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计算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纷纷被网友吐槽,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处于不同立场和利益的考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当然,这股思潮也传导到了教育行业,有“好事者”开始探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的影响。作为关注和追踪教育发展趋势的媒体人,我们也急切地想弄清楚“什么是计算思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计算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将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 面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课题,我们如何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以及基于其的思维模式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呢?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都源自于军事需要,如今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形成了一张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网”。这张“网”还在演进,它的触手还在延伸,越来越多的名词、概念还在涌现。这里,我们姑且不去探究这些概念的内涵,只换一种视角来看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及思维模式。如果我们将技术看作人类进化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人们超然于自身,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有人说汽车、飞机解放了人的身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计算机和互联网解放了人的思想,使得个体可以更加自由地栖身于人类的“智慧之树”。人们假借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学习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然而,人类并没有止步于此,“智能终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正由概念变成现实,使得人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所思即所得已不是难事。所以,当马云狂热地表示“没什么互联网做不了”的时候,我们也许觉得这并不是那么令人费解。一方面,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改变范围之广,超乎想象;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技术的进步使得习惯于传统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人们不得不考虑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因素,用“计算思维”“互联网思维”考虑客观世界的变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很多业态,人们对此充满期待。我们也期待技术能够给教育带来源头活水,然而热闹背后的隐忧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当下资本市场盯上了互联网教育,资本大鳄都想挖掘互联网教育的金矿,创业热潮如火如荼,各种模式更是层出不穷。互联网这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类的“外脑”,使得知识的存储与获得更加便捷,甚至使一些获得性技能“传递” 自如。但是,当前很多新技术还很不完善,停留在概念阶段,教育乃百年大计,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能盲目跟风。首先,教育并非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递与获得,它包括着丰富的内涵;其次,教育修为的是人的主观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看到,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只能是教育变革的外因,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终将来自于教育体系内部。
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新的生态环境,人们处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做出应变,以便适应新的教育常态。学校教育正在适应这样的新常态,一方面需要探索改变传统教育的新形态,如翻转课堂、创客教育、慕课、微课等;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如何在新环境下进行有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活动,如体育锻炼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审美与艺术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教育,等等。相比学校教育,一些社会上的在线教育形式更为灵活,形式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推动教育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在“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推动力,解放教育教学思想,进而释放教育改革的内驱力,使教育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
王晓波
2014-12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都源自于军事需要,如今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形成了一张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网”。这张“网”还在演进,它的触手还在延伸,越来越多的名词、概念还在涌现。这里,我们姑且不去探究这些概念的内涵,只换一种视角来看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及思维模式。如果我们将技术看作人类进化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人们超然于自身,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有人说汽车、飞机解放了人的身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计算机和互联网解放了人的思想,使得个体可以更加自由地栖身于人类的“智慧之树”。人们假借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学习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然而,人类并没有止步于此,“智能终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正由概念变成现实,使得人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所思即所得已不是难事。所以,当马云狂热地表示“没什么互联网做不了”的时候,我们也许觉得这并不是那么令人费解。一方面,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改变范围之广,超乎想象;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技术的进步使得习惯于传统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人们不得不考虑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因素,用“计算思维”“互联网思维”考虑客观世界的变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很多业态,人们对此充满期待。我们也期待技术能够给教育带来源头活水,然而热闹背后的隐忧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当下资本市场盯上了互联网教育,资本大鳄都想挖掘互联网教育的金矿,创业热潮如火如荼,各种模式更是层出不穷。互联网这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类的“外脑”,使得知识的存储与获得更加便捷,甚至使一些获得性技能“传递” 自如。但是,当前很多新技术还很不完善,停留在概念阶段,教育乃百年大计,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能盲目跟风。首先,教育并非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递与获得,它包括着丰富的内涵;其次,教育修为的是人的主观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看到,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只能是教育变革的外因,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终将来自于教育体系内部。
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新的生态环境,人们处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做出应变,以便适应新的教育常态。学校教育正在适应这样的新常态,一方面需要探索改变传统教育的新形态,如翻转课堂、创客教育、慕课、微课等;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如何在新环境下进行有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活动,如体育锻炼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审美与艺术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教育,等等。相比学校教育,一些社会上的在线教育形式更为灵活,形式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推动教育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在“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推动力,解放教育教学思想,进而释放教育改革的内驱力,使教育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
王晓波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