历,所以畏惧,无怪乎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就连我们的孔圣人,面临生还是死这一难题时,也只是用一句“未知生,焉知死”狡猾地逃避了过去。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强者和智者,他們用血和泪为我们奏响生命之歌。史铁生告诉我们:“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作者劳伦斯,也是一个善于思索的人,他热爱自然,擅用意象,如果说史铁生是通过理性的分析让我们明白了生与死之间的关系,那么他更像是一位诗人,用他美丽的语言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走人这个世界,我们便能接近他试图传达的他对于生命本质的感悟。
  这样的导入能引导学生进入探讨生死问题的情境,还能明确本文的难点所在。
  二、备文本结构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表面上看,文章行云流水,缺少构思,而实际上其中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劳伦斯认为“语言意象可以通过文学转化为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劳伦斯在作品中摈弃平铺直叙的主线,通过多样化的象征推动叙事的展开,使作品不再以情节为主线,而是以象征意象为中心。因此,在教学《鸟啼》前,教师应以意象为抓手,分析不同的表达,明确通过把握意象线索来辨明文章脉络的走向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意象,明确文章由景及情的大思路。再请学生细读文本,找出出现次数较多的意象,以厘清内在的描写小思路。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能梳理意象,又能把握行文思路,为接下来的文本研读奠定基础。
  三、备教法
  阅读教学应以“授之以渔”为主。学生在阅读散文时经常因为不得其法,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关注适宜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
  教学《鸟啼》的难点在于解读其中的意象。因此,在教学前置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探析意象的方法及作者运用这些意象的意义。
  在《鸟啼》中,作者运用“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等来描写“鸟啼”,用“潺潺而行”“闪烁”“奔涌”“跌宕而行”等来描写“泉流”。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这样描写,就通过意象展现出生命不是静止的瞬间,而是一个涌动的由弱到强的过程。由此,教师就可以了解到,在探析意象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意象的,再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四、备课堂活动
  一个好的课堂需要学生的参与,以往的散文教学是以教师说教为主,学生很少能参与其中。因此,在《鸟啼》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准备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如小组合作分析、比较阅读、接力写作等。学生参与到文字的解读过程中,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五、备课后作业
  教学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意象。在写作中,如果学生能适当地描述一两个意象,便能增加文章的深度和丰富性。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时设置一些链接阅读和写作的拓展思考题,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例如:
  1.阅读探究:为什么作者选用“鸟啼”而不是“狼嚎”“虎啸”?
  2.阅读迁移:分析以下三个句子,找出共性,分享你的体悟。
  小林一茶: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松尾芭蕉:古池塘,青蛙跃入,水声响。凝神以视,荠菜花开在墙角边。
  史铁生:露珠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出万道金光。
  3.写作迁移:以小组接力的方式,每个人提供一个生活中极常见的场景,并通过对其中物象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所谓阅读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以往的阅读教学,以死读为主,忽略了阅读的本源是让学生理解并独立思考,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不理解常常贯穿课堂。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创新,而教学准备工作就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只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走向独特、走向深刻,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瑜明,杜志卿.自然风景与心灵影像的交融:论劳伦斯诗歌中的环境感知主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4):105-112 140 159.
  [2]戴天善.生命哲学的隐喻:简论D·H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J].语文学刊,2001(5):52-53.
  [3]李雪冬.象征主义视域下劳伦斯作品的语言意象[J].语文建设,2017(30):33-34.
  (责任编辑农越华)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中考越来越重视对时空观念的考查,而当前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在历史中考复习过程中落实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从时间轴中把握历史发展线索,从地图中把握历史空间观念,从结构图中重建知识框架体系。  [关键词]时空观念;中考复习;中国近代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
[摘 要]看客是现代文学中独特的一群人物。他们喜欢“看”,热衷于热闹,他们麻木、愚昧、无聊,他们甚至比杀人凶手更加让人憎恨。纵观中外,看客这类小人物总是蠕动在各类文学作品中。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及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就塑造了十分经典的看客形象。这两篇小说都选入了部编本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这两篇文章中的看客进行解析,不仅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深意,还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理解
一、前提:全程全方位培养职业意识  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讲求全方位、攻防有节、进退有序的战略。以全方位为出发点,首先是时间上的全方位,其次是空间上的全方位。  自学生进校到最后走上岗位,学校必须自始至终地根据专业与就业岗位的特点,加强职业教育意识的渗透,一年制文化基础课、二年制专业基础课、三年制课开设与导向特别是各位任课老师都必须想方设法将所授的课程与学生将来的就业紧密联系。作为受教的对象——学生,
随着职业教育结构的改革,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职业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也是把专业现代化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秉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式课程为主体”的思想,全面进行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    一、中职教育不遁应时代要求亟需改革    目前,筆者所在的学校在
[摘 要]利用好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和分享,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课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内心的成长渴望,引领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要如何度过,激励学生探索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明确个人责任担当,为青春插上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精神成长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而人地协调观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0-0085-04  一、培养学生人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  在省技能大赛机电项目上获金牌和奖牌数浙江省第一  日前,由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在各赛区圆满落下帷幕,大赛结果已揭晓,经过激烈的角逐,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机电部派出的12位选手参加了4个职业类别的6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了3金2银4铜的优异成绩,参加的6个项目全部有奖,获奖面100%,12
[摘要]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整体格局的变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推动世界朝着一体化的方向不断推进,全球化的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同时,古代以陆上帝国为主的模式被横跨大洋的全球性海洋帝国所取代,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海洋时代,从而刷新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关键词]新航路;陆地文明;海洋文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1-
[摘 要]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具有很多亮点,《情境设计》栏目就是较旧版教科书新增设的。文章在分析《情境设计》栏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情境设计》栏目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以及这一栏目在实际教学中的多种利用方式,旨在为地理教师提供参考,便于教师更好地利用《情境设计》栏目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人教版;《情境设计》栏目  [中图分类号] G633
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某一类熟练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满足职业的需要或具有转岗转职业的能力。  中职数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如何把数学渗透到专业课里,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对文化基础课基本不重视甚至完全放弃,而中职数学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