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解析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解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职院校教育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处于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建设背景下,面临着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文化转型和主体性意识欠缺的瓶颈,现代化社会给予传统文化的地位与精神带来一定的冲击,而主体性欠缺会引起文化自负或者文化焦虑的问题。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与创新性发展十分关键,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集中场所,怎样在历史的变迁中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与发展,成为院校管理者首要处理的问题。
  1.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
  1.1文化转型成为传统和现代化时代的面临的选择。现阶段,全人类经济水平都在增长之中,在文化自觉性的加强期间,文化转型成为全球范围的主题。发达国家理性文化面临现实和道德角度上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挑战[1],并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传统和现代化、非现代化的思想碰撞。然而在国家自身经济的环境制约下,内部文化的转型更加艰难化。与此同时,西方工业的发展促使传统和反传统、现代和现代化文化模式存在于中国建设体系中,给予中国的发展带来一定冲击,而全球化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剧对立现象。
  此外,现代化文化对人物化危机带来一定威胁,有可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相互偏离。现代化集中呈现在市场性与文化性,将人物转变成产品,降低主观能动性的彰显,淡化事物本质的呈现。而现阶段中国因为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会受到现代化经济弊端的侵[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人生与伦理层面上的品质文化,强调人们品质的修养,尤其是儒家学派。所以高职院校需要给予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变。
  1.2文化主体性欠缺,传统文化面临着时代难题。马克思主义把人视作实践的主要对象,主体性的概念呈现人类自我解放和超越的一种创造技能,自我意识意识一方面在文化内层含一种表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判断,另一方面在异质文化中强调文化的平等沟通等。如今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主体性欠缺的难题,即文化自卑、自负与焦虑[3]。首先是自卑,存在给予传统文化的怀疑,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现代化与传统化交锋形式,偏差的形成传统文化认知;其次是自负,也就是过高的认知传统文化,排斥所有外来文化进,此种模式会呈现文化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极端,不利于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最后是焦虑,给予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心理焦虑感。基于本质受到异质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针对中国根深蒂固的“他者”模式,通过话语主导权以及民族偏见,传递诸多不利于中国发展的负面信息,引起国民给予本土文化的排斥心理或者厌烦心理,因此在处理传统文化主体性欠缺的问题时,要通过文化的创造性转变与创新性发展,带领我国有志青年走上自觉之路。
  2.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基于文化自觉发展为文化自信。其一,给予传统文化加以自觉层面的认知。所谓的文化自觉,即生活在某种文化环境中的人类对文化产生的一种“自知之明”,了解文化的来源和形成流程,以及其在生活中产生的作用,最终领悟文化的意义和发展趋势。需求人们自觉了解传统文化积极以及消极层面的因素,准确分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高职院校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知传统文化,以自觉的理念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其二,组织学生自觉抵制文化主义给予传统文化带来的侵蚀。西方文化往往将发展中国家视作“他者”,构建想象的东方文化[4]。价值大众媒介在全球范围内推崇西方思维模式,引起中国传统文化被虚构的现象。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临传统文化受到诽谤影响的情况,应该自觉抵制,保卫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在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给学生渗透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文化感知,包括语言、艺术、服侍与饮食特征等,汇集稳定的群体力量,树立学生尊重文化的意识,因此不卑不亢的奋斗精神,彰显中国文化的发展自信。
  2.2准确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变过程,促使学生知行合一。马克思十分认可人民群众的作用,基于理论层面,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悠久的文化,换言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动力来源是人民群众。而针对高职院校而言,教师要着手于学生这一个人民群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本质上为长时间积淀的物质,涉及民族风俗、精神信仰和语言种类等,也是时代发展经验的积累,记載着民族的奋斗记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雅俗的说法,前者为士大夫阶层创设的特殊文化类型,后者便是来源于群众,也是一种大众文化。若理解雅文化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侵淫,则俗而奴化便可以呈现贫苦人民的自身愿望,在口耳相传的情况下进行不断扩展和延续。
  高职院校给学生引进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内容,包括谚语、歌谣或者戏曲等等,比如音乐课堂上引进山歌《抗粮传》与《孟姜女》,带领学生感知底层劳动人民的压迫以及阶级矛盾冲突;鼓励学生参与民间小戏的课外活动,如《走西口》或者《凤阳花鼓》等,呈现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引起学生的正直心理[5];或者给学生引进牛郎织女以及鲁班、包公等故事,塑造文化经典形象,促使学生深入的感知劳动人民的智慧,勾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学生为祖国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信念。对于俗文化的渗透,可以将其进行加工和创造,构建具备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包括《史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换言之在高职院校中进行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结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此外,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经典阅读鉴赏活动,强化相关课程的建设,以及在文艺作品中调动学生思维转变,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确保学生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
  2.3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动力来源,中西结合超越创新。其一,关注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汇集。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进行汇集,感染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渗透“胡月番曲”,科学落实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其二,基于本土和国情,进行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相互借鉴。也就是说在院校的教育中,组织学生尊重文化的发展,借鉴积极因子,给学生一定的精神鼓舞。其三,适当选择与创新,因为选择与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因此出现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锋极端的结局,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可以盲目的学习与生[6]活。并且关注文化交流的途径,立足于“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层面,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文化交流会影响国家发展的行为,确保学生获取知识可以做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应该找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巧妙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渗透文化,给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不断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圆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思考[J].理论月刊,2018,No.439(07):157-162.
  [2]赵畅.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49-50.
  [3]仲呈祥.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思考[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2).
  [4]易娟,王伟.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创新机制[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18.
  [5]吴飞,吴妍.媒介化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江淮论坛,2017(5).
  [6]张新.习近平对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J].思想理论教育,2017(1):41-45.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网络的大范围推广,社会中的德育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成为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无论是哪一个学龄段的教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具备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应该要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具备创新性的时代。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进而为国家开发出更多优秀的成果。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体系,通过课上学习、课下参赛、项目培育、成果展示这四个方面,来全方位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同学们今后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有效培育  创业,是一种精神和素质,心理和
期刊
摘 要: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各大高校学生培养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大学新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对其后续整个大学生涯乃至未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对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适应准备阶段、稳
期刊
摘 要:想要达到希望的古筝学习效果,就需要从高中古筝教学中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它不仅仅是古筝演奏技术,更是技术手段与音乐结合起来的产物,它可以将古筝变现的更加柔美和激昂,那美妙的音符会使让人陶醉,心旷神怡。本文将从古筝教学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才能提高高中生的音乐表现力,希望通过实践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积极促进古筝这门传统乐器的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表现力;提高策略;高中生 
期刊
摘 要:技校毕业生就业难,表面看是由于学生毕业生人数增加的原因,实际上是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错位。通过探究得知课内活动主要获得学习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课外活动是获取综合能力主要途径,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而本文根据国内其他研究者设计的问卷自制就问卷调查,运用逻辑推理法和数据分析法,分析广东花城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生的在校活动对能力培养的探究。  关键词:在校活动;能力  1.研究对象及方法  
期刊
摘 要: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关系。混合式学习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们来说是比较适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以及线下教学课堂讲解。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围绕课前学生预习的任务单元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展开,在课堂上增加了很多互动环节,这对于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好处,课下的能力延伸也有很多活动。这种教学环节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混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入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基本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构成中,还是存在着“德育教育瘸腿”的问题,学生德育教育水平一直都未能得到显著地提升。与其他的科任教师不同,无论是在哪个学龄段,班主任都是与学生交流最频繁的人。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下,探寻出可以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新措施具有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学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引入了移动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本文对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移动学习的具体领域进行分析,并探讨促进高校英语教学中移动学习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移动英语;高校英语;英语教学  移动学习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活动,以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以及无线移动网络为依托,教师以及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来实现灵活方便的沟通与教学[1]。因移动学
期刊
摘 要:云南地区出土青铜锄数量较多,可分为尖叶形、平面略呈方形、梯形和平面呈倒梯形等四类,时代主要为战国至东汉初期。  关键词:青铜锄类型;年代  在云南地区战国至东汉初期墓葬中,出土有不少数量的青铜锄,这些锄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已有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王大道通过对滇池区域青铜农具的探讨认为“铜1的广泛使用,表明战国至西汉滇池地区仍处在锄耕农业阶段。”①张増祺认为云南地区此时期的青铜锄是受到了中原文
期刊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通过构建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的网络平台来推进教育改革,通过信息网络的沟通和交通来打破教育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时空上的远程共享和共用,缩小和弥补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投入和分配上的差距,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以达到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一、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