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高风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干,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其二哥张正兰,即一代画虎大师张善孖,“大风堂”为其昆仲室名。大干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家贫,从母、姊、兄学画,才艺横溢,根基始定。18岁随兄善孖赴日学染织,20岁归国居上海,投曾熙(农髯)、李瑞清(梅庵)门下,研习诗词书画。因婚姻困扰,削发为僧百日,嗣居松江,演读经史,感悟人生陶铸情操。还俗后以法名“大干”为号,自此致身丹青艺术终其一生。26岁举办首展,画风初清新俊逸,直逼古人;清四僧、八大山人、徐(青藤)陈(白阳)诸法了然胸中,深入研摩,下笔有神;继直追唐、宋、元诸法绘,俱臻妙绝。1941至1943年历时两年又半,敦煌面壁,不辞艰辛,临抚壁画200余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上世纪40年代末移居海外,居印度移香港迁阿根廷搬巴西住美国。57岁赴法办展,会晤西画宗师毕加索先生,西方誉为“历史性会见”。59岁获美国纽约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金奖,并被国际艺术学会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画家”,为华人于美术领域首获此等殊荣者。77岁定居台北,一生云游四海,名山大川环宇丘壑留于心中,跃然笔端。由于众所周知之因,自上世纪50年代始至70年代末我国除与社会主义国家保持艺术交流外,仅大千先生一人孤身海外,虽饱经世变仍以笔为戈奋臂疾呼,弘扬中国绘画艺术,此尤为可贵也!晚年更创泼墨泼彩画法,画风骤变,浓厚浑穆中层次细腻,丰姿多彩里粗细相间,诸法融通重铸一炉。1983年驾鹤西归,享年八十又五。于中国画坛真可谓:“尊之不加其荣,毁之不损其名”。承前启后融汇古今;学问深邃匠心独远;德艺兼修誉满环宇!
  
  家父大铁,1936年投“大风堂”门下习丹青,并叩于右任先生学书法,拜父执杨云史先生研诗学,一生浸淫文学艺术鉴古收藏,为南北蟫林艺苑所重。余因自幼随侍其侧,故钟爱艺术、钟情收藏。历数十年凡所见各种书画逾万件,而大干太老师墨宝真迹计有数百件,瞥赝品亦在千件以上。“艺吾所喜,藏吾所爱”。无怨无晦!
  去岁公干北京,得暇赴王府井觅宝,途经书肆,一套《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系列丛书跃入眼帘(见图1),内有张大干卷。一时心喜,信手拈来拜阅后不觉愕然,速购入细研,心中终有如梗在喉之感,故提笔书成此章,以求海内外同好明鉴。
  斯书刊有太老师书画真伪鉴别对比彩图及介绍,赝品者俗不入目,姑且不论。然所刊“真迹”中却赝品比目皆是,让人不觉凉气直冒,心惊胆颤,略述如下。
  一、《黄山松下高士》真迹(图2,刊该书P22)。释曰:“1978年作,画中墨色变化丰富,滋润变幻,直入化境。画中树之用水,妙之又妙,看似未干,有墨色淋漓之感”。
  然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张大干画集》中早刊有此图真迹原作,名《嵩寿图》(见图3,刊该集P113)。作品尺寸93×34厘米,系太老师8l岁(1980年)时所创。
  伪作笔法低劣,人物开相怪异,线条粗俗,松干松枝枯萎无力,用色浑浊,且功力不逮多有加笔,远无原作真迹之笔力峻美、简约生动。印泥用料下品,款式幼稚仅将题款改动。又作伪者无任何书画知识,两细朱文章竟叠盖于字款之下,殊不知以满白、细朱作印款方可相得益彰,让人啼笑不已,纯为抄集伪作。原释加于《嵩寿图》上倒合适。
  
  二、《松荫高士图》真迹(图4,刊该书P95)。释日:“1979年,135×88厘米。此幅为张大干8l岁时所作,用笔苍劲,刚毅果断,衣褶和树身皆用浓墨湿笔的线条”。
  然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张大干画集》第三集中也早刊有此图真迹原作,名《看松图》(图5,刊该集P77),作品尺寸133×65厘米,系太老师60岁(1959年)时所创。
  伪作款题内容不知所云,大干太老师一生尊崇石涛艺术,亦喜新安画派,焉能写出“石涛画松能画皮,渐江画山能画骨”等谬语。伪作人物风韵全无、墨色简单、目色见滞,画松之笔与上述“图2”如出一人。章款拘泥,两“能”书法如一,无有变化,且印泥如土。哪来原作之淡雅清朗,用笔自如,寥寥数笔中早已勾划出款题之“己亥嘉平月学老杜‘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诗意”之境界。
  作伪者胸无点墨,对大干太老师一生追崇石涛艺术之愿毫不知情,不禁令人嗤笑也。原释加于真迹倒无大过。
  
  三、《荷塘雅叙图》真迹(图6,刊该书P93)。释曰:“1979年,60×150厘米。此幅为张大干画荷中的佳作。笔墨奇纵、豪迈,人物的刻画看似随意写就,但关键处却显得十分谨严。人物脸庞轮廓线的转折起伏、眉眼鼻唇的大小变化仅在驱笔着墨上都注意到了准确性和生动性,这是张大千人物画的特点”。
  然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张大千画集》第四册中亦早刊有此图真迹原作,名《荷塘泛舟》(图7,刊该集P90)。作品尺寸59×111厘米,系太老师83岁(1982年)时所创。
  伪作题款文不对题,荷花花瓣生硬,花蕾绝无任何美感,荷叶墨色甚重,勾茎不明,无任何阴阳变幻,一团墨气。荷干柔弱无力,人物线条勾勒无法。整画渲染无章法,了无灵动,无力回天。而真迹原作中,用墨、用色哈到好处,人物目能转睛,线条简洁有力,疾徐得体,荷花恣意奔放,婀娜多姿,荷干则苍劲有力,气宇轩昂。塘水悠悠童子相随,于细微处见太老师毕生功力。真迹系太老师忆数十年前燕京昆明湖故居湖上与客同乐之情而为,更情深意邃,令人回味无穷。
  作伪者肆意抄袭,纵欲瞒天过海,但力不逮人,实乃东施效颦,令人痛心不已。原释加于真迹原作尚不能全面表达此图境界,不禁令人扼腕。
  
  四、《大士像》真迹(图8,刊该书P83)。释曰:“纸本设色,篆书款署‘乙酉九月蜀郡信士张大干,敬临唐人大士像’。‘乙酉’即1945年,是张大干人物画创作的高峰时期”。
  
  然以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张大干先生遗作敦煌壁画摹本》(计有62件,系太老师亲捐该院)中所刊三件为例(见图9、10、11),与伪作比较后,真伪一目了然。
  
  伪作柳叶有显涩滞,托瓶手势欠生动,人物目睛达意不足,脸面开相笔法单薄,且菩萨发髻笔法模糊,华盖见倾,大疑!尚款式法书突兀,更惹人思。用色不够纯正,为大千太老师菩萨造像大忌也!
  真迹者,不论线条之流畅飘逸、用色之纯正华丽、手势之纤细灵动、面相之庄严静穆、目睛之传神深远、面相之丰腴大度,诚如艺林所知,大干太老师人物画受敦煌壁画影响甚深,面部开相皆见端伟丰腴。况唐时人物,更何见伪作之纤瘦羸弱?且太老师所作诸高士、仕女图皆直追唐宋,以丰腴开相为其创作主旨,自敦煌归来,皆取真矿石颜料作画,何况乎敦煌菩萨大士像,更应如此。作伪者浑不知其因其理,荒唐可笑也!
  该《中国近现代名画真伪鉴别·张大干卷》中所列“真迹”实为伪品者尚有更多,碍于篇幅,恕不再一一赘述!而台湾故宫博物院所出版之《张大千画集》1至4册系太老师生前所刊,经其本人过目甄选,无一赝品。且第四册扉页处更有太老师本人为家父所题亲笔(见图12)。孰真孰假,一目则明!
  
  余不善亦不愿与人交恶,口讨笔伐非吾之愿。纵观海内外所出版太老师画集中赝品比目皆是,俯手可拾,拍卖行亦复如此。友人、同好求证余时皆一笑了之,不为心悸。然此书有别于其他画集,乃教人如何鉴别太老师丹青真伪之专著,竟以伪品入集为模板,岂不讹人子弟,为患无穷耶?!“不知者不为过,知之不为之……。”若他日于在世诸师伯尊前作何陈情?于仙逝诸师伯灵前又作何辩述?于“大风堂”艺术同好者前更作何交待?……成就此章乃天意机缘巧合,责任感使然也!
  主编者杨新先生,供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乃国家文物界栋梁,著作等身,又为徐邦达、启功两老之高足(徐、启两老皆为家父之老友),为保护国家文化瑰宝作出殊大贡献!执行主编潘深亮先生常年致力丹青研究鉴定工作,成绩斐然,为当世所注目。
  以上二先生,为国为民为艺为理,致身其中,卓越非凡,实为余之楷模也,神交已久,无奈缘悭未能拜谒,憾事也!
  此书如此赝品以“真迹”形式之冒现,是主编杨先生编纂时之疏漏耶?是执行主编潘先生编集时之大意耶?是为宵小窃机私为耶?是印刷之误耶?是人情难却不得已而为之耶?是……耶?虽不尽人意,然余仍以为非其两人之意,定有如上所列之主因或它因吧?! 专业人士于鉴别专著中出现此等差错不免令人叹息。然人非神也,理解为上,方得天下之大智!
  观如今“大风堂学说”、“大千学说”如沐春风,研究之果竞相绽放,于无声处竟成硕果,此亦当世艺林之幸事耳!
  此章不当处敬请海内外同好不吝指教,余才浅学薄,笔谬处敬请大雅指正。
  (责编:陌楚)
其他文献
今年正值父亲陈半丁(1876—1970年)诞辰130周年之际,回忆起父亲的许多往事。我记得在解放前夕,由于战争原因,人民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家也不例外。当时,我们家一起生活的有二十几口人,只有靠父亲卖画维持家里的生活,生活压力很大。在兵荒马乱的解放前夕,艺术市场十分不景气,父亲虽每天拼命绘画,但买画的人寥寥无几,就在这个时候北平解放了。共产党、毛主席考虑到对文艺界的这些老人,应给他们生活上
期刊
赵奢最初为赵国的田部吏,负责租税的收取。一日到战国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家收税,平原君家不愿交税,赵奢依法杀掉九个阻挠交税的管事人,赵胜非常气愤,欲杀死赵奢。赵奢毫不畏惧,反责问平原君:“您在赵国为贵公子,在纳税问题上却只顾家而不奉公,那么国家法律的权威就会被削弱。法被削弱,国家就会变得贫穷,国家贫穷,自然会遭到其他诸侯国攻击,这样赵国就很危险了,您怎么能够保持住现在的富贵地位呢?以您这样
期刊
近日,我从外地藏友处购得一大铜薰炉。此薰炉完整漂亮,由盖、炉身和底座三部分组成。通高49厘米,总重量10千克。整体比例匀称,线条流畅,造型华美,铸工精湛,而且打磨得很仔细。盖上六组镂空变体“寿”字香孔,顶部一吉祥瑞兽,张嘴露齿,大头,粗颈,环眼,广鼻,肥耳,尾部似伞盖一般,四肢强壮有力,欲行又止,活灵活现。炉身一周贴有十二变形蕉叶浮雕装饰:浮雕上勾勒出云纹,左右有对称兽头双耳:炉底有三兽足,并有篆
期刊
世上有许多事情,往往需要缘份,笔者涉足收藏领域,对此倒是深有体会。大约是在2000年的一个春天,一次偶然的机遇,我在安徽望江县翠岑乡(现改为雷阳镇)的一个农户人家发现一面唐代海马瑞兽葡萄镜的残件(一小半),当时觉得镜子品相甚好,包浆也不错,但不知另一半镜子散落何处很为惋惜。笔者出于对铜镜收藏的热爱,当时只是抱着侥幸心理幻想将来另一半镜子残件或许会出现,因此就毅然决定把半边镜子收购下来。这半边镜子收
期刊
收得汉文缺角“大元通宝”,纯属意外之获。  这些日子,为配齐辽钱下八品,每逢假日便去潘家园古玩市场寻觅。上周末,我在来自赤峰的古董商贩小胖摊前看到二十多枚古币,他说为友代卖。从中挑拣重熙、咸雍通宝和大安、大康元宝各一枚,成交后,我指一颇似“大康元宝”的残钱,“这个送我?”小贩挥手,爽快应允。    回到家中,拿出两枚“大康元宝”对比,突然发现字体完全不同。对照钱谱,方知这残钱居然是十分珍罕的“大元
期刊
徽州木雕除护窗板之外,还有雀替(俗称牛腿)、梁驼(俗称元宝)、挂落、挑头、梁垫、三角撑、冬瓜梁。冬瓜梁又分三架和五架,上面两端刻鱼腮纹,中间雕刻倒三角襁褓图案,富有人家顶轩亦不放过雕刻装饰。  徽州人多地少,加上明清制度“凡庶民,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凡庶民家,不得超过三间五架……”。因此,腰缠万贯的徽商,不惜重金在有限的自家宅子里,着重华丽奢侈的雕饰,这也给很多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执笔:董凡  近年来媒体上,有一个常被人津津乐道的词汇就是“草根”,大家推崇“草根”的代表如郭德纲,看重“草根”的电影,如《疯狂的石头》,重视“草根”的选秀,如“超女”和“梦想中国”。“草根”一时间成了我们社会里的关键词。但究竟谁是“草根”,我们只是觉得“草根”是和所谓权威精英大不相同甚至尖锐对立的一群,但他们的面目异常模糊。其实,所谓“草根”并不是一个抽象玄虚的概念,也不
期刊
油画艺术家——冉 杰    1954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童年随做美术教师的父亲学习绘画,后就学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  1987年组画《绿海之泉》入选第二届全国科普美展,获二等奖;1990年连环画《童探贝克》(与冉正合作)由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1年油画《缝披毡》、《人体》入选海峡两岸新生代油画展(台湾);1991年与台北毕卡索画廊合作代理作品;1991年油
期刊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军在广西起义,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两三年内,太平军先后占领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许多地方。这样一来,不仅太平军占领区的财赋不复为清政府所有,而且受起义军影响或战争波及的地区,也由于农民抗租抗粮,社会动荡不安,生产萎靡等原因,使清政府的收入大为减少,财政状况极为窘迫。咸丰皇帝即位后,就接到户部的财政告急:道光三十年(也就是咸丰即位的当年),头十个月的国
期刊
清代皇室入关之前,穿着延袭满族的传统,无论春夏秋冬,四季穿的长衣、短衣都无领。冬季寒冷,在颈间加以护领,外用以项圈约束(有的在项圈的前部还坠一物挂于胸前),使寒风不会从项圈内钻入。谓之领约。项圈系金、银、铜等金属制成,性硬,圈口固定,遇有人高头大,便不能套,个性化较强。项圈发展至晚清,其质还系金、银等贵金属。只是在造型上由一硬性的圈,逐渐地演变成了状如链式的项圈了。这样硬性的圈便变成了柔性的圈了。
期刊