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基化与糖基化转移酶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基化是糖生物学中重要过程之一,它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基本分子和细胞生物过程,糖基转移酶是糖基化过程中糖链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同样密切相关.本文对糖基化及糖基化转移酶进行简要介绍,列述了近年糖基转移酶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并对其在肿瘤临床诊治方面的前景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数字断层扫描(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乳腺癌早期筛查患者(2018年02月至2020年02月)190例,分别提取和筛选DBT影像中常规手工特征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特征,进行特征级融合,建立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并绘制诺模图,通过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影像组学手工特征与深度学习特征融合筛选后得到含有三个特征的最优特征集,融合模型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独特征;无监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LRRHC)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open radical resection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ORRHC)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以laparoscopy、laparoscopic、laparotomy、open surgery、bile duct neoplasms、hilar cholan
目的:探究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建立并验证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初诊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术前各炎症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17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男性98例,女性76例,年龄(5
近年来出现不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治疗新药,其中对于年龄<60岁的复发AML,《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建议可选择BCL-2抑制剂Venetoclax(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的治疗方案,但由于BCL-2抑制剂在国内尚未正式获批,导致临床使用率并不高,我们现报道1例中年女性复发AML患者使用该方案后得到完全缓解的个案,为以后临床上该方案得到广泛应用提供指导.
目的:筛选宫颈癌诊断标志物,检测其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宫颈癌相关数据集,利用R语言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筛选,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在宫颈癌血清中表达水平,PCR法检测其在宫颈癌分泌物中的表达情况,组织芯片上检测其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GEO数据库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3(cys
目的: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设计放疗计划,选择不同的射野等中心进行优化,讨论射野等中心的改变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宫颈癌术后患者15例,在同一套CT图像上设计不同的VMAT计划,根据宫颈癌病例靶区几何形状特点,选择不同等中心位置制定四组不同计划,分别为:计划等中心为靶区几何中心,称为Center计划;计划等中心为靶区几何中心y方向上移9 cm,称为Y计划,计划等中心为靶区几何中心x方向左移7 cm,称为X计划,计划靶区几何中心y方向上移9 cm再向x方向左移7 cm,称为X-Y
目的:探讨Oct4与EGFR在右半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右半结肠癌组织中Oct4与EGFR的表达,并与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GEPIA数据库结果确认两者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Oct4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EGFR与肿瘤直径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根据免疫组化评分结果可见,Oct4阳性表达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50.0% (26/52),Oct4阴性表达中,E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为巨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病,1956年由Castleman等[1]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CD多发生在胸腔[2],发生于头颈部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增生或淋巴瘤,病理诊断[3]是确诊CD的关键,我科收治1例以颈部淋巴结增大为主要表现的CD患者,现报告如下.
如今,利用光热转化剂(photothermal conversion agents,PTA)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照射下产生足够热量来消融肿瘤的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PTT相比于传统的常规肿瘤治疗方法(例如手术、化疗、放疗等),是一种新兴的、有潜力的治疗手段,因为它具有微创、精准性高、毒副反应小等优势.PTT是PTA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产生局部高热杀死靶细胞的过程.PTA作为其中重要的媒介在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Ⅱ)复合改良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是否联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复合改良的前锯肌平面阻滞,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 Ⅱ型胸神经阻滞复合改良的前锯肌平面阻滞(GPS组)两组,G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GPS组在麻醉完成后按神经阻滞方案给予患者PECS-Ⅱ复合改良的SAPB,比较两组患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