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素和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来源 :实用癌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ny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照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素(恩度)联合GP及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对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4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恩度联合G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毒副作用发生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均无CR患者,观察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和36%,略高于对照组的81%和26%,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PFS分别为8.20个月和7.8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5%和5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近期疗效与恩度联合化疗类似,不良反应可接受,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的NF-k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研究NF-kB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表达,明确其与肺癌骨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联系.结果 肺癌骨转移组NF-kB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NF-kB的表达与肺癌骨转移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与瘤体大小、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类型等因素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NF-kB在肺癌骨转移中高表达,且与肺癌骨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目的:比较康复新液湿敷与氯己定溶液坐浴对预防粒细胞缺乏症病人肛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治疗的粒细胞缺乏症病人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肛周湿敷方式进行肛周护理,对照组采用氯己定溶液坐浴方式进行肛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肛周感染程度、隐私保护、药物价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使用方式、舒适度、安全性、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湿敷与氯己定溶液坐
目的 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 选取116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8).对照组采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25.9%、6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2%、43.1%)(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社交关系、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治疗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目的 探究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对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的疗效分析及对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TSH、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患者76例,根据是否进行TSH抑制疗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TSH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TSH抑制疗法,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肿瘤标志物(Tg、CE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
目的 探讨CO2激光术联合PRA治疗早期喉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声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30例采用CO2激光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PRA)治疗,而对照组32例则采用传统喉裂开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后研究组相关检验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后研究组声学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iASP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挖掘iASPP对P53靶基因的调控,进而预测iASPP与其他基因共同调控HCC发生发展的关系.筛选影响HCC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与潜在靶点.方法 通过数据库数据分析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iASPP表达差异.选取HCC中iASPP的基因表达谱及相关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iASPP的表达水平将HCC患者分为iASP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运用SPSS进行生存分析及P53靶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进一步分析P53靶基因表达水平对H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为4~6个周期的GP方案化疗,将疗效达稳定或缓解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对照组),一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PFS、血清VEGFR水平、KPS评分及评估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95%CI:6.6~8.9)和4.3个月(95%CI:3.5~5.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5.13±18.26
目的 分析甲基泼尼松冲击疗法对小细胞肺癌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最终纳入62例小细胞肺癌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量.将纳入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针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连续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基泼尼松冲击疗法;并比较两组样本治疗前(T0)、治疗1个月(T1)及治疗结束后7天(T2)血清抗-Hu抗体、抗普肯野细胞抗体(抗-Yo抗体)、抗神经元骨架蛋白抗体(抗-Ri抗体)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肺癌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及死亡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92例肺癌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再根据随访预后结果分为不良组(24例)与良好组(6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介入治疗肺癌迟发性出血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非出血性并发症及再出血是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肺癌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果 92例患者中,90例止血成功,2例止血失败,全组介入止血控制率为97.82%(90/92)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实施显微手术治疗的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实施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监测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结果 术后28天,监测组患者的Hunt-Hes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监测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1.9±3.2)天,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4.7±3.3)天(P<0.05).监测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5.20%)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