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和诊治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x2008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特点.方法前列腺导管腺癌患者9例.年龄59~106岁,平均76岁.以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频多就诊6例,其中伴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常规体检PSA升高行穿刺检查1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加放疗1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加绿激光汽化术加双侧睾丸切除术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加绿激光汽化术1例,双侧睾丸切除加放疗1例.术后8例予氟他胺治疗3~45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肿瘤呈乳头状或菜花状,累及前列腺精阜及中央导管.组织结构主要为导管内乳头和复分支腺结构,被覆不同层次高柱状上皮,核仁大,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SA、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阳性率分别为89%(8/9)、100%(5/5)、100%(5/5).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导管腺癌,合并前列腺腺癌5例.Gleason评分6~7分3例,≥8分6例.9例患者平均随访20(3~48)个月.术后生化复发5例,其中伴骨、肺转移1例,死于全身骨转移、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无复发3例;1例高龄患者术后6个月仍存活.结论 前列腺导管腺癌发病率低,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预后较差,应按照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并密切随访。

其他文献
根治性膀胱切除标本中淋巴血管浸润(LVI)是淋巴结侵犯和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O标本中,LVI能预测肿瘤行为,指导治疗决定。但LVI在TURBt标本中应用的可靠性尚未系统评价。作者在配对的TURBt标本和膀胱全切标本中检测淋巴血管浸润状态的一致性。
期刊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排名第二的器官移植大国,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存活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器官来源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已摆在我们面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死亡概念尚未确立,供体器官短缺状况尤为严重。
期刊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前列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15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肩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11个登记处的资料,按5年1个时段分为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发病率、病死率,采用美国癌症
1960年,首先提出在我国大动脉炎是引起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理基础,受到国内外重视.1971年,提出棉酚对男性有抗生育作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72年9月主持研究成功国内第一台平板型人工肾,1974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970年1月进行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1975年7月第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获得成功,1977年为此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
期刊
患者,女,33岁.因左侧腰部疼痛1个月于2006年6月29日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左中上腹略膨隆,可扪及一直径10.0 cm包块,上界不清,有压痛.B超示左肾内10.1 cm×11.7 cm实性回声团块,内回声强弱不等。
期刊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PL)的控尿作用.方法前列腺癌患者74例.年龄52~73岁,平均65岁.术前实验室检查PSA 2.0~23.6 ng/ml,平均16.5 ng/ml.其中64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10例行TURP后病理发现前列腺癌.74例均行盆腔MRI及全身骨扫描未见前列腺外转移病灶.A期6例、B期68例.手术方法:常规
既往有研究报道骶神经刺激治疗尿潴留的效果,但没有区分逼尿肌无收缩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这2种造成尿潴留的原因。本文作者采用刺激试验排除不可逆的膀胱逼尿肌损害或完全性神经原性损害,筛选出具有潜在膀胱收缩性、适宜行骶神经刺激治疗的患者。采用全麻下直接电刺激骶神经,尿动力学检查监测膀胱压和直肠压。若检测结果为肠管收缩而膀胱无收缩,则记录为膀胱逼尿肌损害;
期刊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辅助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肾肿瘤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73岁,平均53岁.肾癌12例,肿瘤平均直径2.9(1.4~4.6)cm,临床分期均为T1N0M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肿瘤平均直径4.5(1.8~8.0)cm;肾嗜酸细胞瘤1例,直径3.1cm.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以腹腔镜超声探头定位肿瘤,观察肿瘤血流及其周围是
患者,男,43岁.因血尿1个月入院.既往间断血尿15年,B超、KUB未见异常.IVU检查:膀胱壁不光滑,右壁可疑充盈缺损.尿找抗酸杆菌3次(一).CT检查示膀胱底部壁增厚,前侧可见直径约2 cm充盈缺损,其内可见点状钙化,动脉期未见强化,不能除外脐尿管来源的占位病变。
期刊
目的 探讨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BPH患者100例.按是否合并前列腺炎分为单纯组(34例)和合并组(66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差异,同时分析B超检查对BPH合并前列腺炎的检出情况. 结果单纯组患者年龄为(66.5±6.4)、合并组为(69.9±7.2)岁;单纯组平均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