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颈丛神经移植修复喉返神经缺损18例报告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颈丛神经移植一期或延迟一期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8例声音嘶哑的甲状腺癌患者(包括6例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患者,3例瘢痕包裹及线结缝扎喉返神经的患者及9例喉返神经离断患者)在行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选用术中保留的颈丛神经深支或浅支移植修复喉返神经.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主观评估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3个月至2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16例患者声带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外展运动,2例声带未恢复运动,声带外展运动恢复率为88.9%(16/18).结论 自体颈丛神经移植一期或延迟一期修复喉返神经缺损术式简便易行,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外展运动,成功率高。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hepatic dysplastic nodule,HDN)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0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3例HD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及CT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诊断经病理证实并随访至今.结果 13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肝硬化病
据文献报道,侧腹壁膨出症作为侧腹部切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1%~23%[1],临床表现为患者腹部左右不对称,手术区域局部突出,常伴有伤口疼痛、消化不良、影响穿衣等症状.产生的原因与第11肋间神经被切断有关。
期刊
患者男,30岁.入院前18 h无明显诱因突发全腹剧烈疼痛,呈持续性锐痛难以忍受,以上腹偏左为著,并感后背疼痛,伴心慌、头晕、乏力。
期刊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收治的3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中弥漫型14例(42%),节段型10例(30%),局限型9例(27%).合并胆囊结石21例(64%),合并胆囊炎11例(33%).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表现,以上腹疼痛、进食后不适、恶心呕吐为主.术前临床确诊4例,影像学确诊2例.2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行开腹胆囊
患者女,61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0年,反复右上腹痛1年入院.查体:左侧甲状腺下极肿块1 cm×1 cm,质地硬,右侧下极肿块约3 cm×3 cm,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CA199轻度升高.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结节囊性变,左侧结节钙化.磁共振提示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扩张,左肝内胆管结石.入院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左侧结节钙化,肝内外胆管结石.行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
期刊
目的 通过对膜性梗阻型(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MOIVC or MOVC)布加综合征(Budd Chiari syndrome,BCS)隔膜和静脉机化血栓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探讨MOVC的隔膜组织和机化血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例MOVC的隔膜及8例DVT患者的机化血栓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
抗菌素对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取决于在感染部位浓度和对病原菌杀菌/抑菌效果.胆管感染时抗菌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及其对胆道敛病菌的抗菌活性足决定其疗效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治疗肝胆系统感染时抗菌素在胆汁中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是提高药效的重要依据。
期刊
目的 探讨改良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半肝切除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4例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改良式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组12例,Pringle's阻断法半肝切除组12例.比较两种半肝切除方法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平均失血量,改良组为(160±40)ml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并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51例PHPT中并发甲状腺疾病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PHPT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瘤47例,甲状旁腺癌3例,垂体瘤多发性内分泌病Ⅰ型(MEN-Ⅰ)甲状旁腺增生1例.同时并发甲状腺疾病21例;甲状腺肿17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瘤2例,伴甲状腺癌1例.并发甲状腺疾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患者女,45岁.因进食后有梗阻感11个月于2006年3月30日收入我院.既往有右乳癌史5个月,接受规律化疗.查体:头发大量脱落,腹部未见阳性体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