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治疗脑梗塞30例分析

来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二磷酸果糖(FDP)是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中间物质,具有调节葡萄糖代谢中若干酶活性之功效,为恢复、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近来我们应用FDP治疗脑梗塞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68岁,平均56.15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7.4岁。病程均在1周内。本组病人诊断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确诊。
其他文献
<正>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向语言研究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人类最重要的信息系统——语言的汉语语言学,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最大。学生的阅读题失分最多,阅读理解能力弱,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弱,这已成了当前我区小学生的"语文通病"。本文依据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提
<正> 当前西方心理学家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个人的智力发展,若与他十七岁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算作100%)相比,4岁时就达到了50%,4岁至8岁又增3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缺血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颅多普勒检查确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与52例经颅多普勒检查确定为脑血管痉挛
【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探究中体现差异、张扬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模式。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非常重
<正> 自从许慎创制部首以来,因为它符合汉字结构的特点,所以至今广大群众仍乐于使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后世的人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因而也就产生了
<正> 我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引进微型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问题逐步提上日程,迄今为止虽说时间短促,然而进展还是可观的。从报刊和杂志上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但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有着农村一些自身的特点,包括师资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等。为了能够给农村孩子们创造一个合适的、最优化的英语学习条件,非常有必要对开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充满激情地迫不及待去教学,而是冷静地理智地思考农村小英教学最
目的:对8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与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对照,对出血部位和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全部病例经CT与DSA检查,观察内容是SAH的病因及病变位置。结果:8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当下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人们在物质生活逐渐满足后,开始对自己的家族的文化素养有了很大的要求。因为人们的思维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进步,他们了解到未来的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他们的后代需要具备先进的思想以及学历,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家族不会因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而初中是一个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追求自由、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