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杂志编辑部原主任、副编审张震同志逝世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9日,《曲艺》杂志编辑部原主任、副編审张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101岁。
  张震,1919年11月出生,江苏常熟人,1940年3月在苏南抗战游击区参加革命,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至1946年在新四军第七师服役,又先后在山东、上海、贵州、内蒙等地工作,1978年12月从民族出版社调入中国曲协,曾任《曲艺》杂志编辑部主任,1983年2月离休。
  张震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忠于党的事业,为中国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曲讯)
其他文献
女 农村青年王大山,  男 苦读寒窗十几年。  女 回乡创业谋发展,  男 母子俩为了这事差点闹翻天。  女 (白)儿子啊!  你大学毕业在农科院,  就该在城里把家安。  为啥还要把乡返?  这样做究竟为哪般?  你可气坏我李凤仙。  男 (白)妈!  我回乡为把村官选,  老妈你为啥不喜欢?  女 (白)你说为啥?  咱这村,巴掌天,  边远闭塞少人烟。  你考上大学把书念,  好容易到了山外
期刊
因为军事的严肃性和军队生活的相对封闭性,军事的相关话题从来都是大众闲谈的热点之一。起于垄亩之间、与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曲藝自然也将军事作为重要的创演素材。金戈铁马沙场纵横或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类型小段,相信不少群众都知道一二。  旧社会中国军事力量不彰,大部分从军者的唯一目的是“当兵吃粮”,至于枪为谁握,血为谁流,那是全不关心的。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伊始就确立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如何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賀信,三个自然段落,五百多字,并不算长,但字里行间透视和浸润着习总书记对文艺事业文联工作的格外重视、格外厚爱,饱含深情、寄予厚望。贺信突出强调了“四个重要”,从新的高度和视角对文艺事业、文艺工作者和文联工作、作协工作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全局中性质职能地位作用等作出了新的科学阐述。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70年来,中国文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
期刊
苏州评话传统作品中有着为数不少的军事或战斗篇目,因其容易“出戏”、故事性较强而颇受群众的喜爱。及至现代,军事在纯粹的钢铁与热血中有了更多意志的展现——宣传军事成就和军事领域人物的杰出成就,以增强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如何延伸传统苏州评话的创演路径,为军事故事多加一点“料”,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做了一些尝试。  但之前说过的此类作品,多数篇幅相对短小且分量不够,思想也稍显单薄。细细揣摩
期刊
为回顾总结中国曲协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激励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勠力同心、守正创新、拼搏奋进,努力创造社会主义曲艺事业新辉煌,中国曲协于2019年7月10日上午,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庆祝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200余人参加座谈。部分参会代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享了他们在中国曲协70年发展历程中的切身体会和感悟。  回顾曲艺界及中国曲协70年所做
期刊
军旅曲艺从来都是中国曲艺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早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部队文艺战士竹板上的红缨穗便如漫漫长夜中的火光,为那条充满着搏战、死亡、饥饿、疲惫的道路点燃了希望、温暖、浪漫与信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军旅曲艺名家辈出,佳作频出,为强军铸魂、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曲艺人的“娘家”——中国曲艺家协会的联络、协调、服务,引领、推动、培育。  在军旅曲艺队伍中,
期刊
2018年9月8日清晨7点多,河北省无极县幸福街菜市场已是热闹非凡。因为这儿既有批发零售的小买卖,又是早市,所以这上货进货和推车挑担的摩肩继踵,卖力吆喝与互相询价的声音此起彼伏。还有卖葱卖蒜的,卖米卖面的,卖鸡卖蛋的,卖糖块儿的、卖咸菜儿的、卖鱼缸的、卖瓦罐儿、卖床单的、卖被面儿的、卖塑料袋儿的,什么瑜伽垫儿、脸盆架儿、还有那明晃晃的一串串儿的镀了金的这么粗的金项链儿。真说得上是琳琅满目,商品丰富
期刊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将中、短篇甚至弹词开篇当作是评弹艺术的基本形态,这着实有些偏颇。长篇因其体量而能充分展现“理、味、奇、趣、细”“说、噱、弹、唱、演”的不同风味。作为一名评话演员,周明华对长篇书目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经过多年书台演出和修改整理,周明华先生创作的《苏州评话:〈伍子胥〉(周明华演出本)》出版问世,评话艺术多了一部长篇书目,值得庆贺。记得2018年春天在苏州一家弄堂书场里,我
期刊
6月24日,著名相聲演员、西安青曲社艺术顾问郑小山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逝世,享年82岁。郑小山出生于1937年,1950年拜马三立先生弟子王本林为师,先后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演出,颇受欢迎。1984年参加全国首届相声大赛并获特别贡献奖。擅说《戏剧与方言》《对对联》《卖布头》等传统作品,参与创作的作品《广告漫谈》也深受观众的喜爱。郑小山一生兢兢业业、诚诚恳恳,培养了一批相声青年才俊,为相声事业的持
期刊
6月22日至26日,首期全国“两新”人员曲艺创作培训班在深圳举办,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11个省区市的50余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班旨在引导学員们深刻领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生动了解和牢牢把握当前曲艺事业和曲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繁荣发展曲艺事业贡献力量。(曲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