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也有一定逻辑性,教学大纲中也强调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本文分析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培养。
关键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合理、正确思考的能力,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具备该能力,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1小学数学中常用逻辑思维方式和运用
1.1演绎与归纳法
这是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推理方法,推理归纳就是对个别或者是特殊的数学知识,将其逐渐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性质、法则、运算定律都是用这个方法概括得出的。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规律”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列举出两个加数彼此交换位置交加的例子,如“5+3”和“3+5”,学生会发现最后它们的和是一样的,都是8,可以由此推导总结出结论。
1.2分类比较法
这一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分类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知识点中找出异同点,可以帮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脉络以及总体的知识架构,进而让学生可以使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真、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别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表格的形式将三者的特征写下来,通过表格清晰的看出异同点,进而有效的进行区分。
1.3概括法
通常这一方法与抽象法是相通的,这一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找共同点,只会再用统一的定律或者是公式进行概括,方便繁琐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也经常使用这一方法。例如,在学习结合规律时,教师可以先用例子2×4+3×4=(2+3)×4,让学生认识到等列式的变换,进而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学生可以得出交换律的公式,即a×b+c×b=(a+c)×b,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1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能力,数学知识也是从简单开始,难度不断提升,由浅入深,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难易程度不同,学生要挑战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也所有差别。小学生年龄还小,在理解以及学习能力方法较为弱,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难度,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循序渐进引出较难的问题,让逻辑思维培养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建立逻辑思维思考的模式以及能力。
2.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需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进度,激发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分为认识厘米和米以及认识线段这两部分,米和厘米是基本长度单位,而线段是由很多厘米、米组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之后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说一说米、厘米之间的异同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之后再引入线段教学内容,在测量物体时并不是总是整数的长度,这时可以将两个端点之间的这个长度称为“线段”,对其进行测量使用的就是基本长度单位,通过设置问题:“什么是线段?”、“线段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学生可以找出三者之间的共通性。
2.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的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给学生讲解逻辑性,要让学生知道每到题目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打破固定的解题思维,在确保思路是正确的情况下,让学生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教学实活动,让学生可以都参与进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4把握好练习题的难易程度
练习题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的布置和设计练习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找到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数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之一,教师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还需要注重对他们的逻輯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合理的安排教学难度和进度,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2]刘德宏.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阶段性实验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关键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合理、正确思考的能力,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具备该能力,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1小学数学中常用逻辑思维方式和运用
1.1演绎与归纳法
这是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推理方法,推理归纳就是对个别或者是特殊的数学知识,将其逐渐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性质、法则、运算定律都是用这个方法概括得出的。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规律”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列举出两个加数彼此交换位置交加的例子,如“5+3”和“3+5”,学生会发现最后它们的和是一样的,都是8,可以由此推导总结出结论。
1.2分类比较法
这一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分类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知识点中找出异同点,可以帮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脉络以及总体的知识架构,进而让学生可以使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真、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别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表格的形式将三者的特征写下来,通过表格清晰的看出异同点,进而有效的进行区分。
1.3概括法
通常这一方法与抽象法是相通的,这一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找共同点,只会再用统一的定律或者是公式进行概括,方便繁琐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也经常使用这一方法。例如,在学习结合规律时,教师可以先用例子2×4+3×4=(2+3)×4,让学生认识到等列式的变换,进而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学生可以得出交换律的公式,即a×b+c×b=(a+c)×b,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1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能力,数学知识也是从简单开始,难度不断提升,由浅入深,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难易程度不同,学生要挑战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也所有差别。小学生年龄还小,在理解以及学习能力方法较为弱,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难度,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循序渐进引出较难的问题,让逻辑思维培养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建立逻辑思维思考的模式以及能力。
2.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需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进度,激发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分为认识厘米和米以及认识线段这两部分,米和厘米是基本长度单位,而线段是由很多厘米、米组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之后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说一说米、厘米之间的异同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之后再引入线段教学内容,在测量物体时并不是总是整数的长度,这时可以将两个端点之间的这个长度称为“线段”,对其进行测量使用的就是基本长度单位,通过设置问题:“什么是线段?”、“线段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学生可以找出三者之间的共通性。
2.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的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给学生讲解逻辑性,要让学生知道每到题目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打破固定的解题思维,在确保思路是正确的情况下,让学生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教学实活动,让学生可以都参与进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4把握好练习题的难易程度
练习题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的布置和设计练习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找到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数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之一,教师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还需要注重对他们的逻輯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合理的安排教学难度和进度,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2]刘德宏.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阶段性实验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