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狭义上讲,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老师们很愿意外出听课学習,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业务能力短时期内迅速提升,并尝试用学来的先进经验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可在实践中每每发现,专家的教学经验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却明显“水土不服”,老师们愿意把它归咎为:名家的课虽好,可是学不了。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是因为我们功夫不到家。
一、练好阅读功,三读心意通
纵观名家课堂,每一处貌似不经意的信手拈来,都显现出教者不凡的教学功力。表面上看,名家的教学经验、教学经历、教育技巧、教学语言,远比我们更丰富更灵活。实际上,究其根本,是他们比我们更会读书。在一次培训辅导中,特级教师薛法根问听课的老师:拿来一篇课文,你会读几遍?答案不一而足,基本上是三遍五遍,十遍八遍,熟读成诵。可薛老师说,我会从作者角度读一遍,教者角度读一遍,学生角度读一遍。薛老师这样多角度阅读,实现了文本、教者和学生的思想统一。每篇课文都这读下来,不仅是把文章内容读通读顺,更是追溯、探究和重构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是教师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过程,是如何更好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价值所在,又读出自己独特体验的过程。“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含英咀华,读出个性,就是这样吧。
读书有方法,读书有方向。在这样读书的基础上,他们的课堂变成了充满趣味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场所,他们才能超越文本,教出新意,赋予文本新的鲜活的生命。每个语文教师都要练好这样的阅读功。
二、练好指导功,阅读量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打开中高年级学生的书包,发现其中充斥着大量的《阿衰》《豌豆》《疯了,桂宝》之类的漫画书,书店里大卖的是各类寻宝记。学生们相互传阅,兴高采烈,很少会主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由此可见,学生需要有品质的阅读。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吸纳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
要求学生读书,教师就要做到手不释卷,这样才有资格引领孩子进入经典文学的殿堂。那些爱阅读的老师不会盲目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他们眼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主体,是课标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模仿习作的蓝本,也是进行潜移默化人文教育的读本。爱读书、会读书的教师会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教师深入其中,与学生交流,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读书就要有指导,没有教师指导和检查的读书就是流于形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指导:每天课前五分钟佳句欣赏,每周一次晨读交流,好书漂流……教师可以利用课内时间推荐图书,但是同龄人的推荐往往更受欢迎。“好书漂流”就是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在班级中传阅,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有品质的阅读当中。图书漂流到谁的手里都要在扉页加盖签名,好书持有者根据签名在微信群中组成“读书吧”,可以交流、讨论,亦可以晒晒自己的读书笔记。
三、练好速读功,课堂妙趣生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不断更新,要求教师有一点速读的本领。为此,首先要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这是快速阅读的基本条件。开始阅读即浸淫其中,物我两忘。其次要养成默读习惯,扩大视野范围,一目十行,提高默读速度。先对文章有个粗浅的了解,为以后精读做好准备。
掌握一定速读技巧后,要教给学生速读方法:扫读,就是一目十行扫视全文,一般和“题目扩充法”配合使用,用于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跳读,就是阅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快速抓住关键词语,短时间内获得有效信息;变速读,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次变换阅读速度,重点内容细读,简单内容略读。阅读有了速度,课堂上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身教”永远胜于“言教”。只有当教师成为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课堂上才会妙趣横生。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在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会读书的老师,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课堂。
(作者单位:营口市红旗小学)
(责任编辑:李阳)
一、练好阅读功,三读心意通
纵观名家课堂,每一处貌似不经意的信手拈来,都显现出教者不凡的教学功力。表面上看,名家的教学经验、教学经历、教育技巧、教学语言,远比我们更丰富更灵活。实际上,究其根本,是他们比我们更会读书。在一次培训辅导中,特级教师薛法根问听课的老师:拿来一篇课文,你会读几遍?答案不一而足,基本上是三遍五遍,十遍八遍,熟读成诵。可薛老师说,我会从作者角度读一遍,教者角度读一遍,学生角度读一遍。薛老师这样多角度阅读,实现了文本、教者和学生的思想统一。每篇课文都这读下来,不仅是把文章内容读通读顺,更是追溯、探究和重构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是教师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过程,是如何更好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价值所在,又读出自己独特体验的过程。“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含英咀华,读出个性,就是这样吧。
读书有方法,读书有方向。在这样读书的基础上,他们的课堂变成了充满趣味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场所,他们才能超越文本,教出新意,赋予文本新的鲜活的生命。每个语文教师都要练好这样的阅读功。
二、练好指导功,阅读量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打开中高年级学生的书包,发现其中充斥着大量的《阿衰》《豌豆》《疯了,桂宝》之类的漫画书,书店里大卖的是各类寻宝记。学生们相互传阅,兴高采烈,很少会主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由此可见,学生需要有品质的阅读。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吸纳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
要求学生读书,教师就要做到手不释卷,这样才有资格引领孩子进入经典文学的殿堂。那些爱阅读的老师不会盲目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他们眼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主体,是课标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模仿习作的蓝本,也是进行潜移默化人文教育的读本。爱读书、会读书的教师会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教师深入其中,与学生交流,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读书就要有指导,没有教师指导和检查的读书就是流于形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指导:每天课前五分钟佳句欣赏,每周一次晨读交流,好书漂流……教师可以利用课内时间推荐图书,但是同龄人的推荐往往更受欢迎。“好书漂流”就是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在班级中传阅,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有品质的阅读当中。图书漂流到谁的手里都要在扉页加盖签名,好书持有者根据签名在微信群中组成“读书吧”,可以交流、讨论,亦可以晒晒自己的读书笔记。
三、练好速读功,课堂妙趣生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不断更新,要求教师有一点速读的本领。为此,首先要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这是快速阅读的基本条件。开始阅读即浸淫其中,物我两忘。其次要养成默读习惯,扩大视野范围,一目十行,提高默读速度。先对文章有个粗浅的了解,为以后精读做好准备。
掌握一定速读技巧后,要教给学生速读方法:扫读,就是一目十行扫视全文,一般和“题目扩充法”配合使用,用于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跳读,就是阅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快速抓住关键词语,短时间内获得有效信息;变速读,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次变换阅读速度,重点内容细读,简单内容略读。阅读有了速度,课堂上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身教”永远胜于“言教”。只有当教师成为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课堂上才会妙趣横生。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在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会读书的老师,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课堂。
(作者单位:营口市红旗小学)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